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片一直是國內影視劇的一大題材,在近二十年中,也曾湧現出眾多佳作,如孫紅雷主演的《潛伏》、柳雲龍主演的《暗算》、吳秀波主演的《黎明之前》等等。
但是說到中國的諜戰劇,柳雲龍是永遠不能被忽略的那個,這個以諜戰劇「起家」的男人,似乎一生都熱衷於這個題材,更為關鍵的是,他還往往是自導自演。
「六哥」嘛,自戀是有一點的,能耐也是有的,才華嘛,更是毋庸贅言。
我以為的國內諜戰巔峰,就是柳雲龍的《風箏》,豆瓣雖「僅僅」給出8.8的評分,但這是一個比《潛伏》更為精彩的故事,時至現在卻常常被人無視了。
《風箏》其實早在2013年就拍攝完成,卻因為一些原因於2017年才正式上線播出。對於一部「蟄伏」了5年的作品,什麼樣的評語才是最為懇切的?
是金子總會發光。
對,就是這麼一句淺顯易懂的俗話。
世間往往最質樸的道理,才最為真摯。
在《風箏》裡,我們看到了無所畏懼的「軍統六哥」鄭耀先,也看到了謹小慎微勤勤懇懇的「周志乾」,在人生的姻緣際遇、起承轉合中,信念不滅,貫穿始終。
不管你處於什麼時代洪流中,人性總會在不經意處,露出本真卻殘酷的一面。
《人民日報》曾經這樣評論過《風箏》:
《風箏》在觸碰哲學觀念方面,做了有益嘗試。它試圖探討一些深奧的問題:人何以為人,一個人為什麼會是「這個人」,信念有沒有可能是一個人的本質需求。這些觀念和故事並行,拔高了故事,也讓故事有意味。該劇對「諜戰片」又有推進,它並不是一步步增強故事力度,也沒有讓主人公的處境一步步變得危險,而是在劇集的開篇,就亮明鄭耀先的身份,把他放在危險的境地。
在還是「軍統六哥」時,鄭耀先面對的是無休無止的審問、抓捕、中統軍統內鬥,以及無處不在的暗殺。和他聯絡的,只有單線聯繫的陸漢卿。
知道並能夠證明鄭耀先真實身份的,只有陸漢卿,和遠在蘇區的首長,以及那枚藍寶石戒指。當陸漢卿因為袁農的大意安排,最終被捕犧牲後,鄭耀先所面臨的問題,就如同港片經典《無間道》中的陳永仁一樣,無法自解、更無法自救。
命運更是一個黑色幽默。
當自己的同志被捕時,鄭耀先想要不惜一切救出他,臨了卻發現,這個懷揣我黨重要情報的吳福,卻早已經成為了叛徒。救人馬上變為殺人,鄭耀先別無選擇,即使這會讓毛人鳳更為迫切的除掉他。
鄭耀先的念與欲、生與死,從來也就兩端。
與他終成伉儷的,是曾經背負中統任務,千方百計想要置他於死地的「剃刀」林桃。就連林桃最終選擇死亡的時候,也為了掩護鄭耀先的身份,不惜毀容而去。
想要心心念念護他性命的,是曾在軍統的「同胞」,這些兄弟們也曾是殺害諸多革命同志的劊子手。女兒甚至為了撇清與他的關係,嫁給了一個偏遠地區的農民。
鄭耀先還是周志乾,沒人說得清他到底是誰,或許是誰也根本不重要。
《風箏》中的鄭耀先就是一面反光鏡。
在他重情義的兄弟中,他反射的就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六哥」;
在矢志不渝的陸漢卿面前,他就是信念如鐵的「風箏」;
在狡猾如狐的敵對分子那面,他又是人人為之色變的「鬼子六」。
任五百年滄海桑田,頑石也變成青苔。
當鄭耀先變為周志乾時,他雖謹小慎微卻也從未忘記自我,那曾深藏於心的信仰,沒有因為程真兒、江心、陸漢卿的犧牲而最終變得無處安放,只是變得更為堅硬。
《風箏》區別於《潛伏》的地方在於,它並不以細節見長。
所有看似粗糲的設計,都只是為了那直指人心的悲壯與哀憫。於無聲處,仿佛一切,都是人在這世間,開了一朵無人賞識的花朵。
信仰至高無上
到底至高無上到什麼程度
到底要高到什麼層次
才能夠讓你有一個決心
能夠犧牲到
你最純樸人性中的那種基本關係
斷了線的風箏,最終飄到了無處安放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