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喜劇綜藝《喜劇總動員》在某衛視正式開播。且不問收視和口碑如何,有網友在微博饒有興趣地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你確定這不是《歡樂喜劇人》的第三季嗎?」
網友一語道破了《喜劇總動員》的尷尬處境——從首期播出效果來看,《喜劇總動員》從舞臺搭建、陣容配置和節目模式上都與東方衛視的《歡樂喜劇人》驚人的相似。當然,此前曾有媒體報導過,《歡樂喜劇人》與《喜劇總動員》都是由歡樂傳媒參與製作的, 所以兩檔節目會有驚人的雷同。這樣的報導有失公允,實際情況是在《歡樂喜劇人》中,歡樂傳媒主要承擔藝人邀約、商務合作、編劇培養等工作,而節目內容主體是由東方衛視的團隊完成,這個節目的創意和模式也來自東方衛視團隊自己的研發。而此次,歡樂傳媒卻將《歡樂喜劇人》的模式照搬到《喜劇總動員》,如此「挖牆腳」式的乾坤大挪移必然受到業內專家和觀眾的質疑與吐槽。
早在《喜劇總動員》的劇照、視頻等物料一一曝光時,就引起了一大撥電視自媒體人和業內人士的質疑。就連歡樂傳媒的內部人士也曾表示,《喜劇總動員》在節目模式上與《歡樂喜劇人》相同。此前,就兩檔節目的異同,製作方歡樂傳媒的某編劇在網公開回答:「集團對戰,其他跟喜劇人一樣,到時候看了就知道了。」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喜劇總動員》在昨晚一播出,「山寨」「複製」「抄襲」「高度雷同」等詞便不絕於耳。有觀眾在微博曬出了《歡樂喜劇人》第二季嶽雲鵬和《喜劇總動員》李晨分別在車裡的採訪鏡頭,鏡頭角度、背景一致,不知道的可能會誤認為這都是《喜劇總動員》的採訪呢,畢竟在《喜劇總動員》裡,嶽雲鵬與李晨是搭檔。對於這樣的一組採訪鏡頭對比,網友評論:「說《歡樂喜劇人》和《喜劇總動員》各自都是獨立原創節目?別的不說,就外景採訪完全都一樣,這簡單粗暴的也是醉了。」
節目被「山寨」,《歡樂喜劇人》並不是首例,就目前國內的電視生態環境而言,大量山寨節目層出不窮,影視節目版權保護方面的法制不健全,原創性嚴重缺失等等一系列現場,令業內和普通觀眾都哀嘆不已,一檔原創性節目火了,緊隨其後的是一大群紅了眼的「李鬼」,「拿來主義」司空見慣,原創IP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連普通觀眾都對大陸綜藝產生了擔憂,有網友這樣評價:「剛看了某衛視那啥《XX總動員》開播宣傳片,差點被雷死,舞臺設計架構連觀眾席都跟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一模一樣。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兩屆《歡樂喜劇人》支持人吳秀波郭德綱連節目紅人賈玲嶽雲鵬也都拉來了。知道大陸綜藝節目咋死的了吧!」
有網友甚至如此調侃:「要我說,要麼一直讓大眾理解成《喜劇總動員》抄襲」,要麼歡樂傳媒就直接承認借鑑《歡樂喜劇人》的節目流程得了。」節目剛開播一期,《喜劇總動員》就被網友層層質疑是「山寨貨」「高仿貨」「換了馬甲的《歡樂喜劇人》」,這樣的開頭,多少會讓其主創團隊「蜜汁尷尬」,而後的節目發展,也因此變得迷霧重重。
一檔完整的獨立的原創性綜藝IP,都會有一本完美的模板寶典,節目的各種元素在製作方精心安排、組合排列後,會行程一個固定的節目形式和節目模板。所以,模板寶典也是創作者鬧鐘想法的外化呈現,其整體感覺、主題、角色、情節、發展過程、速度及場景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此一來,將《喜劇總動員》與《歡樂喜劇人》一對比,整體感覺、角色陣容、舞臺設計、節目模式甚至是參賽作品的類型都有著驚人的相似。
《歡樂喜劇人》是東方衛視與歡樂傳媒聯合出品的喜劇綜藝節目,節目內容主題是由東方衛視的團隊完成,節目的創意和模式也來自東方衛視團隊自己研發,歡樂傳媒主要承擔藝人邀約、商務合作、編劇培養等工作。但是,歡樂傳媒這檔節目卻沒有獲得「被撞車」節目的授權。
從昨晚首播曝光的舞美燈光設置來看,《喜劇總動員》色調以紅藍為主,半圓彩虹狀燈光設計,劇院大幕式布景,與《歡樂喜劇人》在直觀上相似度很高,整體感覺相仿。陣容上,《喜劇總動員》明明是《歡樂喜劇人》前兩季的主持人+嘉賓的打包。前兩季的主持人吳秀波加上郭德綱組成了《喜劇總動員》的主持人。
首發陣容上,《喜劇總動員》的四組選手分別是:劉濤+沈騰;李晨+嶽雲鵬;陳赫+賈玲;蔣欣+常遠。毫無疑問,沈騰、嶽雲鵬、賈玲及常遠都曾是《歡樂喜劇人》的嘉賓,根據《喜劇總動員》的宣傳預案,接下來還會有宋小寶、艾倫、喬杉、王寧等人。也就是說,曾經在《歡樂喜劇人》中表現優秀的嘉賓被歡樂傳媒一筐挪到了《喜劇總動員》裡面。
節目模式上,「明星+喜劇人」的搭配早在《歡樂喜劇人》中就曾有嘗試,比如「霸道總裁」黃曉明的加入,柳巖和開心麻花的合作等等,所以《喜劇總動員》所謂的原創明星跨界喜劇:李晨與小嶽嶽搭檔、蔣欣和長遠、賈玲和陳赫、劉濤和沈騰這樣的混搭組合併不新鮮。
甚至在嘉賓展示的作品上,《喜劇總動員》也都會帶有《歡樂喜劇人》的痕跡。東方衛視團隊曾這樣總結《歡樂喜劇人》的核心節目理念和形式,也是這些「節目寶典」成為了節目成功的基礎:「用新的形式來表演,加以情節化、小品化」、「把真人秀、把人的故事情感幾種東西加在一起混搭」、「把舞臺弄得既』高大上』,又』最有儀式感』。」而《喜劇總動員》,把《歡樂喜劇人》的內容寶典全搬了過來節目:愛情,親情,婚姻等等。基本上就是把郭德綱在《歡樂喜劇人2》上總喜歡說的「喜劇最高的境界是悲劇」給呈現出來了。
無論是從整體感覺還是細節處理上,《喜劇總動員》都深深「借鑑」了《歡樂喜劇人》。而歡樂傳媒所謂的「原創性」,觀眾迄今尚未見識。
「搞笑,我們是認真的」,這是《歡樂喜劇人》裡的口號,也是節目的靈魂。兩季下來,觀眾能從《歡樂喜劇人》中感受到與其他喜劇節目不同的地方——真誠的態度和清晰的價值觀,這些都是通過喜劇外衣所傳遞的。《歡樂喜劇人》不僅是成名喜劇人的舞臺,它同時也具備養成與推廣的功能。這也是《歡樂喜劇人》成功的秘訣,也是各個喜劇節目爭相模仿的地方。
縱觀國內綜藝近十年的發展,山寨綜藝節目層出不窮。先是歌唱選拔節目扎堆,到戶外真人秀扎堆,再到如今,《歡樂喜劇人》的高收視和好口碑又讓喜劇類節目如同雨後春筍般在今年下半年出現。一段時間裡,電視綜藝螢屏同質化嚴重,對觀眾來說,也加速了其審美疲勞,破壞了國內綜藝生態環境。對於當下喜劇類綜藝節目跟風現象,不得不說同一類型的節目並非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簡而言之,缺乏原創力和誠意的「拿來主義」、跟風現象對於節目本身和國內綜藝的長遠發展,都是弊大於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