原創 CHN-MZ 麻醉MedicalGroup
數月以來的疫情,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儘管國內控制住了疫情,然而,尚在其他國家肆虐的疫情一直讓我們揪著心。
對於普通人來講,個人生存的壓力可能要更大於疫情本身對他們健康和生命的威脅。曾經有一位朋友說了一句很實在的話:當一個人要餓死的時候,他會去選擇吃下不健康、甚至有毒的食物。餓死是在當下,而毒死是在以後。因此,對於這些沒有生活來源的人來說,不能出去工作,就意味著可能被餓死。
對於已經下崗的人來說,低下頭,可能已經重新走上謀生的新路線。然而,對那些尚未下崗,而又時刻擔心被下崗的人來說,他們的內心壓力是巨大的。
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當機器不轉的時候,一切與之相關的都將停止。生產原料的廠家、運送原料的公司以及製造產品的廠家,都會停擺。賠慘的負責人,可能會一跳了之選擇跳樓。可是,手下那幫靠著公司的員工怎麼辦?
從醫生的角度看,解決下崗、防止下崗是急迫的。除此之外,可能有許多人需要心理治療。就像老百姓所說的,得癌症都是被嚇死的。其實,從醫學專業看,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精神狀態好的人就會擁有健康的免疫系統。而現代醫學已證明,免疫系統與腫瘤免疫直接相關。也就是說,當心理垮掉了,免疫系統就會受到破壞,進而腫瘤免疫監視功能下降。從理論上,可增加患腫瘤機會或者對抗腫瘤的能力。
前幾天,有一個朋友問我:失業人數劇增,會得失心瘋嗎?面對這個問題,我覺得她問得既尖銳又很有難度。畢竟,失心瘋這個詞不是醫學專用詞彙。
查閱資料可知,失心瘋是一種心理疾病,發病在大腦神經,是由心理的承受能力小於外界的壓力,所產生的心理、行動、意志等的扭曲。相關研究表明,這種病多發於壓力大的人群中。
在醫學上,此病又叫「神經紊亂性心智缺失症」。
毋庸置疑,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如果大家不太理解,可以試著理解一下失魂落魄這個成語,其表達的意思與失心瘋非常接近。
在疫情期間,從網絡上也了解到,各地出現了不少例在家憋瘋的案例。為了不被憋瘋,大家也都非常有智慧的發明了各種減壓辦法。比如,不讓朋友聚會喝酒,大家就視頻喝酒、對著電視喝酒。
雖然大部分省市都已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因疫情延誤的生產、生活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一個時期才能恢復到正常。因此,千萬不要繼續給自己施壓。換位思考一下:那些在疫情中失去生命的人,他們沒有美好的生活遠景嗎?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讓他們的職業規劃、生活目標都化為泡影,甚至丟掉了生命。相比較他們,健在的人,本身就是勝利者。
疫情已到尾聲,再堅持一下是必要的。同時,我們還需要重新制定目標、重新梳理好心態。這個階段,是可遇不可求的。通過這次疫情,相信絕大多數人都長大了。既然我們經歷了百年難遇的疫情,就應該有所得。從醫生的角度,相信很多人不僅心理上已經有了一顆大心臟,在健康生活方面也會有更多的收穫。
希望大家不要因一時的困難而給自己施壓,人生的路還很長,一切都可以過去。沒有插曲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大可以把眼下的困難當作其中的插曲。翻過山坡,風景就在眼前。
原標題:《疫情之下,失業人數劇增,會得失心瘋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