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神媒花娘

2021-02-17 369故事

花娘的老家在安州秦村。因為天生麗質,容貌出眾,從十四歲開始,媒婆將她家的門檻都幾乎踏破了。十六歲那年,花娘的爹將她許配給了李大戶的二公子。那李家二公子才華橫溢,相貌堂堂,安州的人都說,他們倆算得上是佳偶天成。

那年歲末,花娘突然得了「天花」,命雖保住了,卻留下一張麻臉。李家二公子得知後,不僅不給安慰,反而要撕毀婚約。他說他當初看重的就是花娘的容貌,現在容貌沒有了,他可不想今後帶著一個麻臉婆娘去朝廷領封賞。

遭遇李公子悔婚,已經是雪上加霜,這時花娘家偏偏又發了一場大火,父母都葬身火海,從此花娘便孤苦無依,流落街頭。

一次,花娘正被一群乞丐糾纏,恰巧遇著一位媒婆。那老婦用手中一根黃銅長煙竿,將那些乞丐打得落花流水。見花娘落到這般光景,便對她說,你若不嫌棄,就跟著我學做媒婆。每成就一對夫妻,銀子是少不得的,而且今後看著人家兩口子和和美美,心裡的甜美滋味,也是別人體味不到的。花娘於是隨了她學做媒婆,老婦去世後,花娘正式接了衣缽———那根黃銅長煙竿。那年月,長煙竿幾乎是媒婆的必備之物,因為媒婆經常走家串戶,免不了要遇上惡狗,這長煙竿也就成了她們的防身武器,再者,遇著下雨路滑,也可以當拐棍來使喚。

時光如梭,人們不再記得安州曾經有個「花娘」,倒是誰都知道安州有個媒婆:一張疤瘌臉,人稱麻婆,就是天上飛的老鷹,也會被她說得下地,和雞婆結婚成親。

這一日,城南趙家將麻婆請到府上。半月前,趙小姐去龍隱寺燒香,看見了一個貌美男子,回家就飯不思,茶不飲,一天天消瘦下去,醫生也沒有辦法。那男子不是別人,正是城中李翰林的三公子,趙家就是想要麻婆來說這門親事的。

「難得夫人如此看得起老婆子,我就去試上一試。」說著,麻婆徑直去了翰林府上。

見到李三公子,麻婆說明來意,三公子先是道謝,然後說,他已經與成都府劉將軍的女兒締結了婚約,不日就將成親。

麻婆吸了口煙,嘆息一聲說:「只可惜那趙家三小姐一片痴情,她現在得了相思病,怎麼是好啊?」

三公子呵呵笑道:「這有何難,老媽媽只需轉告她這樣一句話,就保管她死了心,心一死,病自然也就好了。」

「什麼話有這般厲害?」麻婆問。

三公子冷笑道:「老媽媽就告訴她,我出生名門,志在四海,他日金榜題名,得皇上封誥,不想帶著一個身世卑微的女子上金鑾殿。」

原來如此。麻婆冷笑一聲,悶頭將煙吸完,晃晃手裡的長煙竿,說:「借公子哥的鞋底磕磕菸灰。」三公子伸出腳來,麻婆「啪啪」地就著他的鞋底磕掉菸灰,然後站起身來,走了。

麻婆回到趙府,問趙小姐是不是真心喜歡李三公子,趙小姐羞紅著臉,點點頭。

麻婆冷眼看著她,幽幽地說:「你放心,那三公子這輩子註定是你的夫君了。」

三天後,有消息從翰林府傳出,說三公子得了怪病,先是癱了一隻腳,然後就口歪鼻斜,說不得話了。

這天晚上,麻婆剛從一個婚禮上回來,突然被幾個人擒住,塞進一抬小轎。轎停了,她被揪了出來,只見自己身處一個大堂,裡面奴僕分站兩排,個個手裡都拿著木杖,表情兇狠,再看堂上,端坐著李翰林。

「堂下的老乞婆,你究竟使了什麼妖法,讓我三兒落得如此下場。」李翰林喝道。

麻婆冷笑:「我怎麼加害你家三兒了?那日我不過是在他鞋底上磕了磕菸灰,也不思忖是不是自己過去做了什麼虧心事,如今報應在了後輩身上。」

李翰林聞聽此言,一驚,顫抖著聲音問麻婆:「你究竟何人?」

「你怎麼忘記了,幾十年前,你為得到一如花似玉的女子,不也託了一個媒婆為你保媒麼?只是你後來不信守婚約,毀了這樁婚事。」

李翰林驚詫得鬍鬚亂顫:「你、你是花娘?」

麻婆爽朗大笑道:「哪裡還有什麼花娘?站在你堂下的這老乞婆,不過是成就三千多樁美事的媒婆麻婆。」

李翰林頹然坐下,麻婆作了個揖說:「堂上的,我是媒婆,府上派大轎把我請來,卻不為婚嫁的事情,既這樣,還是把老婆子送回去吧。」

李翰林嘆息說:「且慢走,小兒患了病,那成都府劉將軍已經退了聘禮,你說媒的本事我也聽說了,如能發點善心,為他尋個心地善良的女子,終身侍侯,老夫願意下輩子做牛做馬報答你。」

麻婆呵呵一笑:「這有何難,老婆子為你家三公子找一個和他般配的女子就是了。」

麻婆出了翰林府,直接去了趙府,卻不料那趙夫人作揖說:「謝謝老媽媽了,只是那三公子如今是個廢人,小女如何能夠嫁給他呢?」

麻婆一聽,看著面前嬌媚的趙小姐,上前拍拍她的身段,摸摸她的臉,嘆道,說:「也難怪,這般美人兒,如何能嫁給一個廢人,別說你不答應,就是我,也不答應啊。」說著,搖頭走了。

三日後,趙小姐突然得了種怪病,身上總是癢得難受,撓一撓,就掉下米糠般的皮屑,而且臉上長了一塊黑記。趙府四處尋訪名醫,都無濟於事。最後趙小姐的一張粉臉,竟然漆黑一片。

這一日,趙夫人正在房中暗自垂淚,突然有丫鬟通報,說是麻婆來了。

趙夫人心想,女兒已成這般模樣,誰家會瞧得起啊?

麻婆像是知道她的心思,說:「上天造人的時候都是一對兒一對兒造的,本沒有講美醜貧富的差距,只要個緣分情意,就能配成對兒,老婆子今天來,就是看見趙小姐和一人還是有緣分情意的。」

「誰?」趙夫人問。

「就是趙小姐當初傾慕的三公子啊!」麻婆說,「當初三公子嫌棄趙小姐,落下了殘疾,後來趙小姐嫌棄三公子,落下了這病,如今都是這般情景,也不用誰嫌棄誰了,你說,這不是緣分情意還是什麼?」

三天過後,李三公子和趙小姐舉行了結婚大禮。

婚禮開始,堂上堂下一片寂靜,大家都瞪大眼睛,看這一對新人是如何拜堂的。只聽得一聲高唱:「有請新郎新娘。」幾個人扶著口鼻歪斜雙手打顫的三公子出來了。麻婆舉著長煙竿,上了前去,迎頭在三公子身上就是一陣戳打,這時候,新娘也出來了,麻婆回過身去,揮起巴掌,在趙小姐身上臉上一陣拍打,然後拄著長菸袋,艱難地走出了廳堂,沒走幾步,就歪倒在地。李翰林一見,忙上前將麻婆抱住,麻婆笑笑,使了最後的力氣說:「成了這樁姻緣,也不知配得美滿不美滿。」

就在人們詫異的這工夫,只見三公子的口不歪了,眼不斜了,身子筆直地站在堂上,而那趙小姐頭上的紅蓋頭也慢慢滑落下來,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面若桃花、肌膚如玉的絕色女子。人們先是驚詫地張大嘴巴,繼而一陣譁然,最後一片歡呼。只有白髮蒼蒼的李翰林,抱著已經閉眼了的麻婆,老淚縱橫。

隨後,李翰林在麻婆生前居住的紫竹溝,修建了一個廟堂,取名「神媒祠」,供奉的就是麻婆,用的是最初的名字:花娘。

故事推薦:

故事薦讀:老婆要查崗

故事薦讀:豪門鬼影

故事薦讀:甜蜜的謀殺

故事薦讀:色字頭上一把刀

民間故事:閻王平冤案

☞關注我們,明天精彩繼續!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刪除處理,我們只做分享之用,不用於商業。】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水中仙娘
    民間故事|水中仙娘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鹹豐年間,湖州靠著大湖不遠有戶人家,一個姓李的木匠住在這裡。這李木匠人生得魁偉雄壯,個子也很高大,長得一表人才。他木匠手藝也很好,但是三十幾歲的人,卻只能一人獨居。主要原因,就是他死了兩任妻子。大家都害怕了,說他這是少見的「男克女」,剋死兩任妻子。
  • 民間故事:「擔經挑兒」的由來
    她閨女宓妃想她,就倆花籃,寫些孝敬她娘的經文放在花籃裡,用竹扁擔擔著找她娘去了。走到哪兒,就在哪兒擔著經挑兒跳舞念經,招來好多人看,她就趁機打聽她娘的下落,打聽不到,繼續走。宓妃快把天底下跑過來了,才打聽到她娘的下落。原來女媧挖藥走錯了路,誤進了惡狗莊,變成了黑狗。
  • 民間故事:上轎為啥要「哭肉」
    江浙一帶民間風俗,大姑娘出嫁,做娘的總要大哭一通。口口聲聲「我的肉呀、肝肉呀、寶貝肉呀」,這就叫「哭肉」。傳說很早以前有個姑娘,不滿父母包辦的婚姻,又無力反抗,被迫上轎後,在轎內用剪刀自殺了。從此,人們稱第一個自殺的姑娘是「花帥」,說後來自殺的姑娘是「花帥」引誘她死的。為了防止「花帥」作怪,有人想了個辦法:新娘上轎前,先要搜轎。搜轎人一手拿點燃的蠟燭,一手拿一面鏡,仔細搜尋一遍,認為轎內確實沒有可殺身的東西後,才讓新娘上轎。
  • 《陳三五娘》149回全集,演唱者:美麗心靈.
    《陳三五娘下》,第91回——第149回        閩南山歌《陳三五娘》本據是根據泉州民間真實愛情故事改編,本節目由安溪閩南文化山歌協會歌手「美麗心靈」傾情演唱!    「陳三五娘」的故事,在潮州膾炙人口,以這個民間故事為藍本編排的潮劇,更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 《花木蘭》曝光刪減片段:木蘭救了仙娘
    《花木蘭》曝光刪減片段:木蘭救了仙娘 時間:2020-11-02 10:40:34 來源:3DM整理
  • 民間故事|狐仙神丹
    民間故事|狐仙神丹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從前有個小村莊,因為村子裡的人大多姓陳,且互相有點七拐八拐的親戚關係,因此被稱作陳家村。說得好聽點,是祈求山神保佑,說不定會出現奇蹟,其實說白了,就是把病人拋棄了。幾十年來,送到山神廟上的,大多是生了重病的老人,畢竟如果是青壯或者孩童,哪家也是捨不得的。家人們扔下點簡單的吃食和水就離開了,而老人們,多則一個月,少則三五天,基本上就在山神廟裡過世了。
  • 民間故事:禿尾巴老李,你娘喊你回家吃飯
    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禿尾巴老李」的故事,從黑龍江到山東,從河南到海南島,老百姓口口相傳著各種離奇的傳說。#民間故事各地文化千差萬別,有關「禿尾巴老李」的故事也是千奇百怪,今天咱們就說說,流傳在中原地區的一種說法。話說當年三門峽附近,來了一對從山東逃難的夫妻兩口。男的姓李,看中了三門峽土地肥沃,就沿著黃河邊蓋起了房子安上家。李家夫妻二人老實本分,開荒種地,沒日沒夜下地幹活,小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按說兩口子有吃有喝,應該知足。
  • 民間故事|狐仙之死
    民間故事|狐仙之死清朝順治年間,重慶府有個叫許武的年輕人。他自幼沒有父母,與哥哥許文相依為命。許文9歲就到玉山鎮的酒樓做雜工,每天起早摸黑,就是為讓弟弟能夠活下去,兄弟二人感情極深。許武16歲時,玉山鎮來了幾輛大馬車,拉著許多值錢的物品。
  • 民間故事|狐仙母女
    民間故事|狐仙母女多年前,大英山中有一無名小村,村裡稀拉拉住著百十戶人家。這個村莊很是偏僻,離最近的小鎮也有數十裡,連官差都不來收稅。在村北山腳下住著一戶許姓人家,此家有一女兒阿玉。14歲的阿玉姑娘,和父親母親生活在一起,原本應該也是很幸福的一家。
  • 民間故事:百善孝為先
    民間故事:百善孝為先。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19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中國人講究孝道,從古至今,關於孝道的民間故事就有很多。比如古時候的「孔融讓梨」、「黃香扇枕溫席」,還有近代的「許世友五跪慈母」……關於這樣的孝子敬父敬母的故事還有很多,而這些故事,無不在向世人闡述「百善孝為先」、「贍養父母」的真理。
  • 民間故事:雷打不孝子
    本文為《民間故事》第010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小故事還請動動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華原創作品,抄襲必究!老人常說一句老話,叫「在家不敬孝,何必遠燒香。」就像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一樣,故事中的男子不孝順母親,還想給母親下毒,結果蒼天有眼,那不孝子被雷電擊中,當場沒了性命。由故事可見,連自己親生父母都要加害的人,註定不會有好結果。古時候的河間,有一個叫郝五的人。郝五的人性並不和他的姓氏相符,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不孝子。
  • 臺灣歌仔戲《陳三五娘》之五(第十三集至第十五集)
    臺灣歌仔戲《陳三五娘》第十三集臺灣歌仔戲《陳三五娘》第十四集臺灣歌仔戲《陳三五娘》第十五集未完待續,欲觀下集敬請關注泰湖嶺茗茶公眾號!歌臺灣歌仔戲《陳三五娘》本據是根據泉州民間真實愛情故事改編!五娘一見後悔莫及,追過來也跟著投了井。「陳三五娘」的故事,在潮州膾炙人口,以這個民間故事為藍本編排的潮劇,更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這齣經典劇目,在上世紀風靡東南亞,其中「五娘」的角色,經幾代潮劇藝人的塑造,可謂深入人心。
  • 民間鬼故事,解鎖子,膽小勿入|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叫魂,在我們哪裡非常普遍,是一種民間封建迷信的習俗,在小孩子身上十分靈驗。下午,豆粒他娘帶著他去了村頭苗婆子家,正是夏天,豆粒卻覺得她家裡有些寒冷。不知道為什麼,原本應該發燒的豆粒,那天卻突然好了。
  • 臺灣七夕習俗 祭七娘媽辦成年禮拜月老
    因七夕節的故事大多流傳於中國內地一些地區,故大多數人認為七夕只有內地才有,其實,七夕這一相思傳情的節日關非中國內地所獨有,臺灣地區也一樣有自己的七夕節。在閩南和臺灣的七夕節又是「七娘媽」的誕辰日。民間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
  • 民間故事:託夢
    九華山方東講述,皮皮撰文,民間故事故事旨在收集傳說逸聞,或給大家展示不同信仰的人眼裡的世界,未經考證,請當故事看即可
  • 民俗|七娘媽生祭祀由來 搓糖粿為啥要摁個坑?
    泉州民間關於七夕的傳說,一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一是七仙女與董永「百日緣」的故事。後來泉州人把這兩個傳說混為一談,共同構成泉州特色的七夕故事。泉州人都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在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泉州有諺語說:「七月初七七娘生。」
  • 中國的傳統民間故事花木蘭,怎麼就成了迪士尼的IP了?
    不過很多人可能都有這麼一個疑問,明明花木蘭是咱們中國的傳統民間典故,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咱們是從小聽到大,為啥卻成了迪士尼的IP了呢?花木蘭的故事,也就成了公共版權,屬於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也正是花木蘭的故事和這種忠孝仁義的品德,讓迪士尼看中這個IP,在1998年將花木蘭的故事搬上動畫銀幕,造就了《花木蘭》這部動畫電影的成功,全球累計票房超過3億美元,這也算是對於中華文化的一次正向、積極的輸出,讓全世界看到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德和價值觀。
  • 民間故事:慈母過生日,仨兒子卻只回來一人,得知真相後老母哭暈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鬼孝子探母》,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7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孝子與慈母題材的小故事,希望通過此故事,各位看官都能有所收穫!
  • 民間故事:金甲神大戰黑臉鬼娃
    老菸袋鍋子走南闖北,遇到過許多千奇百怪的事情,但有一件事情特別的棘手,一件和金甲神有關係的事情。一年秋天,老眼袋鍋子打算找一個貓冬的地方,他是經驗豐富的老江湖,這個問題一點也難不住他。老菸袋鍋子穿的破破爛爛的,戴個狗皮帽子,在秋收的時候,找到一戶大戶人家,幫忙秋收。不要人家一分錢,只求能夠養活他一冬天,況且他還會幹許多活。
  • 民間故事:王三娘走陰,卻把小孫子整沒了……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93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小故事。故事讀來有些離奇,大家權當打發下時間吧!對於故事中的情節,大家莫要較真兒。文白不多言,民間小故事這就開講了:明朝末年,曹州有一個王三娘。附近鄉民們皆說,王三娘會走陰,意思是說替小鬼們辦事。鄉民們都很好奇,每次他們問王三娘,她都微微一笑,不做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