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給各位集美們介紹了精油的種類成分以及尤加利精油的功效,大家的反響都很熱烈。
隨著精油的普及,我們在生活的各種場景中都會用到它;淨化室內空氣、按摩舒緩身體疲勞、減輕感冒流涕、驅除蚊蟲、放鬆心靈……
但是你在使用這瓶小小的精油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它的來歷呢?甚至,它的原料,或許是遠渡重洋來到你手中的呢。
這期,我們就來聊聊精油的歷史。
中國古代使用植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神農氏嘗百草並寫下醫術,涵蓋了300多種植物的藥用知識,也使古人正式進入了使用中草藥養病治病的時期。
在漢朝,古人會服用諸如玫瑰、桂花、茉莉花之類的芳香植物;後期隨著絲綢之路的展開和外國使臣的進貢,西方國家的香水、精油等都傳入了中國。
因為精油的珍貴以及製作方法的複雜,一般平民是接觸不到的。皇宮貴族會將它們用作護膚油或者護髮油來使用。
國外很多地方也都有使用精油的古老記載,甚至可以說是西方人才真正掌握了精油的奧秘。
古埃及人的尋香之旅,是通過浸泡芳香植物做成油膏,也有用於木乃伊防腐的精油;傳說埃及豔后曾使用玫瑰精油的香氣俘獲了凱撒大帝,借他之手平定了埃及內亂。
古羅馬人比較浪漫,他們把植物提取的芳香劑用於洗浴;每年的羅馬節慶也會將香水和精油灑滿皇宮;羅馬帝國衰敗後,關於精油的記載失傳,精油的發展也經歷了「黑暗時期」。
古印度人則更多地將檀香之類的精油當作藥材使用,丁香、沉香等都是治病的良方,香薰氣味也有助於冥想。
歐洲在13世紀大量種植中草藥,14世紀爆發了大規模的鼠疫,上百萬人為此犧牲,精油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應用,人們將鼠尾草、杜松、迷迭香製成精油,佩戴焚燒花草包,避免感染或者殺菌消毒,這些植物的藥用功效也被載入了當時的醫術。
後來精油被很多西醫用於醫學治療上,通過塗抹,內服和香薰等方法治療患者的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在最早的西方國家用精油治療慢性病是非常普遍的,還可以把精油用來調情或者助眠減壓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可以說,精油就是西方人的「中草藥」。
那麼,古代東西方是怎麼製作精油的呢?
中國古代沒有現代化的蒸餾儀器,也沒有電熱設備,所以一般採用的是原始的壓榨法或者浸泡法。前者是通過人力或外力擠壓植物,將流出的汁液收集起來使用;後者則是將花瓣等浸入盛滿油脂的容器,通過加熱,析出的植物精華被油脂吸收,冷卻後即可使用。
這些製作工藝雖然簡單,提取的植物成分純度也不高,但是也體現了古人追求美好事物的初衷。在古代也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相比起來,西方在這方面的技術就掌握得爐火純青了。
大約公元1000年前,阿拉伯人就開始使用水蒸氣蒸餾出玫瑰精油,並藉此技術成為當時世界的香水中心。阿拉伯最偉大的醫師阿維森納,他最大的貢獻是為當時的蒸餾技術裝置添加了冷卻環,改良了蒸餾精油的技術。
16世紀時,印刷術發明之後,任何一個識字的人都可以按照書中的製作程序,製造浸泡油、純露、藥汁和其他藥草製劑。藥劑師通常都有幢大房子,內有一間蒸餾室,可以自主生產和販賣珍貴的精油。
19世紀的歐洲國家,已經生產出了一批用於蒸餾萃取的機械設備,借著工業革命後的技術發展,歐洲人在這方面的精油製作技術十分完善,並且也衍生了精油的生命。
通過精油是從西方發明傳入的,就可以看出東西方對於植物用法思維上的不同,所以導致方法上的不同。
中國傳統方法是直接採藥,煎藥,而西方是通過提煉和調配融合而成,比如中國用各種藥材搗在一起進行外敷內服,西方國家則是從食物發酵後提取出青黴素,從柳樹皮提取出水楊酸製成阿司匹林,從鹽礦中提取出小蘇打,從牛眼睛中提取出最早的玻尿酸,所以從西方國家對植物的使用方法上就會發現精油在西方國家的起源和興盛的原因。
草木之心皆為芳香,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經過幾千年的更迭,植物本身散發的自然芳香未曾改變,它不僅可以治癒我們的身心,還能夠幫助我們變得更美好健康,在這點上,中西方的追求是一致的。
這樣看來,這一瓶小小的精油,真是具體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