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號凌晨,許嵩金莎合唱版《半城煙沙》上線,十年老粉,姑且說說兩版的感受,老版的《半城煙沙》是單人敘事,帶有強烈個人情感的演唱風格,更側重表達戰爭的殘酷與肅殺之氣,以及與愛人分離的悲傷。雖見"萬裡覓封侯"之後,不見"一將功成萬骨枯"。"忠義之言"卻變成為"自欺欺人的謊言",可見敘述者其實心中是有怨的,當時的許嵩把這種怨表現的很好,聽者能感受到當時敘述者強烈的情感衝擊。合唱版的《半城煙沙》加入"女主"視角,是為雙向敘事,故事完整性更強。
許嵩的唱腔也更沉穩,更類似於平淡敘事,仿佛在回憶一個塵封往事,多了一份旁觀者的冷靜,敘述者已經無怨亦無悔了。我很喜歡金庸原著裡蕭遠山和慕容博"世紀大和解"那段,也一如那章的標題"王圖霸業,血海深仇,盡歸塵土"。歷史的宏大敘事下,誰又不會回到原點,歸於塵埃呢?我總覺得無論《如果當時2020》,還是新版《半城煙沙》,都是對執念本身的放下。2010我讀高中,還沒實現手機自由,我是走讀,《半城煙沙》發布的當天,下了晚自習,我走進回家路上的一家網吧,"老闆,開半個小時的機"。
由於趕著回家,也不敢多聽,只記得一會兒風一會兒沙,朦朦朧朧得沒聽太明白,但一聽就知道是我喜歡的,這就是我與《半城》最初的相識。那會兒還小,聽了好久才聽懂歌詞中的悲涼。我想新版加入了金莎的女聲,多了些許柔情。《半城煙沙》負責殺,《半城煙沙2020》負責情,轉世燕還故榻,落腳點還是情。現在已經工作多年,這些年閒嗎?倒是一直在追逐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些年忙嗎?卻又經常無所事事,沉迷遊戲,中學之後,反倒沒有什麼熱情了,連嵩哥發布的新歌,都要通過熱榜來發現了。
熟悉的旋律響起,伴著嵩哥溫柔的聲音,曾經的記憶沒有忍住,那些躲在被窩裡聽歌的夜晚,那些初中時的女孩,那些一起上網吧的兄弟,那些還憧憬著未來的日子。成長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朋友總要分離,父母總要老去,時間使我們失去對黑夜的敬畏,黯淡對明天的嚮往。曾經的思想與心境,縱然顯得幼稚,卻再無法體驗,所以有些事,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有太多遺憾,卻也沒必要後悔,總是要往前走的。我覺得很多人會像我一樣,喜歡聽許嵩,更是想要去紀念已經逝去時光,就像是翻閱一本泛黃的相冊,感動且溫馨。
副歌一起,十年間的往事瞬間湧上心頭,淚流滿面,重新編曲和演唱的版本加上金莎的助陣,與原作有了鮮明的對比,更加成熟厚重的嗓音給人以歲月沉澱的感覺,就像久經戰陣的將軍歸隱山林,與伴侶指點江山的意味。而新編曲少了一絲原作的悲涼卻又不失原作的韻味,我超級喜歡,多年不減你深情,2020年的我問十年前的我:你聽許嵩的第一首歌是什麼?2010年的我:《半城煙沙》十年嵩鼠,一如既往,這不是炒冷飯,是應天龍邀約重新製作演繹的,謝謝。已經單曲循環兩小時了,重新編曲的前奏實在抓耳,貫穿全曲像鼓點一樣的節奏太有韻律感了。
從嵩哥前不久發布的《如果當時》2020來看就能體會他現在的沉穩內斂,像一壺陳釀,越品越有味道。從前他是清朗清冽,現在是清淡,這裡的淡是山高水遠的淡,像是梅堯臣說的"造語而平淡",像是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從前的《半城煙沙》聽出的是失去所愛的遺憾與心痛,是歸田卸甲再不見伊人的悵然若失,如今的《半城煙沙》,還是有失落,卻莫名心靜了許多,仿佛是以回憶的口吻,不管歡飲的還是難過的回憶,在時光的點染下都歸於平靜。
嵩哥和金莎小姐姐的嗓音好配啊(話說嵩哥和誰搭起來都很配),金莎小姐姐聲音好溫柔好清澈。當時聽嵩哥的《半城煙沙》時還在追一部網絡小說(年少啊年少),書名叫什麼我忘了,只記得男主好像叫雲弒天,女主叫君落羽,跟鬥氣有關好像是,還有什麼大陸來著。我是一個喜歡在看書時單曲循環一首歌,直到看完一本書的人,這樣仿佛我看的每本書都有了專屬音樂。當時聽嵩哥的《半城煙沙》,腦海中全是黃沙漫漫,刀光劍影,兵臨城下,自動代入到小說中,時至今日還能想起那部小說的黃沙味。即使現在,這些歌詞看起來依舊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