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on’t be back!28年後,我們愛的施瓦辛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了
還記得兒時第1次看終結者的故事,我就記住了那個肌肉猛男。他便是施瓦辛格。
沒有多餘的動作,鏡頭前的反派施瓦辛格乾淨利落,迅猛的出擊,終結敵人的性命,殺戮會伴隨一句冷酷的「I'll be back.」
他是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未達目的,不擇手段,殺人毫不手下留情,冷血硬漢般的樣子,這是記憶中最開始的T-800,終結者。
即使是在《終結者》系列第二部中,他開始也被認為是個反派,可是變化來源於那個男孩,他被賦予了保護的任務。這或許正是因為他的善良與他對他人的信任。男孩告訴那個冷血的機器人不要殺人,即使要冒著腥風血雨也要去拯救他人;他告訴它要像人類一樣說話,像人類一樣笑,像人類一樣承諾,像人類一樣發誓…… 終結者T-800原本只把這當作無數指令來執行,然而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執行使它開始理解人類的情感,它學會了流行語言,它學會了手下留情,它也學會了安慰別人……然後,它與這個小男孩——約翰.康納間也產生了人類的親情。最後為拯救人類而犧牲。
他戲裡總是說」I'll be back 「,他是那個拯救人類的英雄。戲外,老爺子72歲了。他的面龐不再像當年那麼平整,他的聲音不再如當年那麼有力,他的胸膛不再如當年那麼強壯。我們無法抗拒時間,施瓦辛格也一樣,他的神色裡會少了幾分光彩,多了幾分堅定,他也會身材走形,曾經的T-800似乎也回不來了。
曾經的健身冠軍,為了這次回歸,訓練了6年。一個新的T-800即將歸來,不只是他,卡神卡梅隆導演帶著所有原班人馬都回來了,施瓦辛格攜手最初的「莎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一起重磅回歸。當所有的經典都重新相聚,是該給我們一個結局的時候了。11月1日,《終結者:黑暗命運》故事的最終章將在中國上映。豆瓣上已經有了八分的高分,我也預定了一張票。不為別的,只為給自己的青春一個交代,給自己所追求的美好一個交代。
前幾年當我看著卡神的經典電影時我每每都在想,什麼時候那個男人能回來?現在他回來了。這次的圓夢之作是不是還能重續當年的審判日,是否還有當年的「天網」屠殺人類,是不是T-800——施瓦辛格能夠拯救人類?
這一切的問題答案都已揭曉!
那個熔爐裡豎起的大拇指,至今回想起還在我的腦海裡盤旋,那可能是影史裡最深刻,最感人的一個鏡頭。至今回想起讓人久久難以平靜。我還想再看一次會變形的液態金屬機器人,還想再看一次飛濺的槍林彈雨,我還想再看一次極速的公路狂飆,我還想再看一次T-800冷酷無情的殺戮。
在這過去的這麼多年裡,施瓦辛格曾經嘗試過很多職業,可是他身上除去不了的卻是終結者系列中的英雄烙印。當提到英雄時,我每每想起來的是那個為了拯救人類而奉獻自己的T-800。後來又看過很多的英雄電影,可是沒有一部電影裡面的英雄,讓我這麼深刻。碎片重鑄之日,英雄歸來之時。我真的難以想像28年的歷練能否讓阿諾依然保持當年的冷酷無情,但是我知道,他的的確確已經71歲了。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他出演的最後一部《終結者》的電影了。我想許多人終其一生奮鬥的,便是在百年之後,後人能記住他的名字,阿諾·施瓦辛格毫無疑問做到了。這兩部終結者早已讓他的名字與T-800融為了一體。
我甚至思考,在電影技術又發展了這麼多年的今天,我們能不能創造一個角色,比終結者二裡面的T-800更加經典。可惜事實告訴我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正如我們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從翩翩的少年到現在的青年,我們更加理解了I'll be back這句話的意義。這是一種責任,這是一種擔當,從機器人到人,再從人到一個英雄。終結者的意義似乎就在於自我終結。
黑暗命運也如同它的題目一樣,當創造的意義就是被終結,那最後的命運必然更加燦爛。
未來仍然充滿變數,命運雖已黑暗,但仍前途未卜,所有的被創造的,也會被終結。
當故事的帷幕重新被拉起,當一切過去的人開始新的傳奇,當毀滅與希望共存,當創造與終結同行,這就是最後的終章。今天《終結者:黑暗命運》,故事又將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