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卡脖子的技術和設備,一定要自力更生地解決掉。
過去的二十年,經濟的發展讓我們過分迷信外國的技術和裝備,以至於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用金錢購買他們的設備和技術,直到最近幾年被卡脖子,我們大多數企業才想起要自己掌握核心科技。
「掌握核心科技」只是一句廣告語,它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信念,也是一個民族自信的基礎保證。依靠年輕人,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國家的建設當中來,讓他們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未來的詩和遠方。
但現實是,更多的80後、90後被困在鋼筋水泥裡,困在「996」的辦公環境裡。工作剛進入正軌之後沒多久,房貸還沒還完,孩子還在嗷嗷待哺,35歲的危機就已經接踵而至。
我們想要的和我們遇見的總是隔著一座大山,當年輕人的夢想不再是星辰大海,不再是宇宙洪荒,我們甚至沒能給房租的增長加上一把「鎖」,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最近,微博突然上冒出了一個熱搜——#80後90後的壓力有多大#。看到這個熱搜有一種莫名的心酸。
心酸不只是生活的艱辛,而是年輕人的夢想都變成了房子。而且要結婚、生子,教育房子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去年8月,天才少女姚婷獲華為156萬年薪刷了屏,當我們一邊驚嘆天才少女的美貌與智慧時,另外一邊我們卻被現實打醒。
作為全球挑選出來的4個天才少年,他們在買房面前也表現出了相當的為難。
有媒體採訪姚婷對於156萬年薪的使用時,她無奈表示:「156萬放在房價都要10萬一平的深圳市來說,感覺也很難做些什麼。」
之後天才少女深圳買房難的新聞也上了熱搜,當然也引起了多方討論。一方認為,何必要買在中心區,龍崗、寶安關外也可以;另一方則認為,天才少年買房都困難,普通年輕人買房就更不用說了。
的確,作為全球挑選出來的4名年輕人,他們在很多方面已經跑贏了同齡的年輕人,那麼在金字塔的頂端,他們的確比同齡人有很多優勢,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實際上,如果是全球挑選出來的年輕人,放在全球角度而言,他們確實不應該被房子這種問題所困擾,因為他們從步入社會這一刻開始,就已經擁有了全球最頂級的資源,所以他們不具備可比性。
但是,我們反過來思考,如此優秀的年輕人在所在的城市都買不起一套房子,那麼到底是哪出了問題?
一位微博網友留言說:「當代年輕人畢業以後,除了家裡有權有勢的不用操心工作問題之外,其餘的大部分人都得為了工作拼命,30歲之前能穩定下來就不錯,好不容易穩定下來過幾天舒服日子,還非得趕緊生個孩子給自己找事兒啊?」
我相信,這一定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心聲,和這些天才青年相比,更多的是一些平庸的,但又努力奮鬥的青年人。
以前,我們還寄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每年有一定漲幅的工資,以及不「那麼貴」的房子。現在的年輕人一畢業面臨的都是「頂配」,天文數字的房子、緊緊跟隨的孩子,還有4個以上的養老。
更可怕的是,穩定的工作變得再也不穩定,三兩年換一份工作成了常態,那些趴在科研崗上的年輕人在現實的「拷打」下,只能選擇給錢多的企業。
所以,我們不僅要給學生減負,我們也應該給這群年輕的80後、90後年輕人減負。日本、韓國的例子還在眼前,那些低欲望社會的悲劇我們看得夠多了。如果我們有一天也步入到那種社會之下,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代人,而是超越未來的機會。
我請大家仔細地想一想,近二十年日本有改變世界的網際網路公司嗎?當Facebook、谷歌、特斯拉、亞馬遜、華為、阿里巴巴在全球馳騁時,日本和韓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在哪?當我們討論誰能成為特斯拉對手的時候,日本和韓國的電動車企業又在哪?
目前,我們已經行進至歷史變革的時刻,能否超越美國成為下一個時代最偉大的國家就在未來一二十年。我們要靠什麼?房子嗎?還不是這群年輕人。
所以我們必須給年輕人減負,讓他們不僅眼裡有房子,還應該有日月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