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2》的上映,「五美中最為灑脫自我的「妖精」曲筱綃,她有顏有錢有才有事業,是公認的「白富美」。
俗語「一白遮百醜」廣為流傳,「白」也被認為是對一個女子的褒獎。
圖註:加納電影製片人 康芙
然而在非洲西海岸的加納,就有這樣一位特立獨行的電影製片人,她也曾認為「白即正義」,但經過了自我的重新認知後,她對自己的膚色有了新的自信。
視頻:黑皮膚受歧視 近四成加納人選擇漂白自己
在加納,白色皮膚被認為具有更高的社會地位,膚色淺的人意味著可能獲得越多的機會。所以當地一部分人抱著這股對「白」的執念,不斷加入「皮膚漂白」的大軍,踏上了美白的漫漫徵程。
圖註:男孩對膚色白的女生更為喜歡
皮膚漂白,指的是通過吃美白藥塗美白乳、擦美白水等方式讓膚色變淺。有數據顯示,加納全國約30%的男性和45%的女性都曾使用過皮膚漂白的相關產品。
圖註:加納女子在進行皮膚美白
但是,這一系列的皮膚漂白產品中主要含有一種化學成分——「對苯二酚」或汞。它通過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起到一定的變白效果。
不過,美麗卻要付出代價。位於赤道附近的加納紫外線輻射較為強烈,皮膚中的黑色素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圖註:含有「對苯二酚」成分的漂白產品
而「對苯二酚」損害了黑色素,將對皮膚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輕者可能導致皮膚過敏、瘙癢、起水泡、曬傷等,重者還有患上皮膚癌的風險;而且,長期使用還會產生依賴性,導致皮膚變薄並留下永久性疤痕。
圖註:使用含有「對苯二酚」的皮膚漂白產品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出於公眾健康的考慮,2016年8月1日,加納食品藥品管理局(the Food and Drugs Authority of Ghana)出臺了一項規定:嚴禁含有對苯二酚的美白產品進入加納市場。
雖有禁令在先,但要達到令行禁止,卻仍任重道遠。其實,這背後有著種種複雜的因素。
20世紀上半葉,加納作為英國的殖民地,「黑」象徵著地位低下,「白即正義」漸漸成了社會共識。至今,膚色深淺依然與地位高低緊密掛鈎。加納人認為,膚色越淺的人地位越高。
2011年一部紀錄片電影《Dark girls》,電影中通過黑人婦女對自己真實經歷的講述去揭露黑人婦女在社會中面臨的種種偏見,她們被階級優越論、色彩主義、種族主義所裹挾,造成了自尊的缺失以及自我價值的不認同。
圖註:電影《Dark Girls》海報
因此,較深膚色的人很容易受到排斥並感到自卑,迫於整個社會輿論的壓力,他們慢慢對美白產生巨大的憧憬,不斷嘗試改變。
懷揣著變白的心願,康芙23歲時,第一次購買皮膚漂白乳,此後長期使用皮膚漂白產品。
與康芙想法一致的人不在少數,旺盛的市場需求帶動了「皮膚漂白」這一美容工業的繁榮。一份加納行業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加納美白產業超過6億元人民幣。
沒有哪個商人甘願輕易放下這塊肥肉,於是儘管禁令已下,加納共和國首都馬可拉的商品市場上還是擺滿了含有對苯二酚的美白產品。
圖註:加納街頭,皮膚美白產品的廣告牌
加上媒體的不斷渲染,人們對「膚色淺才是美」的信念愈加堅定。她們所看的電視廣告、閱讀的印刷品廣告和數字廣告、驅車時經過的巨大廣告牌,無一不在傳達一個信號:「只有變白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儘管色彩主義和種族主義根深蒂固,不過也有年輕人開始反省,為過往的漂白行為而後悔。
康芙在短暫的迷失過後,重新找回了自我。她將自己的故事做成了動畫片《黑色芭比》,希望更多的加納年輕人能夠轉變傳統觀念,不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跑偏。
圖註:加納黑人少女對自己的國家和膚色非常自信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建立在自信自尊的基礎之上。
發自心底的自信是一個女人最好的化妝品。
本文與文中視頻均為全球鋒報作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