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淑蘭(女)與方祖強的戰友們一起用手機翻看兒子照片。
「撫州市十大優秀」母親榮譽證書
即使事情已經過去了27年,但提起方祖強時,阮淑蘭還是眼眶溼潤:「怎麼忘得掉?過了多少年也還是清清楚楚記得!」
27年前,丈夫方祖強在部隊因公犧牲,阮淑蘭帶著幼子從此走上一條艱難的人生道路。一路備嘗艱辛,可她也說,常懷感恩。感恩的是亡夫的一群戰友,數十年如一日對她和兒子給予關心幫助,給她提神打氣,讓她始終有勇氣直面人生困境。
母愛,讓她變得偉大
12月21日,冬至,在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城的家中,記者見到了阮淑蘭,聽她講述一段27年堅守的凡人善舉。
「1993年8月31日,部隊派了一輛車來阮家村,說方祖強住院了,要我過去看看。誰知道到了部隊的駐地鷹潭,我才發現丈夫沒了。」阮淑蘭輕拭眼角。方祖強與阮淑蘭都是宜黃縣桃陂鎮人,同為浙江移民。方祖強住在榮前村,阮淑蘭住在阮家村,兩村相鄰,兩人青梅竹馬,1988年成婚,感情篤深。
方祖強1981年入伍。事發時已經在部隊服役12年,是位優秀的士官。1993年8月29日,時任汽車班班長的方祖強接到命令去為群眾運糧。在部隊門前路段有一處急彎,邊上是一座水庫,方祖強運糧回來途經該處時,發現有一個小孩在路中間玩耍,這時汽車卻突然剎車失靈,緊急關頭,方祖強一把推下副駕駛位置上的戰友,自己則駕車一頭栽進了水庫……
方祖強將生機留給了戰友和孩子!當年,他年僅30歲,兒子還不滿5歲。聽到這一噩耗,阮淑蘭當即暈倒在地。之後,她醒一會哭一會暈一會,就這樣迷迷糊糊過了一個多月。
變故如此猝不及防卻不得不面對。從此,阮淑蘭一個人拉扯兒子,艱難是她生活的常態。她說,我是農村出來的,不知道什麼叫堅強,反正這麼多年就這樣走過來了。
丈夫剛去世的那段時間,她有如遊魂,但是看到孩子,為母則剛。不管多難,她總是打起精神面對。方祖強去世後,宜黃縣政府按照有關規定,為阮淑蘭解決了農轉非問題,將其安排在桃陂鎮供銷社工作。但因供銷社面臨倒閉,事實上阮淑蘭沒在供銷社上過一天班、拿過一分錢工資。
為了孩子讀書和生計,1994年,阮淑蘭帶著孩子來到縣城務工,借住在親戚家,在縣民政局招待所打工,包夥食、每月工資70元。招待所老闆也是浙江移民,知道了阮淑蘭的情況,特意讓她帶著孩子一起過來吃飯。加上民政部門每月發放的40元,每月110元收入,就是阮淑蘭母子能夠支應的錢財。
做服務員、鐘點工、辦幼兒園、下班後兼職、晚上織毛衣鉤鞋子……阮淑蘭幹過很多工作,吃過很多苦,也遇到過很多很多好人。
人走了,茶還是那碗滾燙的茶
面對生活的摔打,阮淑蘭窮盡一個農村婦女的志氣和力氣,讓被打亂的生活儘量體面有序。她的勇氣除了來源於本身的自強堅韌,還來源於周圍的善良。
「這些年,我遇到過很多很多的好人,真的很感恩他們!」尤其是丈夫的戰友,幾十年如一日對她丈夫不變的兄弟情、對兒子的關心愛護、對她的幫助讓阮淑蘭感動不已。
「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幫助關心,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可是他們堅持了二十多年!」當戰友們都說自己做的是小事時,阮淑蘭不認同。她說,「他們對我們母子的幫助,做的是『大事』還是『小事』,只有我最有發言權!這麼多年,如果不是這麼多戰友在後面關懷,我一個人帶個孩子在城裡,親戚都在鄉下,怎麼撐得下來?」戰友們既在生活中給了母子倆實打實的幫助,也給了她精氣神,讓她感覺有支撐、有底氣,也從不怕孤兒寡母受欺負。
「我們是同一車去的鷹潭,四年戰友,一輩子的兄弟!」見到韋浩時,他身上當過兵的印記非常明顯,整個人爽朗整潔。1981年10月,韋浩、黃清泉、歐陽建平、應治國、林建國、羅時春、許福興和方祖強等17個人一起應徵入伍,分在一個部隊,17個人中有幾個後來分去了南昌,剩下十來個人或早或晚都退伍回到了宜黃,大部分分配在鄉鎮。他們工資也不高,可不管自己境遇如何,多年來這些戰友一直幫扶著阮淑蘭母子。
知道阮淑蘭在供銷社拿不到工資,韋浩他們攏在一起幫著想辦法,打聽政策,尋求幫助。經過他們的四處奔走,1997年1月7日,阮淑蘭被安排進了縣自來水公司工作,雖然最初月工資只有119元,但總算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都說人走茶涼,可是在他們身上我感受到的是人走了,茶還沒涼!」阮淑蘭說道。
守望相助,人間才值得
每次戰友聚會時,韋浩他們都會把阮淑蘭和孩子叫上,後來孩子上了大學、去廣州工作了,韋浩他們仍然每次都叫上阮淑蘭。「在我心裡,嫂子就是方祖強,她在,我們就覺得他還沒有離開。」韋浩說,「戰友走了,他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每年過年,戰友們都相邀著去阮淑蘭家拜年,給孩子發紅包,讓孩子開開心心過大年。
「我的孩子雖然是單親家庭長大,可是你看他很陽光!」阮淑蘭自豪地翻動著手機中兒子的結婚照,一張張劃給記者看。正是有了自強堅韌的母親,和一群愛心「戰友叔叔」的細心關愛,孩子從小就積極面對生活的磨難,健康成長。
1999年,小孩上四年級,有一次阮淑蘭好不容易給孩子買了雙鞋,難得的禮物讓孩子非常開心,中午把它放在門外過道上的時候,還特意擺放得整整齊齊,珍而重之。然而下午開門一看,傻眼了——鞋子不見了,懂事的孩子忍不住傷心地哭了起來。幾天之後,剛好戰友聚會說到這個事情,韋浩轉身出門花20塊錢給孩子買了一雙鞋。那時候,他在鄉鎮每月工資也才一百多元。
孩子考上大學,正當阮淑蘭為學費發愁時,韋浩他們湊了1000元送過來。孩子要開學了,韋浩借車送孩子去上學,放假時另一個戰友林建國又借車把孩子接回家……
孩子品學兼優,畢業時上海和廣州的公司都爭著要他,去哪裡?阮淑蘭怕自己見識不夠,沒了主意,就打電話給韋浩他們,讓戰友們幫著拿主意。孩子的大事上,「戰友叔叔」們總是盡心盡力。前兩年孩子結婚了,他們說,孩子成家立業了,總算了了一樁心事。
採訪中,韋浩不住地對記者說,「我嫂子不容易,一個人把兒子培養成材,送走了大哥家的老人,盡了做兒媳的孝道,不容易!真不容易!」
記者手記:
這是一個關於善良的故事,演繹的是宜黃山城人簡簡單單的善良美好。善良是內心的自持,是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境遇,都能對他人飽含的一種關懷。可敬的方祖強危急之間,選擇把生機留給別人;可貴的母親阮淑蘭爬坡過坎,積極面對生活洪流,常懷感恩;可親的戰友們,幾十年點滴關愛逝去戰友的至親,廿七年守望中,沒有跌宕起伏,有的只是在不可逆轉的人生際遇中,從不停息對他人的善意。
推 薦 閱 讀
小女孩獨坐5樓窗外!隨時可能墜落…
事關元旦、春節,中央發通知了!江西一設區市發布最新提示.
來源:學習強國平臺
本欄目編輯: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