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 Skytrax 頒布了 2021 年度世界機場獎。
過去一兩年全球疫情,這影響了全世界所有人的出行方式,其實連帶讓原本一年一度頒發航空類獎項的 Skytrax 也大受影響。去年 Skytrax 取消了過去份量最重的「年度最佳航空公司」等榜單,只發了機場獎,今年截止目前的消息還是「將發布疫情防控表現最好的航空公司獎」。
不過即便只是機場獎,這也還是很有看點,尤其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這兩年,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是明顯縮水了,但接待和服務能力、疫情防控表現等各方面對於管理方的考驗更大。首先我們回顧一下 2020 年度的最佳機場 TOP10。
2020 年度最佳機場 TOP10
1. 新加坡樟宜機場,新加坡
2. 東京羽田機場,日本
3. 多哈哈馬德國際機場,卡達
4. 首爾仁川機場,韓國
5. 慕尼黑機場,德國
6. 香港國際機場,中國
7.東京成田國際機場,日本
8. 日本中部國際機場,日本
9.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荷蘭
10. 關西國際機場,日本
因為 2020 年度最佳機場評選的調查時間是從 2019 年 9 月到 2020 年 2 月(有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受調查者參與,覆蓋了全球 500 個多機場),這個時間在全球範圍其實還沒進入到全面抗疫階段,而這也意味著 2021 年度榜單才是第 1 個「後疫情時代」榜單。
2021 年度最佳機場評選的調查是從去年 8 月開始到今年 7 月結束的,大量參與的受調查者是基於對「疫情中的機場」的體驗來給出了自己的評價——那麼這些機場的表現是怎樣的呢?
2021 年度最佳機場 TOP10
1. 多哈哈馬德國際機場,卡達
2. 東京羽田機場,日本
3. 新加坡樟宜機場,新加坡
4. 首爾仁川機場,韓國
5. 東京成田國際機場,日本
6. 慕尼黑機場,德國
7. 蘇黎世國際機場,瑞士
8. 倫敦希思羅機場,英國
9. 關西國際機場,日本
10. 香港國際機場,中國
可能是首次我們在關注榜單時先跳過了第 1 名直接看到了第 3 名——樟宜機場在這次榜單上位列第 3,這非常罕見,因為從 2013 年拿下第 1 開始,樟宜機場在這份榜單的第 1 名位置就沒下來過,霸榜時間長達 8 年。
如果再往前算,Skytrax 這份榜單在 1999 年創立,樟宜機場就是 2000 年「年度最佳」(1999 年和 2000 年只有一個「年度最佳」),隨後 2001 年到 2012 年,樟宜機場拿下過 2 次第 1、7 次第 2 和 3 次第 3,從沒掉出過 TOP3,拿第 3 都很少。在很多同學心中,樟宜機場就是「最佳機場」的代名詞。
△ 不過評分啥的其實也不會影響樟宜機場在很多同學心中的位置因為榜單結果來自大規模普通受調查者的投票,Skytrax 官方其實沒辦法指出樟宜機場可能出了什麼問題,頒布獎項時只有表揚的內容——除了總榜第 3,樟宜機場還是「1000 - 1500 萬旅客吞吐量級別全球最佳機場」,此外它還拿下了「世界最佳機場員工」獎項。
排名第 1 的哈馬德機場在 2014 年啟用,卡達政府希望把它打造成為全球航空樞紐——不只是它的確擁有樞紐級的地理位置,它的一切都是豪華的,就跟我們說起卡達航空(哈馬德機場就是卡航的大本營)、阿提哈德航空、阿聯航空等一系列著名的中東航司時想到的那樣。
哈馬德機場在 2016 年進入 TOP10 榜單(排名第 10),隨後每年排名都在上升,今年終於到了第 1。機場方面在談到這次獲獎時有意提到了在抗擊疫情方面的投入(「機場在危機應對和對疫情的快捷響應得到了行業的認可」),這或許也是哈馬德機場最終拿下第 1 的重要原因。
△ 哈馬德機場
延伸閱讀:哈馬德機場在疫情防控方面做了很多措施,簡單的比如設置口罩和洗手液的自動售貨機、部署自動消毒機器人、非接觸式體溫檢測等,而複雜的包括了通過計算機視覺來確保所有員工都佩戴了口罩,以及有專門的消毒通道來為乘客的行李進行全面消毒……
此外它還是「2500 - 3500 萬旅客吞吐量級別全球最佳機場」,以及也拿下了「中東最佳機場」和「中東最佳機場員工」等獎項。
除此之外,榜單上還是有大量的熟面孔,日本機場繼續集體上榜(其中排名第 2 的羽田機場還拿下了「全球最佳國內機場」及「全球最清潔機場」等獎項),仁川機場和慕尼黑機場也一直有著出色的口碑。
△ 在今年奧運開始前,羽田機場得到了 Skytrax 針對疫情防控的最高五星評級(得到五星的有 17 個機場,包括了廣州白雲機場)
△ Skytrax 專門推出了這個標誌(希望這個標誌很快就沒啥用了)
這次失意的除了樟宜機場,香港機場的繼續滑落也讓人有些感慨,香港機場這次已經落到第 10 了。要知道過去 20 年,香港機場就沒掉出過榜單前 6,並且從 2001 年到 2012 年這 12 年間,香港機場拿下過多達 8 次第 1,第 2 和第 3 各有 2 次(2003 年《衝上雲霄》開播,香港機場在 2001 - 2005 年連續 5 年都是第 1,在樟宜機場之前香港機場就是全球標杆)。
△ 香港機場雖然客運量下跌(按今年 5 月公布的數據,過去 12 個月客運量下跌了 98.4%),不過疫情期間的貨運量還是保持了上漲
而且從目前趨勢來看,香港本地商業和旅遊業滑坡、航空業深陷困境、旅客出行在周邊的選擇更加豐富——廣州和深圳的機場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香港機場之後的排名可能還會繼續下滑。
比如其中的廣州白雲機場就是這次榜單上中國內地的最佳機場,它去年排名還在第 30 名,今年直接到了第 14 名,並且它還是「3500 - 4500 萬旅客吞吐量級別全球最佳機場」,超大量級仍然能得票靠前,白雲機場接下來進入 TOP10 感覺就是一步之遙(其實前些年白雲機場還經常出現在很多類似榜單「最差機場」名單裡,2018 年 T2 啟用帶來了很大的改變)。
延伸閱讀:白雲機場實際上是 2020 年全球旅客總量最高的機場,達到了 4378 萬人次,亞特蘭大機場和成都雙流機場分別以 4291.9 和 4074.1 萬人次排名第 2 和第 3。前 10 的機場裡有 7 個在中國。
△ 白雲機場是首個成為全球旅客年吞吐量最高的內地機場,而此前亞特蘭大機場在第 1 的位置上已經持續了超過 20 年
此外中國機場上榜的還有上海虹橋、鹹陽機場、桃園機場、深圳寶安、成都雙流、長沙黃花、三亞鳳凰和北京首都,它們的排名分別是第 21、31、37、48、72、81、83 和 92 名。
值得一提的是,白雲機場這次並不是排名上漲幅度最大的機場,今年排名第 17 名的伊斯坦堡機場在 2020 年的榜單上還只位列第 102 名。它在 2018 年 10 月正式通航,相當年輕,2020 年它的旅客吞吐量、貨運量和飛機起降次數分別已經排名土耳其第 1、第 2 和第 1,它也是土耳其航空等航司的基地機場。
轉載與合作聯繫 support@toodayl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