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從沒了解過古巨基,不知道他還是一位歌手。只聽過他唱的《好想好想》,但那時對他的定位只是一名演員,並覺得他唱歌一般般。後來聽過《大人物》、《愛得太遲》這兩首歌,好感度上升,並且覺得他的歌越來越對胃口。
其實古巨基。有很多好歌,今天要推薦的是另一首比較少人知道的歌曲《告別我的戀人們》
這首歌專輯同名歌曲是慢歌,也是情歌,但並無無病呻吟之覺,給人不俗之感。
《告別我的戀人們》是陳輝陽譜曲,維持了了他一貫的水準與風格:鋼琴伴奏、中板鼓點、弦樂鋪墊,再加上悠揚的陶笛,整首歌曲風輕柔。每次聽來就感嘆就是這個味道,真的令你時隔多年,依然心跳。而更妙的,是結尾處那李宗盛《愛的代價》的變奏——事實上這並不是陳輝陽一開始的主意,這來源於古巨基回想自己當年印象最深刻的歌曲,便說出了《愛的代價》。
於是林夕為基仔量身定做了這句「往日年少 怎欣賞那首愛的代價」;而陳輝陽也就順應作詞人的歌詞和唱歌的人的情懷,將《愛的代價》的旋律無縫連結到《告別我的戀人們》當中。即便有聽眾不領情,但對於古巨基本人而言,想必沒有比這更好的紀念品了。
歌中一句「告別我的戀人們,誰沒有得到更多」的開始,就讓聽著知道,告別過去的戀情,紀念逝去的愛人。「早已復元吧,會愛得更易嗎」,過去的傷痛總會復原,只是留下一道疤,不觸及深處,別人不會發現,一旦觸及,便比當初更痛。之後,難道會愛得更容易嗎?或許不想再受傷,不會再輕易愛人。「告別我的戀人們,其實你聽得到嗎」,我的戀人們,你們聽到了嗎?告別,珍重。
走吧,走吧,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但,留低多少個疤,才愛出一個家?
《告別我的戀人們》這張專輯,古巨基以音樂紀錄個人真實感情經歷。初戀、相戀與失戀……每個情感階段的內心深處,將段段回憶以音符化成戀愛樂曲,細訴有血有淚的愛情故事。送給自己,送給愛過的女孩們,也送給每一位曾經愛過、傷過、哭過、笑過的有情人。
更有趣的是封面,從包裝設計就能感受到古巨基的用心:封面是他躺在雙人床上,擁抱著一個虛無的幻影;而打開CD,碟面卻有著那個已經貌合神離的女主角。取走CD,兩人就被聽眾給分開了。原來造成古巨基分手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我們……
其實無論愛與被愛,也應該慶幸彼此付出過。曾經一起已是緣分,相識、相愛、了解然後分開…其實也可以成為最熟悉的知已。愛的代價就是燃燒你的青春,讓你成長,成熟地愛護未來的那一位。
我感激愛過古巨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