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什麼階段談戀愛最合適?
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體會:讀書的時候,父母千叮嚀萬囑咐「不能早戀」;步入社會工作的時候,看到你還沒有對象,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變出一個對象給你推你去民政局……
那麼,到底什麼時候談戀愛最合適?
其實,從來都沒有談戀愛的最合適時間。
緣分來了,戀愛它也就來了。
直到現在,仍有很多家長、老師會提及早戀這個話題。But,到底什麼是早戀?
(看到「早戀」一詞只在中國內地廣泛使用怎麼莫名扎心呢?)
所以說,從來沒有什麼適合戀愛的最佳時間,戀愛也不是大人才能擁有的權利,愛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利,愛不受年齡限制。
時代在變化,科技在不斷發展,人的思想也應該是在不斷地進步。曾經高中談戀愛被稱為「早戀」到現在小學談戀愛大家已經司空見慣甚至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開始稱呼男/女朋友。那麼,難道幼兒園小朋友的愛就不是愛了嗎?
不是的。愛在不同年齡段的人中,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也許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愛也許是一起玩耍,是給對方一顆糖果;對於小學生,愛也許是一起打鬧;對於初高中生來說,愛也許是一起上下學,是一起學習;對於大學生來說,愛也許是宿舍樓下的每一次接吻(相信這是很多單身狗難忘的回憶);對於步入社會的人來說,也許是一起去買菜煮飯;對於步入老年的人來說,也許是一生一世一雙人。
可能很多人會說過早談戀愛最終是沒有好結果的。
可是結果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不可否認,戀愛開始大家基本都是抱著能夠走到最後的念頭。但是現在一生只談一次戀愛人真的太少了。而且就算有些人分開了,就真的一點收穫也沒有嗎?在戀愛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收穫成長,可以學會更加包容對方,學會更好與異性相處,學會更好處理與對方的矛盾,學習做家務、做飯……而這些收穫對於維持下一段戀情並走到最後是很重要。
也可能有人會說早戀會影響學習。
但是談戀愛和讀書沒有必然的關係。如果說談戀愛影響學習,那麼遊戲、小說、電視劇、綜藝……它們不同樣佔用了很多時間?不也影響學習嗎?所以說,不是談戀愛影響學習,而是你沒有規劃好時間,沒有讓戀愛與學習達到一種平衡。所以說我們應該學習的是如何規劃時間,而不是去預防談戀愛。而家長應該做的是去引導自己的孩子更好地處理與異性之間的關係,當孩子在情感上遇到挫折時鼓勵他們。
讀書時你單身父母不著急,等到進入社會父母就開始天天計劃讓你早點結婚成家。(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女生步入25歲還單身,父母就開始每天在你耳邊念經你已經不年輕了,得趕快找對象;如果女生即將步入30還單身,父母甚至開始河東獅吼;如果男生30還未成家,父母便開始左叨叨右叨叨;如果男生35還未成家,父母便恨不得每天都推你去相親……
當代的年輕人不容易啊(此處為你們心疼0.0000000000000001秒)
我高中老師的一位朋友常年忙於工作,等到她抬頭看四周同齡人,周圍的朋友要麼已經結婚,要麼已經結婚並且有孩子了。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她已經是大齡剩女了,但在她看來只是緣分未到,她不強求,並慢慢等待。尋尋覓覓,最終她等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也許你們會疑惑她的父母不著急嗎?著急啊,他們也曾天天催,天天說教。可是著急有什麼用,著急就能立馬變出一個對象嗎?著急就能變出一個女婿來嗎?
而反觀我的另一位朋友,他剛畢業交了一位女朋友不到四個月便被父母催婚,早早領了結婚證。結果結婚沒過幾個月,因為缺乏了解和耐心,矛盾不斷激化,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架時兩人時常把」離婚「掛在嘴邊。
造成這一局面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他父母的過於心急。我們知道父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希望他們可以早日成家立業,但是他們卻忘了婚姻是幾十年的陪伴,需要雙方共同去努力磨合,相互包容。如果急於求成,雙方還未了解得足夠深入便步入婚姻的殿堂,那麼他們將面對的可能是無止境的爭吵,甚至是不歡而散。
所以說,沒有最適合戀愛的時間,只有(在相愛前提下)適合你的人。
你的戀愛也許是在步入社會後,也許是在大學,也許是在中學,也許是在小學甚至幼兒園。但請不要著急,你要等,那個人終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