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婭維《Love Can Fly》
這是最能夠代表袁婭維音樂根源與風格的一首個人原創作品,爵士與靈魂屬性平分秋色,在「中國之星」時她是放在總決賽來唱的,足見對這首歌的注重,劉歡轉達格萊美錄音獎項得主誇她的聲音是最好的也是在那一期。
這首歌的難度一目了然,複雜的音階、晦澀的調性,聲線的高度柔順絲滑、氣聲與強聲轉換的頻繁,還有海豚音的突然拔起,我記得「中國之星」版最高的強聲高音好像沒唱出來,但這次卻漂亮地呈現(但海豚音似乎沒有那次好),首尾增加了耳熟能詳的《See You Again》,屬於我怎麼也想不到的混搭,但或許給這首讓普通人聽感晦澀、旋律模糊的作品增加一點熟悉感,同時,這個小場地的氛圍與這個表演的風格很契合,就像是她為一個爵士音樂節排練或是專為音樂知己所提供的小型表演,音樂性、技巧性與氛圍感俱佳。
2、周深《無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首歌是我最喜歡的毛不易的作品,沒有之一,兩年前就開始呼喚徐佳瑩能翻唱它,預感絕對是一首堪比《莉莉安》的絕佳表演,這次徐佳瑩再上《歌手》,我就一直期待能唱這首歌,但沒想到反而是周深先演繹了它,感覺就像是一個遺憾的驚喜。
這首歌我認為是屬於「人間」的作品,而周深將它演繹成了「天上」的歌,毛不易在這首歌中創作的詞曲咬合的拿捏堪稱完美,之前還特別發過一篇微博寫過,這首歌在普通話聲調與旋律重音上十分貼合,「你會握(wò)著我的手嗎」、「幸(xìng)好啊」、「一生(shēng)太短,一瞬(shùn)好長」,「曾落(luò)在我肩膀」,演唱就如同平實懇切的口吻講述,非常自然,從語感的角度來說,毛不易的錄音室版已經將這首歌演繹到了極致。
而周深是天上的版本,他用他的聲音轉化了自己的角色處境,他不是歌中「漂浮的渺小的塵埃」,不是「慌張的候鳥」,不是「帶著傷疤的人」,不是「前方已沒有光亮的行人」,他是「託著候鳥飛翔的風」、是「滋養萬物生長的雨」、是「要將前方照亮的光」,是另一種安撫與感動,是四期以來,我最喜歡的周深的表演。
3、Misia《向著未來》
以華語聽眾對首歌的熟悉度、旋律的優美、以及Misia的出色聲線,雖然選歌對Misia來說保守了些但這個表演應該還是會讓很多人喜歡。
但我曾經發過玉城千春的版本,也很喜歡東山奈央在動畫《月色真美》中的翻唱版,以及徳永英明柔情似水的版本,我覺得這首歌還是平淡無奇、樸實無華地唱才更動人,其實Misia在演唱前也說了,這次不用高音技巧來打動人,但是她本身的聲量實在是太足,即便再平淡收斂,聽起來依然共鳴雄渾,跌宕起伏,相對於上述的幾個版本感覺少去了那麼一點歲月的溫情與平凡人的情感觸動。
來聽一聽東山奈央的版本:
4、蕭敬騰《純金打造》
這首歌我非常熟悉了,甚至熟悉蕭敬騰每一個階段演唱它的狀態,因為蕭敬騰實在太喜歡唱它。這首歌在演唱會上表演非常有氣氛,加上大混響與大場地,略帶中二氣質的歌詞在那種氛圍之下卻很有霸道總裁的氣勢,最後的結尾高音聽起來愛得光明磊落,盪氣迴腸。
這個版本的亮點,是在於結尾處的那一個長停頓,然後聲音再起,形成反差的衝擊,氣氛依然到位。但這次版本的問題,一是場地太小,二以我對他聲音狀態的了解,感覺不如曾經唱這首歌的時候那般渾厚且有壓力感,也許是因為最後的高音張力不夠,需要再拔高几個撕裂的音來提升力量與氣勢,但效果似乎並沒有起到加分的作用。當然,這是在我了解這首歌的最佳表演狀態下對比出的感受,而對於第一次聽這首歌的人來說,應該也挺震撼。
5、曾一鳴《第一滴淚》
看到曾一鳴站到了這個舞臺上以及說的那番話其實很令我感動,這種感動還混合著一種奇妙又恍惚的感覺,他像是從2003年或者2013年穿越而來的,帶著那個時代的情懷與心願,自信和審美,積攢著壓抑與不遇一併爆發,讓人看到技術狂人的狂烈。
這種修音後的表演甚至不能夠呈現出他全部的演唱能量,他那最歇斯底裡的表達方式,其實是要在一種快要爆掉的聲響出才能呈現得更淋漓盡致,這些年,時間仿佛在他身上停滯了,他不斷地打磨自己的技術,堅守著自己的價值觀,他生活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也生活在自己的時代想像中,甚至不關心外部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與更迭,而他的執著與獨行,他的仰視與藐視,與他整個人的性情、選歌的風格、甚至是奇襲結果都連同在一起,都是表演的一部分,第一滴淚,就像是悲情高手唱給這個舞臺。
6、華晨宇《荒野魂鬥羅》
這首歌的「天籟之戰」版本我非常熟悉,三年前還在微博發過,沒想到會把一首帶有電子元素的搖滾說唱改編成僅以吉他伴奏的風格,改編的外殼像是一個向70年代搖滾致敬的表演,左立的前奏與間奏的吉他有經典搖滾的味道,而兩人的墨鏡與裝束、音樂中的布魯斯風格、還有最後華晨宇的vocal run,都是比較典型的經典搖滾的Acoustic形式的表演元素。可以說,屬於這場大家普遍唱自己的舊歌中的最有改編新意的表演。整個表演的形式與形象很有腔調,若再加大整首歌的布魯斯復古風味,讓整個音樂風格的腔調與表演形式的腔調匹配,想必會更出色。
7、黃霄雲《打開》
黃霄雲這次來的參賽目標很明確,就是呈現自己的技術能力,而這首歌,就是在她現有的能力與掌握範圍之內所能展現出的技術之最,你本以為她在前兩場中什麼招數都已經拿出來了,可是這一場依然能在演唱難度上繼續加碼,再給人以聽覺衝擊,rap後突然由低轉高強聲(當然那段rap去掉最好),又突然轉海豚音,難度非同小可。當這首歌拿出來之後,我想黃霄雲所能表現出的自己已經很徹底了,若後面還能繼續比賽,還可以拿出她的美聲功底與流行歌曲做一個跨界表演,若不能繼續比賽,那麼已經展示出的這些,對於她來說也已足夠。
8、徐佳瑩《我還年輕我還年輕》
徐佳瑩的「突破」表演,用一種很drama的表演狀態來包裝一首臺灣「魯蛇世代」的喪歌,年輕人對於未來的迷茫與悲觀,要用「一瓶酒,一支煙」來麻醉自我,尋找殘存的安慰,用「我還年輕」來催眠自己,成為自己虛度光陰、輕浮混日的藉口與緩解焦慮的理由。
徐佳瑩的版本是加大了這種麻醉,加大到仿佛是喝大了一般,不僅能催眠了自己,甚至是催眠中還生出了快感,她時而嬌媚、時而哀怨、時而啼笑皆非,你不知這是破罐子破摔了的豁出的自我,還是在大醉之中一次令人大為改觀的發洩,難得是整首歌改編得非常流暢,很有推動感,小號加的堪稱是點睛之筆,讓人想起影響老王樂隊頗深的萬青。
作為一場改編表演的話,我覺得很精彩,但如果作為一首音樂作品的話,若再吹毛求疵一點,就是徐佳瑩這首像袁婭維上一場的《有一種悲傷》一樣,有那麼一點微妙的皮肉分離之感,試想這個改編外殼,若是改編範曉萱的《我要去哪裡》或者陳珊妮的《你要去哪裡》,是不是更為契合,這種十分真實的喪歌,徐佳瑩的版本究竟是殘酷的現實,還是一種戲劇化的想像,我想起「聲林之王」裡的陳忻玥在家中彈唱的版本,那簡陋的房間,廉價的衣櫃,她在頹喪之又颯又犟地唱著「我在青春的邊緣掙扎」,沒有徐佳瑩這版豪華卻是極有感染力,那是現實的力量。
這一場整體來說,給我熟悉的預料多過於驚喜的衝擊,因為絕大多數的選歌都是曾經公開表演過的曲目,有的歌即便表演精彩,但因為太熟悉只能在理智上肯定,而難以在生理上興奮。我還是更想聽到那些新鮮的選歌與出人意料的突破,那樣的話歌手表演得興奮,大家看得興奮,我寫得也興奮。
如果我有投票權的話,那麼投票的標準還是「以我對他/她的了解,這一場表演是否帶來了驚喜或者不一樣的東西」,所以這場會首選徐佳瑩,從選歌驚喜上來說會選周深,至於第三票,會在袁婭維與華晨宇之間選擇,袁婭維在舊作基礎上音樂性與技巧性的突出,華晨宇在舊作基礎上的特別的表演方式,實在難以抉擇,只好棄了這一票。
本期的節目排名是:徐佳瑩、周深、華晨宇、袁婭維、Misia、蕭敬騰、黃霄雲
我的個人選擇:徐佳瑩《我還年輕我還年輕》、周深《無問》
說一說你的三票會投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