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短視頻和 VLOG 的流行,愈來愈多的人開始製作自己的視頻,記錄生活,視頻質量也日漸提升,在各大小分享平臺裡都充斥著不少高水平的大片。也因為這樣,上回飛哥為大家介紹剪片軟體時,不少人都想知道專業電影工作者是怎樣剪片,他們的水平與自己究竟相差多少?
參考:拍了幾個 TB 視頻素材,應該用哪個軟體學剪片?
飛哥雖然不是專業電影工作者,但也簡單地解釋一下,專業電影的剪輯過程,讓大家想像一下,我們與專業電影工作者的距離。
【如何準確高效處理素材?】
專業電影工作者是怎樣工作的?固然,我們買不起昂貴的電影機、用不起笨重的斯坦尼康或滑軌等設備,但我們後期都在用專業級別的 Pr 或 Final Cut Pro X,那與專業電影製作團隊,有多少的差距?
差距是挺大的。
拍攝電影採用的 CinemaDNG 或 ProRes 的碼率高達 2-4Gbps,是我們日常拍攝視頻 (H.264/H.265) 的10-40 倍。圖片來源:大疆。
一般電影攝影師為了追求更大的後期空間,都會用 ProRes 或 CinemaDNG 更原始的格式來拍攝;其素材體積和碼率,比我們日常拍攝的 H.264/H.265 編碼的 MOV 或 MP4 素材,足足大了數十倍。而且,一般用戶拍個 Vlog,可能只需要幾十段素材,生成幾分鐘的視頻;但專業電影製作,往往要成千上萬的素材,生成幾小時的電影。
RAW 視頻工作流程。圖片來源:TouchSky。
把這一大堆體積巨大的素材,直接塞到電腦製作,會極度消耗系統資源,再強的電腦也剪不動。所以,製作團隊會把拍攝的 ProRes 或 CinemaDNG 原始素材,通過軟體生成解析度和碼率都較低的「代理」文件,以此用作剪片之用,過程稱之為「套底」。
參考:用「替身」剪4K視頻?速度就像開外掛!
這個過程看起來流程和我們平日剪輯時,用代理剪輯一樣吧?事實上,業餘愛好者也經常用 Pr 或 FCPX 來生成代理文件,當在代理文件上完成剪輯,電腦會自動找出相應的原始素材,按代理文件的時間點匹配妥當,然後輸出你想要的大片.
【生成代理是個專業活】
但在專業電影製作流程裡,動輒使用成千上萬碼率巨大的素材,再強大的電腦,也不能自動化管理好所有素材和代理文件,團隊必須手動管理好這些素材。專業製作團隊一般設有數字影像工程師 (Digital Imaging Technician, DIT),為所有素材妥善分類存儲、做好標識。
這樣,剪輯師在剪輯時會更方便,剪輯成果也能按著這些標識,順利套用在原始素材上。
導演拍板詳細記錄素材的資料,方便剪片時進行套底和回批;拍攝拍板的動作和聲音,可用於聲畫合板。圖片來源:This is why I'm broke。
DIT 把素材轉碼成代理後,還要把代理文件「聲畫合板」--業餘愛好者在拍攝時,往往單憑攝影機記錄聲音;但專業電影團隊卻會通過另一臺專門的收音設備,獨立記錄現場音效;所以,這些素材其實是聲畫分離的。所以,DIT 必須通過攝影機拍下導演拍板的畫面(上圖),與收音設備錄下導演拍板的聲音對上,藉此為代理文件配上聲音,這個過程稱為「合板」。
電影機拍出來的視頻(左)如果不先調色,會顯得很難看,剪輯師剪起來會事倍功半。所以剪片前必須先進行預調色(右)。圖片來源:大疆。
另外,由於母片都是用 Log 或 RAW 格式拍攝,所以這些成片在未調色之前,「看起來」都是一塌胡塗(上圖),剪片時不但不好取捨畫面,也看不清畫面的細節,為製作帶來困難。故此,DIT 還要先為這些代理文件先做一次簡單的預調色,先套 LUT 把畫面變得好看一點,才能增加剪輯的效率。
參考:新手最愛的調色教程,附送200個Luts!
【專業團隊用什麼軟體剪片?】
在業餘的視頻製作上,我們爭論 Final Cut Pro X 或 Premiere Pro 哪個比較好用;但在專業剪輯師上,情況則完全不同。
專業剪輯軟體 Avid。圖片來源:Avid。
Pr 仍舊因為功能強大而受到重視,但也因為系統不夠穩定而被吐槽;但是,FCPX 黨也不要太高興 😅, FCPX 對業界常用的 OMF 文檔支持不足,也被不少專業剪輯師吐槽。所以蘋果黨也不一定用 Final Cut Pro X,更多的在使用老版本的 Final Cut Pro 7、或是使用業餘視頻愛好者不一定認識的專業剪片工具 Avid(上圖)。
但無論這些專業團隊用什麼軟體剪片,多數調色師會到 Da Vinci Resolve 上調色。
專業調色師幾乎都只用 DaVinci Resolve 來調色。圖片來源:Blackmagic。
剪輯師會在 Final Cut Pro 等更高效率的軟體上,使用畫質較差的代理文件,快速把成千上萬的素材,合成一個有意義的影片;然後調色師就會按著剪輯師需要的素材,使用擁有更強大降噪算法的 DaVinci Resolve,一幀一幀的進行調色。
可能你會覺得,專業電影拍攝,會用性能更強大的相機,再加上一堆攝影師燈光師等等專業人員協助,拍出來的片子效果應該更好,哪會欠曝呀色不準?為什麼電影製作卻要有專門的調色師?為什麼不像我們一樣簡單套個 LUT 就行?
【調色不只是套個 LUT】
在專業電影拍攝,需要使用大量不同的相機和鏡頭,每個相機和鏡頭都有不同的性格,產生的色彩也各有不同(下圖)。所以即使兩個畫的色彩數值可能完全一樣,但這個鏡頭裡的抖森可能穿上帥氣的紅色外套、但下個畫面他就變成穿上娘炮的粉紅色外套了。
不同的相機有不同的色彩空間,即使兩者數值一樣,但顯示的色彩可以完全不同。圖片來源:T 客邦。
此外,專業電影製作經常需要多次拍攝,我們見到的幾分鐘畫面,可能是團隊用了兩小時才能拍攝完成;但這段時間的天氣和陽光,也會導致畫面光線產生嚴重變化。搞不好你在兩分鐘的素材裡,會見到鬥轉星移的影像,讓你懷疑人生。
橙青色調是好萊塢影片常見的色調風格,這些色調均由調色師處理。圖片來源:Into the Abyss。
所以,製作電影需要專門的調色師,先為素材一幀一幀地修正各種拍攝時遇到的色彩問題;然後再針對導演指示和劇本需要,為影片進行風格化處理,例如先前我們提及的橙青色調 (Orange & Teal) 等二級調色,通過色彩來說故事。
參考:調色如此簡單,把航拍視頻調出電影感
當調色師完成調色後,製作團隊會把剪輯師和調色師的成果,再套用到原始素材上,過程稱為「回批」。然後再視乎需要行精剪及加入特效。
【你和專業電影工作者的差距?】
像我們這種業餘視頻製作愛好者,和專業電影工作者究竟有多大的的差距?分別更多的體現於專業電影工作者需要應付更佳的畫質、更多和更大的素材,而且容錯空間也更小,所以他們要求有更快的製作效率、以及更高的質量要求。
換言之,你和專業電影製作的差距,在於認真和嚴謹程度。
不過,專業電影工作者也需要和業餘拍攝者同樣的創意和想像力--沒有創意和想像力,即使坐擁億萬製作費,拍出來的一樣是爛片 。只要大家認真對待拍攝,再加上足夠的創意和想像力,即使你沒有專業電影工作者的設備和資金,一樣可以拍出動人的大片。
你可能錯過了這些好玩的內容
▽
拍了幾個 TB 視頻素材,應該用哪個軟體學剪片?
Log 模式全揭秘,讓你的視頻與眾不同
新手最愛的調色教程,附送200個Luts!
用「替身」剪4K視頻?速度就像開外掛!
調色如此簡單,把航拍視頻調出電影感
淘寶入口👉#復制這段描述¥XY9ZbsaYOex¥後打開手機淘寶#
(已支持花唄分期)
專業的人,都懂得要點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