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周的一大早,楊超越又上了高位熱搜。但這一次,她並不是以「大哭」、「崩潰」、出人意料的「大膽耿直」發言衝至熱搜榜,一席對山區兒童溫暖的話語,讓眾人看到了這個女孩尤為善良和真摯的一面。
「我看到你(山區小朋友)的時候就覺得跟我的妹妹一樣。因為我對妹妹是,我看到什麼好的都想給她,這兩天你的願望我也都有努力幫你實現,你以後的願望,可能我沒有辦法實時關注你,幫你實現,但我希望以後你能靠自己努力,把自己願望都實現到。」
這番動情寄語,出自昨晚(8月23日)東方衛視播出的《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在雲南地處偏僻的寧蒗縣,不止楊超越,郭京飛、秦昊、賈乃亮、鄧倫、任嘉倫、王珞丹都在和孩子們為期兩天的共同生活中,完成了一場「真心換真心」的深度交流,其中幾位飽有社會閱歷的嘉賓更是在拍攝期間數度紅了眼眶。
這檔讓人「有笑有淚」的綜藝,究竟魅力何在?
楊超越在《極限挑戰寶藏行》中的發言
是大美風情「紀錄片」,也有鬥智鬥勇「極挑」味兒,
全網最火「張東升」加盟:各位,一起做公益嗎?
7月26日,國民勵志體驗真人秀《極限挑戰》第六季迎來收官。在眾人不舍又一年和「極挑」相伴的日子即將結束時,不按常理出牌的節目組突發消息:《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續航八月,「極挑團」不說再見。
所謂《極限挑戰寶藏行》,即由王迅、雷佳音、嶽雲鵬、鄧倫、郭京飛、賈乃亮「極限男團」領頭,另有秦昊、魏大勳、楊超越、任嘉倫等飛行嘉賓加盟,眾人從新疆喀什為始發地,踏上雲南、甘肅等「三區三州」大環線,通過探索大漠冰川,高原山谷……在領略國內大好河山、感受多樣人文風情「寶藏」之餘,也為更多觀眾展示「三區三州」貧困地區人民真實又珍貴的生存信念和生活理念。
《極限挑戰寶藏行》截圖
作為《極限挑戰》的創新性衍展節目,《極限挑戰寶藏行》延續並貫徹了「極挑」IP最為觀眾稱道的「反映人間真實」,「極具社會責任感」特色。尤其在今年年初疫情肆虐的特殊大環境下,以一檔關注度極高的國民節目來看,它要表達什麼?能夠傳遞什麼?是創作者深刻思考的。
《極限挑戰》行至第六年,在觀眾已習慣的主片架構精髓之外,單獨拎出「公益」主題做內容拓展,足見團隊對該議題之重視,另為難得的是,這檔「公益」性節目,它所呈現出來的內容「飽和度」是很高的。
首先可以看到,節目組很會選址。正如我們前文提及,本季《極限挑戰寶藏行》聚焦「三區三州」,即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省、自治區。這些地區的特色是,它們既為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確應予以更多關注;另由於其80%左右以上區域位於青藏高原區,擁有世界級絕妙自然、人文景觀。故目前四期節目看下來,亦大飽眼福地如在欣賞一檔深度旅遊「紀錄片」。
《極限挑戰寶藏行》劇照
如新疆巴楚品類多樣的香甜瓜果,夏馬勒林場壯闊繁茂的胡楊林,雲南那方被譽為「上天打翻調色盤」的多彩又靜謐的縣城,都予人美好印象,也算是以「雲旅遊」的方式給大家做了份詳盡攻略。
其次,嘉賓陣容選擇精準,組合巧妙。均知,《極限挑戰6》的固定陣容是王迅、雷佳音、嶽雲鵬、鄧倫、郭京飛、賈乃亮,但在《極限挑戰寶藏行》中,節目組將哥兒幾個打散,兵分多路做探索,另在每站補位新的飛行嘉賓。如此,既可讓「懵懂新人」同「老」極限團碰撞出新鮮火花,又可把更適合分期主題的人選填充到更合適的位置上去。
《極限挑戰寶藏行》劇照
先講幾位嘉賓之間的火花。正如很多人會擔心的:一檔公益類綜藝,如果嘉賓撐不起場,節目就會顯得乾澀。而《極限挑戰寶藏行》顯然避免了此類尷尬。比如新疆站中,團隊保留了雷佳音、郭京飛兩位默契十足的「TF老BOYS」,為效果保了底。而飛行入局的魏大勳、秦昊,又可和雷佳音組合出一個「東北天團」,與此同時,演員出身的魏大勳、秦昊、雷佳音又在當期「自制地方宣傳短片」環節中大顯身手,在秦昊高大上的「坎城範兒」執導方針和雷佳音接地氣的實際執行中,「片場大戰」一觸即發,「效果」和「笑果」兼備。
再看嘉賓和主題的適配度。如,在昨晚(8月23日)播出的雲南首站節目中,陣容重新組合為郭京飛、賈乃亮、鄧倫、秦昊、楊超越、鄧倫、任嘉倫和王珞丹。從話題度上,「違規女孩」楊超越和全網最火「張東升」秦昊的加盟,均為這期節目吸引了天然關注度。
《極限挑戰寶藏行》劇照
節目團隊並不是為了「話題」。事實上,在這期以關注寧蒗縣貧困兒童為主的內容中,郭京飛、賈乃亮和秦昊的「父親」身份,使得他們能夠更有代入感地為孩子們付出關懷,像郭京飛在第一次見到「對口」幫助的男孩時,就即刻注意到了男孩手部的異樣,帶孩子去醫院看病是他打破流程率先去做的事;楊超越出身農村,歷經清苦的過往,也讓她在看到孩子的瞬間,想到了自己和妹妹的過往,用心「想把最好的都給ta」,也因這一份最真實的暖心,楊超越成了微博熱議焦點;而面對有「體育籃球夢」的大山學生,向以科比為偶像,熱衷籃球的鄧倫則最有「發言權」,設身處地懂孩子們所需,為孩子們圓夢球場的積極態度,也讓他反而獲得了孩子們內斂卻又真摯的愛。
《極限挑戰寶藏行》劇照
作為「戶外」節目,《極限挑戰》最動人的並不是做遊戲、跑任務本身,而是在和社會接觸中,嘉賓和各行各業平凡人之間所產生的互動聯結為人深思。
不同於一些把「尋寶解密」當作娛樂噱頭的節目,每期《極限挑戰寶藏行》要追尋的「寶藏」,則是更蘊深意的人事物。
當行至新疆紅海時,眾嘉賓被置於胡楊林保護區,且被劃分為眼力、耐力、親和力三組,拼線索,尋獲終極「寶藏」。而他們的分組內容,則和當地護林特色息息相關。當楊超越、郭京飛的「眼力組」坐上狹小直升飛機飛至高空,他們深切體會到了「每天要飛七八個小時為樹林撒藥」的護林員的不易;在王迅和秦昊聽聞引水灌溉的女護林員已獨自在林間挖了七年的「灌水坑」,每每想孩子,只能默默抹淚時,兩位同樣各有家庭的大男人失了語。而他們最終集結任務,找到的「寶藏」,則是一位從17歲到99歲,付出82年光陰默默守護胡楊林的老人。在這片土地上,一代代護林人們傳遞出的堅韌「胡楊精神」為人動容。
楊超越在《極限挑戰寶藏行》中的發言
在走過新疆和雲南寧蒗首站後,以目前戰績來看:《極限挑戰寶藏行》首期收視2.65(csm59城),份額11.6,居四網第一。在虎撲、知乎平臺上,《極限挑戰寶藏行》均以高分位於熱門綜藝第一,亦是豆瓣戶外綜藝第一。
有不錯口碑、收視開頭,《極限挑戰》嘉賓們接下來還將去向哪些大美之地?會發生怎樣的動人故事?都為觀眾期待。
有「爭議」,是轉機,
《極限挑戰》走過六年,在跌撞中「重生」
在《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播出前,《極限挑戰6》完成了它的使命。
延續第五季「綜藝+公益」模式,以「一起拼,一定贏」作為全新的Slogan《極限挑戰6》在初播時,也為大眾觀望。
由於陣容經歷了「換血」,去年的《極限挑戰5》和不少老觀眾之間產生了一些「隔閡」。客觀看,《極限挑戰5》實則是一季標準線上的節目,而一些爭議討論主要源於觀眾仍習慣用以前的「框架」去做評判。
譬如眾所周知,《極限挑戰》前四季重要看點之一就在於由黃磊、黃渤、羅志祥組成的「三精」,以及張藝興、王迅、孫紅雷「三傻」陣容本身,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難得的默契「牽制」,也只有在這六個人形成的「男人幫」之間,才會發生那麼多「沒有遊戲規則」的另類玩法。但當第五季節目只剩羅志祥、王迅、張藝興、黃磊常駐(其他人飛行)後,屬於原「男人幫」的遊戲玩法已然失效。新成員入駐,定不能拷貝模仿,他們需要摸索屬於自己的風格。但與此同時,新團體之間的默契亦不可能一蹴而就。懷揣對「老友們」的依賴、留戀之情,觀眾對「家」裡實行新令的「新主人」接納度自是不會太高。
《極限挑戰6》新男人幫
但之於「過去」的爭議,也可轉化為創新的機遇。
今年,《極限挑戰6》做了更系統化的包裝升級。尤在疫情影響的特殊環境下,節目的「現實立意」更為明確。
比如,正式節目第一期就以「致敬醫護人員」為主題,以「疫情後最想做的事」為切入點,讓「極挑團」完成疫情間內大眾最想實現的願望,並在遊戲任務中,讓嘉賓切實體會了高壓高溫環境中醫護工作者的艱難不易。
到了第三期節目,後疫情時代,運動、健身成了全民熱題。「極挑團」與時俱進,以甩掉身上的「卡路幣」為線索,用遊戲方式喚醒觀眾要積極健身、關注健康的危機感。
選秀當道,團體節目大熱。《極限挑戰6》也沒錯過,但「平均年齡38.8歲大齡男團」力爭出道位的娛樂效果背後,旨在傳達「中年而已」的不服輸精神。
《極限挑戰6》新男人幫
而在復產復工大背景下,節目又陸續以「地攤文化」、「直播經濟」、 「5G時代」為主題,在關注不同新生領域同時,也將「助農扶貧」、「關注民生」等信息引入節目。如和薇婭「直播」當期,「極限團」 40分鐘售出價值661.3萬元產品,引來1377萬人次觀看的戰績,也讓《極限挑戰6》更具實際意義,不愧於一檔「有人情味兒」的國民綜藝。
另外,經歷了上一季節目的歷練,賈乃亮、雷佳音、嶽雲鵬幾位嘉賓其實已完成磨合期,培養出了熟悉度。隨著鄧倫、郭京飛入駐,到了第六季,觀眾實則也已更傾向換種眼光,把《極限挑戰6》當成一檔「改版新節目」來看。
拋開舊有印象後,其實可以看到,《極限挑戰6》是具有獨特生命力的,新的組合陣容也可圈可點,且有屬於他們的「團魂」。如「老哥哥「雷佳音、賈乃亮和「弟弟」鄧倫之間有「奧利給組合」,「團欺」嶽雲鵬和「好勝者」賈乃亮組成的「嶽亮組合」,鄧倫、宋小寶可視作「奶咖組合」,更不必說郭京飛、雷佳音、李光潔這樣在江湖流傳了多年的相愛相殺「TF老BOYS」組合。而每一次人物關係的變換,都會產生不同以往的化學反應。
《極限挑戰寶藏行》海報
事實上,由新成員關係發酵出的話題,如,等等,也屢佔熱搜榜前位。在《極限挑戰6》7月26日收官時,主話題閱讀增量共超136億,討論增量超3600萬,熱搜上榜100次+,總熱度值超30億。無一不證明了這季節目打出了漂亮一仗。
同不少綜N代品牌綜藝經歷過的一樣,從第一年,至第六季,《極限挑戰》也在跌撞中不斷探索、創新。這期間,疲倦感、瓶頸期自會有,但也許正如《極限挑戰》現任導演施嘉寧說過的那樣,作為一檔被寄予厚望的國民節目,《極限挑戰》會持續拓展下去:「節目的使命感和社會關照,這是我們的表態,也是我們的追求。」
http://www.wuhanews.cn/a/1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