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先生一家而言,今年1月4日晚上發生的那一幕這一輩子估計都忘不了。他和妻子苦苦追求多年才得到的兩歲的兒子,因為在花街閒逛時吃了一顆水果糖,孩子喘不過氣,臉色先是通紅,後又變青,嘴角發黑,命懸一線。
相隔4個多月後,5月12日,劉先生和妻子趕到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給兒內科郭健秋醫生送上錦旗和感謝信,「很不好意思,隔了這麼久才來。」是醫務人員在新冠肺炎中的無畏表現感動了他,讓他覺得自己也必須做點什麼。
吞下水果糖,孩子噎住了
1月4日晚上的驚險一刻,劉先生記憶深刻。劉先生說,當天晚上,他和妻子帶著兩歲的兒子在石龍花街閒逛,碰到另一名家長也帶著小朋友逛街,兩個小朋友碰到一起很開心,「那個小朋友就送了一粒水果糖給我兒子吃」。
劉先生幫兒子說了「謝謝」,接過了糖後就剝開放到兒子嘴裡。「我想著,平時他都能吃肉、吃雞翅了,牙齒也長得差不多了,吃一粒糖應該沒問題。」他根本沒有料到這一顆水果糖竟然會成為差點奪走他們寶貝兒子生命的「兇器」。
把糖含在嘴裡,走出店門沒幾步,劉先生突然發現兒子好像呼吸困難,一直想叫又叫不出來。他妻子看到兒子這個情況,急壞了,眼淚都下來了,他也知道問題大了。「他媽媽給孩子拍背,用力按肚子,旁邊的熱心人也上來幫忙,但都沒有效。」
在店主的提醒下,他和妻子趕緊驅車把孩子往醫院送。幸好,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就在花街旁邊,相隔不到幾百米;幸好,中間沒有紅綠燈或者其他車輛擋路,「不然,真不知道會怎麼樣……」劉先生不敢想像。
爭分奪秒搶救,生死時速
劉先生的車在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外急停,夫妻倆抱著失去知覺的孩子衝進急診科,大聲地喊叫著醫生,孩子媽媽已泣不成聲。那時,大概是晚上8點多,郭健秋醫生正好在急診科值班。
一接到搶救的通知,郭健秋火速趕到搶救室,當他看到小孩子時,大叫一聲「不好!」此時,孩子臉色通紅髮紫變青,嘴唇都發黑了,全身心的力氣都用在呼吸上,呼吸急促而零亂。孩子的皮測血氧維持在80%左右,心率約170次/分,已發生明顯缺氧表現。
「當時的情況,真的是十萬火急,如果當時不果斷採取措施,孩子隨時可能發生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4個月多月後,再回憶當時的情景,郭健秋仍然覺得很驚險,不爭一分,只搶一秒,生死時速。
他一邊通知五官科進行緊急會診,一邊對孩子進行聽診。孩子雙肺存在呼吸音,氣道並未完全梗阻,他當即對孩子進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經過三四回合的持續搶救,孩子咳出一粒將近2釐米寬的水果糖。隨後,小孩哭聲漸大,所有人鬆了一口氣。
遲到的感激,難忘的恩情
孩子的情況很快好轉,意識也慢慢恢復,留院觀察幾天後,一家人開心地回家了。對於郭健秋和其他醫護人員而言,這是最好的禮物。「來醫院的家長和小朋友都開開心心的,這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郭健秋說。
他沒有想到,在事發4個多月後,劉先生和妻子還會來送感謝信和錦旗。「5月12日,他們來到醫院的時候,我也很驚訝,一開始我還沒認出來。」每天要搶救那麼多患者,醫務人員只顧著搶救,哪能把每個患者都記住。
倒是劉先生很不好意思。他說,「來晚了,隔了這麼久。」劉先生一手拿著錦旗和感謝信,一手握著郭健秋醫生的手,不停地感謝,「謝謝您救了孩子的命,要是他有什麼三長兩短,我們夫妻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劉先生和妻子都落淚了。
劉先生說,現在孩子很健康,一點事沒有。這幾個月,新冠肺炎疫情嚴重,醫務人員的忠誠和擔當深深地打動了他,他也經常和孩子說起醫務人員的偉大,「希望他從小記得這份恩情,長大了也能做一個好醫生。」
孩子氣道異物,千萬別拍後背
回顧劉先生孩子被水果糖噎住,家長自救以及送到醫院後的搶救過程,郭健秋提醒:小朋友發生氣道異物咳嗽不止,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拍背,這是萬萬不可取的,拍打孩子背部以求將異物拍出,其實只會將氣管裡的異物往更深的地方移動。
美國醫生亨利·海姆立克在1974年發明了一套利用肺部殘留氣體,形成氣流衝出異物的急救方法,也被稱為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要點:
1.位置:接近胸部,肚臍和劍突之間
2.手法:一手握成空心拳,拇指面朝內,放在劍突下方位置,另一手抱住空手拳之手。
3.方法:從背後環抱患者,從腰部快速向上衝擊患者腹部幾次,隨著氣流的形成,腹部壓力增加,傳遞至胸部排除異物。
不過,海姆立克的方法並不適用所有氣道異物患兒,操作方法不當還可能弄巧成拙,除非在特別緊急的情況下(無法呼吸等),家長可以先自行緊急處理,之後還需及時送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讓醫生來排查、評估病情並給予專業有效的救治。
這些要點,一定記牢!
家有年幼的孩子,家長就一定要注意了:
1.吃飯的時候儘量避免孩子哭鬧,也不要逗孩子笑;
2.不要讓孩子接觸堅果類食物,幼兒咀嚼能力較差,容易將未經咬碎的食物吞咽;
3.避免餵小孩子使用糖果、軟糖、果凍等食物,如果這類食物不小心進入氣道,容易堵塞整個氣道。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