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會說要看清事物的本質,追尋事物的真相。
可是有些時候,真相往往很殘酷,甚至讓人難以接受。
那麼是選擇面對現實,還是另求他法呢?
今天就跟大家推薦一部6月份剛上映的韓國電影《清白》。該片在韓國一經推出,立刻就奪下了雙周票房冠軍寶座。雖然沒有《釜山行2》那麼火爆,但也收穫了不少關注。
影片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靈感則來源於2009年在韓國順天市小村落發生的「馬格利米酒毒殺案」。
我們的女主鄭仁(申惠善飾),靠著自己超強的業務能力,在首爾的律師界混的風生水起。
一日,電視中播報的一起案件引起了她的關注,某市一戶農家的葬禮上發生了多人集體中毒事件。
該案件中舉辦葬禮的正是自己的父親,而更讓她驚訝的是犯罪嫌疑人竟然是自己的母親。
帶著疑惑和不解,鄭仁火速趕往自己的家鄉。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自己父親的葬禮卻沒有出席呢?
原來,鄭仁從小就被父親家暴。
而家暴的根源是鄭仁年幼時,因為自己的不小心,導致弟弟摔到了腦袋。
父親則將有自閉症的弟弟的癥結全部歸咎於鄭仁的身上。
就算長大後,父親也沒有停止對她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甚至揚言,只要他還活著,就不會讓她有一天好日子過。
為此,鄭仁動過自殺的念頭,但沒成功。最終,迫不得已選擇了離開這個家。
回到家鄉,她第一時間去探望了自己的母親。但讓人心酸的是,母親由於老年痴呆,已經沒法辦法認出她了。
而案發現場,警察的隨意勘查,草草了事,辯護律師在法庭上的不作為,更是讓她堅信母親是被冤枉的。所以,鄭仁決定親自為母親辯護,找出案件真相。
在調查的案情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疑點讓她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
先是負責本案的檢察官、刑警以及目擊證人私下有接觸;
之後回家找線索時,又發現有人似乎也在尋找某樣東西;
之後又遭到疑似黑社會分子的威脅及毆打,正是因為這樣,鄭仁更加堅信案件一定另有隱情。
果然,隨著調查的一步步深入,越來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
一樁牽涉到父親、受害人、以及當今市長的陳年舊案,被再次提及。
這個看似平靜安穩的小村莊,竟然藏著這麼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原來,當年他們幾人竟然為了一己私利,合夥殺了鄭仁的親生父親。單純的母親無依無靠,就跟了現在的父親,也就是她的繼父。
偶然的機會,母親得知了事情的真相,為了替亡夫報仇。她選擇將鄭仁的繼父毒死,並在其葬禮上對其他幾個同夥下手。
原本打算只是想還母親清白,沒想到卻發現了意想不到的真相。
如果選擇正義,那麼父親的冤案可以沉冤得雪,但是母親則將面臨牢獄之災;
如果選擇善惡,那又與法律真正的正義背道而馳;
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徐志摩曾說過:
如果真相是種傷害,請選擇謊言。
如果謊言是一種傷害,請選擇沉默。
我們的女主鄭仁在最後一刻,選擇將罪行推給了已死的繼父,讓有罪者都得到了應有的業報,而善念者也得到了守護。
作為普通觀眾,只要壞人得到嚴懲,好人有個好的歸宿,就是普通大眾可以認同的結局。而本片《清白》正是想借主角的能力去維護人們心中的正義。
可是,當面對別人的質疑時,你真的覺得自己是清白的嗎?
養父為了一己私利,殺人滅口,清白嗎?
市長為了上位,背叛兄弟、算計同胞,清白嗎?
第一任律師、負責案件的刑警,為了拿到賭場的好處,違背職業道德,助紂為虐,他們清白嗎?
為了市長允諾的一個店面,去鄭仁家偷取證物的嫌疑人清白嗎?
鄭仁的小學同學胖警官,為了討女主歡心,利用職務之便,提供諸多內部資料,清白嗎?
女主明知母親是兇手,繼父是殺父仇人後,卻選擇讓養父頂包,清白嗎?
弟弟明知母親是兇手,但為了幫助姐姐,作了偽證,清白嗎?
導演通過該片想要去探討人性深處善惡的選擇,尤其是在法理和情理之間。
作為律師的鄭仁,用法律去尋找真相;作為女兒的鄭仁,用善惡去還母親清白。
而所謂的真相,永遠都藏在人們的心底,而這也就是善惡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