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在飛機上
1956年,新中國民航第一批空中乘務員走上飛機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服務。毛澤東主席乘機時曾親切地稱空中服務員為紅色空中小姐,紅色空姐成為那個年代共和國天空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中國空姐和中國民航也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一步步破霧前行。(本文部分文字摘編自《新中國第一代空姐》等相關史料)
周恩來與空姐在一起
新中國第一代空姐馬鴻志在回憶中說,有一次,在周總理出訪河內回國的途中,總理的衛士成元功滿足了我們機組人員的心願,送給每人一張總理在越南首都手持花束檢閱三軍儀仗隊的照片。大家非常高興。領航員老宋同志提議,能不能請總理在照片上籤個名?大家就推舉我去辦。儘管這也是我盼望已久的事,但真正做起來,我又遲疑了,猶豫了好久。最後我趁給總理送茶水的機會,向總理說明了大家的心意。
新中國第一代空姐馬鴻志
當時我很怕使總理為難。沒想到總理笑著說:「可以嘛!不過在飛機上籤不太好吧,照片太光滑,還是回去以後用毛筆籤吧!」我連忙說:「總理回去後工作那麼多,哪能再佔用您的時間,還是請總理用鋼筆籤吧!」
工作中的紅色空姐
總理拿起照片仔細地看了一下說:「那好,就用鋼筆籤吧!」說完就在照片上寫下了「周恩來」三個字。當我接過籤了名的照片時,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了,連忙說:「謝謝總理!」總理笑笑說:「應該謝謝你們!你們做了不少工作,很辛苦。」
新中國第一代空姐王竹報
新中國第一代空姐王竹報回憶,一次周總理在飛機上辦公,放在桌上的茶杯與飛機發動機發生共振,咯咯咯地響,為了不影響總理辦公,王竹報拿來一塊小毛巾,放在茶杯與託碟之間,共振的聲音消除了,總理拉著王竹報的手,讚揚她細心、聰明:「要善於觀察,要分析研究旅客的心理,把服務工作做在旅客提出要求之前。」
新中國第一批空姐
王竹報說,周總理一點架子都沒有,就像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者。生活中總理不僅很風趣幽默,還很有紳士風度。有一年,上海為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舉辦了一個舞會,邀請眾多演員和藝術家。我們作為周總理的專機人員也有幸參加了那次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盛大的活動。音樂響起來了,我靜靜地看著周總理會邀請誰跳第一支舞。
廣州白雲機場,周恩來和王竹報等總理專機組成員合影
沒想到,總理走到我面前,微笑著說:「小王,請!」我來不及多想,隨著總理跳起了中四。一支舞結束後,我又被總理送回到原來的座位上。後面的曲子,總理和其他女士有的跳半支曲子,有的跳一小會兒聊一會兒天。等到最後一支曲子響起的時候,總理再次走到我跟前,做了個請的手勢,我又一次和周總理滑進了舞池,當時感覺真幸福。
紅色空姐
舞會結束後,和我同去的機組老大哥們說:「小王啊,總理做事有始有終,邀請你跳第一支舞,又請你跳最後一支,你今天可真幸福啊!」我想,參加舞會的有那麼多知名演員,各界名流,總理不僅請我跳第一支舞還請我跳最後一支,不僅是對我個人的重視,更體現了周總理對我國的民航事業,對我們乘務員這個工種的重視和愛護。
紅色空姐
紅色空姐因為那個火紅的年代,而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也因為她們肩負的歷史使命,見證了共和國的風風雨雨,成為中國民航史上一段永恆的紅色記憶。
建國初期,周總理的一系列主要決策和所採取的有力措施,為新中國航空工業確定了方向,奠定了基礎。
周恩來曾指出:「中國的航空工業建設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是先有空軍,而且正在朝鮮打仗,大批作戰飛機需要修理。我國是擁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和6億人口的國家,靠買人家的飛機,搞搞修理是不行的。因此中國航空工業的建設道路,應當是適應戰爭的需要先搞修理,再由修理發展到製造。」
周恩來乘坐飛機
對於發展我國的航空工業,周總理一貫主張堅持自力更生,同時他的目光也始終注視著世界,強調學習、引進先進技術。
周恩來乘坐飛機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總理頂住江青等人的幹擾,毅然決定從英國引進「斯貝」航空發動機。1975年12月13日,中英雙方在京正式籤訂了我國引進英國軍用型「斯貝」航空發動機的專利合同。1979年,我國航空工業仿製成功了合格的「斯貝」發動機。這是在周總理關懷下,引進西方航空軍事技術的一次突破。通過考察和仿製「斯貝」軍用型發動機,提高了我國航空發動機的設計、工藝水平。
1960年周恩來總理在飛機上批閱文件
有一次,周恩來向沈圖了解情況,沈圖在回憶錄中寫道:「目前坐民航飛機的人多麼?」總理又提出一個新問題。「有一些,不多。」我解釋說:「有些同志由於不了解情況,坐飛機總怕不安全。」「你宣傳宣傳嘛!」總理笑著說:「我帶頭坐民航的飛機,我支持你們!」
1958年4月,周恩來與習仲勳在河南視察時,在飛機上研究資料
長期為周恩來飛專機的原中國民航局副局長張瑞靄,在回憶錄中寫道:有一次,周總理指示用專機送他到天津時,我就開玩笑似地問他:「總理,你好像很崇拜飛機嘛。」聽到我的問話,他看上去好像有些吃驚,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視著我說:「飛機好呀,它快嘛,能夠節省時間,辦事效率高啊。我又很適應坐飛機,何樂而不為呢?」停頓了一下,他又充滿幽默意味地補充道:「這也不等於我不支持鐵道部的工作,不關心鐵道部的建設啊!」
毛澤東在機場迎接訪問歸來的周恩來
由於工作性質和本人快節奏、高效率的工作作風,飛機是周恩來使用頻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但20多年來,周恩來只坐過兩個機種:1956年蘇聯贈送給他的伊爾-14飛機;1959年我國購進的蘇制伊爾-18型飛機。
毛澤東、周恩來與「復興」號飛機
周恩來改用伊爾-18型飛機之後,國內陸續購進了更先進的三叉戟、波音等機種,他始終沒有改用別的飛機。其實,周恩來的專機並不「專」,中央其他首長外出也可以用,有時民航飛機周轉不過來,就當普通班機用。
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乘坐過的中央專機
上世紀50年代,飛機的性能和舒適度,跟現在的飛機難以比擬,為絕對安全起見,毛澤東等人乘飛機必須經中央批准。儘管周恩來是中央領導人中乘飛機最多的人,但他本人不很贊成毛澤東乘飛機。
1945年8月,毛澤東、周恩來乘飛機,前往重慶談判
周恩來曾回憶過自己30年代初期在國外乘坐飛機,說那時的飛機很簡陋,簡直就是「打著雨傘坐飛機」;現在隨著活塞式、渦輪式飛機的使用,安全保障係數大大提高了。為了提高效率,為了抵消人們對飛機的安全顧慮,他喜歡坐飛機。
剛下飛機的尼克森和周恩來握手
列子御風,嫦娥奔月。中華民族的先民,面對蒼天大地,精騖八極,視通萬裡。但觀《楚辭》、《山海經》,不論是日、月、風、雷之神,還是炎黃之帝、夸父帝女,幾乎全是駕龍系蛇,乘雲載雷,以云為裳,以風為馬,橫跨四海,翱翔於天地之間者。
周恩來之與中國民航,正是把亙古的神話揮灑點化成了惠及人民的新鮮活潑的現實!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