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女頻網文IP的廠商們對於這片市場裡「女性向」遊戲究竟該做成什麼樣還是缺乏認知,《熹妃傳》已經針對目標用戶找到了靠譜的外皮,但核心的遊戲模式仍然需要長期的摸索。
改編自網絡小說《清宮熹妃傳》的手遊《熹妃傳》6月9日在App Store上架,目前排在付費榜第二位。
網文改編的手遊並不鮮見,但女性向網文改編的卻不多,正式上架的就更為罕見。《甄嬛傳》手遊在今年1月首測之後便再沒有了消息,《花千骨》手遊在6月也只是進行了刪檔封測,而只有《熹妃傳》真的拿出了產品上架,卻羞羞答答地表示不願承認自己是遊戲,App Store的標題是:「熹妃傳-第一部可以玩的宮鬥小說」。
考慮這款遊戲的目標用戶,這樣的標題其實可以理解。儘管沒有明說這遊戲就是瞄準了女性用戶,但《熹妃傳》這個名字足以將男性玩家拒之門外了,還不如做得更徹底一些。《清宮熹妃傳》並不是影響非常大的女頻網文,在女頻網文的核心讀者中這部作品也不被放在上等位置,但是借著「清穿」的熱潮,外加《甄嬛傳》的東風,這部作品也擁有相當數量的粉絲。這些粉絲大多是讀過一些網文、受到古風歌曲、漢服等傳統文化潮流影響的年輕女性。對於這樣的粉絲群體,「熹妃傳-第一部可以玩的宮鬥小說」明顯比「熹妃傳-宮鬥卡牌手遊」要有吸引力。
遊戲的戰鬥就是最簡單的卡牌對撞真正進入這款遊戲,也可以發現,遊戲從核心玩法、美術外皮到劇情設定,都在試圖抓住女性用戶。遊戲的核心玩法是卡牌手遊,也有各種貼著「恃寵而驕」「掌嘴」之類名字的技能和五毛錢的特效,包括裝備強化、隨從升星也都一應俱全。而在卡牌戰鬥之外,還有換裝、奇遇、結婚等外圍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換裝模式,在《奇蹟暖暖》成功之後,換裝很可能會成為大部分「女性向手遊」的標配。《熹妃傳》的換裝系統與「品級」掛鈎,「品級」是一個類似天梯的系統,不同的品級可以領不同的俸祿。升品級的時候,需要完成換裝考驗,具體過程與《奇蹟暖暖》類似,考官提出某種「文士」「野趣」之類的換裝要求,玩家搭配服裝獲得評分,決定是否過關,並且換裝也會影響劇情中的主角形象。這個模式放在一個女性向遊戲裡,用「宮鬥」包裝,倒也說得過去。
我知道這個搭配很醜,但不花錢只有這些時裝了原著黨可能會說,清代哪有這樣的規矩,但《熹妃傳》機智地把前面的「清宮」倆字給去了,遊戲背景整個改成了架空的「大楚」,「瓜爾佳」「愛新覺羅」之類的滿文名字都被改掉了,服飾、器物和官名也整個換了。很難說這種設計的用意,但明代風格的朝服和髮式比起近年來讓人厭煩的清代大辮子,對於受到漢服和古風歌曲影響的年輕一代女性玩家的吸引力要更強一些。為了配合整體的背景設定,《熹妃傳》人設採用了非常典型的女頻網文封面畫風,這種畫風最初由臺灣言情小說界傳入,特點是所有人物精緻卻無辨識度,但一眼看上去很典雅美型。
左邊是《熹妃傳》人物形象,右邊是常見古代言情網文封面在這種美術風格的基礎上,《熹妃傳》的女性主角劇情的確做到了對原著劇情的高還原。玩家創建的角色直接代入了原著裡的女主凌若,經歷了一遍原作的後宮鬥爭。而當玩家創建了男性主角,經歷的劇情是加入錦衣衛巡邏宮廷,作為一個旁觀者幫助原作的女主。這並不代表遊戲試圖招攬男性玩家,男主劇情實際上也是在針對女性網文讀者的常見心理:一個痴情、強大的男性在默默守護著女性。由於男主守護的目標是女主,原作粉會喜歡這樣更換視角的故事。並且,遊戲中還加入了主要角色的配音,儘管聽起來並不算出色,卻仍然提升了故事的表現力。
男主劇情的另一個賣點可能是基腐然而這個遊戲到底是一款卡牌遊戲,當IP、美術和劇情把女讀者和女玩家引進來之後,她們面對的還是一個數值大坑。精確計數的裝備強化、人物升級仍然決定了隊伍的戰鬥力是否能打通宮鬥劇情裡莫名其妙加入的戰鬥,很多玩家在貼吧抱怨,到了第三天的時候,不充錢就玩不下去了。這其實是《熹妃傳》這款遊戲最根本的彆扭之處:所有的外皮都很「女性向」,但最核心的玩法卻是不折不扣的「男性向」。並不是說數值遊戲就一定不能招攬女性用戶,關鍵在於這種融合要如何顯得不那麼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