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DJ馮喬……」對於成都不少人來說,馮喬的聲音並不陌生。這位歌手出身的電臺主持人,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用他的聲音和音樂陪伴著成都人的下班時光。這一次,馮喬終於不再僅僅通過聲音和大家打招呼了。今(9月12日)晚,在四川衛視播出的音樂文化節目《我們有歌》中,DJ馮喬將跨界出鏡,為觀眾講述中國流行音樂史上多個不被人熟知的「第一」: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第一盒立體聲磁帶……
劇照
《我們有歌》共12期
今晚第一期講中國流行音樂諸多「第一」
《我們有歌》是國內首檔探索中國流行音樂歷史的節目,音樂講述人馮喬用他渾厚、磁性的聲音,將塵封了幾十年的中國流行音樂歷史抖下的塵埃,展現在觀眾面前。
馮喬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我們有歌》一共分為《歌從何處來》《三百六十五裡路》《詩與歌的對話》等12期。今晚播出的《歌從何處來》中,將重點講述中國流行音樂的很多「第一」,如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第一盒立體聲磁帶、內地第一位流行歌星等。「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誰是中國第一位流行歌星吧?哪首是中國第一首流行歌?」馮喬說,新中國第一位(內地)流行歌星就是上世紀80年代演唱《熊貓咪咪》一炮而紅的程琳。
馮喬
探尋中國最早流行音樂史
專程赴上海拍攝金嗓子周璇的足跡
節目組方面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我們有歌》設置有馮喬的講述、紀錄片展示、歌手演唱以及外景拍攝。
馮喬說,比如探尋中國最早的流行音樂歷史時,攝製組專程趕赴上海,拍攝了金嗓子周璇在上海留下的足跡。節目組還到百代唱片在上海衡山路建造的中國第一個錄音棚拍攝。「這間錄音棚,曾是《義勇軍進行曲》第一版的錄音地。冼星海、聶耳甚至崔健都曾在這裡錄音,經典的《玫瑰玫瑰我愛你》也在這裡錄製。」
劇照
讓馮喬印象最深刻的是百樂門的拍攝,作為中國第一個籤約歌手的公司,百樂門曾湧現不少歌星。馮喬和攝製組也聯繫到了百樂門的最後一位歌女,雖然如今已90多歲,但老人家一聽到樂隊音樂響起,整個人就煥發了青春,「你能看到她眼睛裡散發的光芒,音樂一響,整個人就來了精神。」
馮喬出鏡嘗試主持新方式
希望年輕人來感受父輩經歷的音樂
作為一檔四川打造的節目,四川元素必不可少。在節目中,馮喬特別加入了一首上世紀90年代曾在成都大街小巷流行的歌——《靜靜的夜晚》。馮喬回憶,自己當時剛來成都工作,發現大街小巷都有人唱,後來他自己也專門錄製過這首歌,幾年前成都歌手王錚亮也翻唱過,「這次節目我們想找到原作者,但很遺憾沒有找到。」
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馮喬回憶,其實早在節目組邀請他參與錄製時,他一開始是牴觸的。作為一名有近30年從業經歷的電臺主持人,他並不習慣面對鏡頭,「電臺主持人更自由、靈活,但電視主持人更多的表達團隊和導演的意圖。而且我真的暈鏡頭,發慌。」馮喬說,最終選擇參與這檔節目,自己也希望有新的嘗試。在這檔節目中,也第一次嘗試了電臺的主持方式和電視的結合,節目中的講述就像是他平常在電臺中主持的狀態。
「我自己對這檔節目其實蠻期待的,但不知道現在年輕人是否喜歡。」在和紅星新聞記者交流時,馮喬表達了自己的擔心。
在他看來,在追求流量藝人的今天,節目邀請的歌手、藝術家可能現在年輕人都不認識,如第一期節目邀請的上世紀80年代迪斯科女王張薔和《萬裡長城永不倒》的原唱者徐小明先生,「他們都是一個時代的回憶,在那個時代用自己的音樂影響和感染了很多人。」
馮喬說,其實年輕人也可以好好看看這些節目,看看父輩們過去的音樂,了解中國音樂的歷史變遷。在他看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希望從音樂的角度回望歷史。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圖據節目組
編輯 於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