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段劉德華的訪談視頻刷屏網絡。劉德華說,「可能現在要求跟過去不一樣,現在連準時、記臺詞都是優點。」他還反問道,「準時不是應該的嗎?」
的確,作為演員,準時到場、記誦臺詞,這些不都是應該的嗎?
遺憾的是,在如今的影視行業,「數字先生」「摳圖小姐」等怪胎變得見怪不怪,反倒是按時進組、手持劇本成了「努力人設」的自拍素材。而「欣喜」的是,在如今的影視行業,「爆款」「流量」等曾幾何時難以強求的標杆變得觸手可及,甚至「遍地開花」。
爆款多,精品少。流量大,反響小。演員多,演技少。影視行業颳起的這股浮華浮躁之風,讓演員的職業門檻越降越低,甚至低到只需要一張有粉絲願意買單的俊俏臉蛋,就可以依靠真人替身和電腦加工將流量變現。如此輕易的致富之路,誰不想走一走呢?
但如果誰都想走這條路,影視行業的正道上,還有演員通行嗎?視頻網站的影視庫裡,能讓人堅持看完免費兩集的電視劇還有多少呢?
其實這些「演員」和他們的經紀團隊應該很清楚,所謂的「作品」根本留不住真正的觀眾。但是他們並不在意,因為他們大可以自信地說,藝術是留給真正懂得欣賞的人。而買單的粉絲也大可以帶著濾鏡一次次包容作品的拙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我們當然無權指摘粉絲的審美品位,似乎也無從批評這種「精準滿足審美需求」的製作方式。
但這股妖風越刮越盛,不僅幹擾了正常的拍攝環境,更顛覆了正常的評價體系。若再任由其橫行,那麼國產正劇的生存空間將所剩無幾,堅持正道之人將反而成為異類。因此,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8日發布了一份規範電視劇(網絡劇)製作的文件,將矛頭直接對準了重演員、輕編劇、輕導演、輕製作的不正之風,更是毫不諱言地點出不背臺詞等行業亂象,其目的就是要正本清源,重塑拍攝現場的角色關係,維護影視劇的創作規律。
遵循創作規律,就是要釐清編劇、導演、演員的各自身份,確立以劇本為導向的製作觀念,疏通拍攝環節的各項流程,約束演員的不職業行為。唯有如此,影視行業的從業門檻才能得以提高,劣幣驅逐良幣的勢頭才能得以遏制。
一個演員可以不認識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但不可以沒有自我修養,更不能喪失職業素養。奉勸那些忙著趕通告、上綜藝,沒功夫認真背詞、研磨劇本的明星,請你們離影視劇遠一些。畢竟作為演員,如果連臺詞都不背,那你背什麼呢?背菜名嗎?恐怕是一件更為難的事情。
作者:孫欣祺
編輯:孫欣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