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51歲的郭濤,會以這樣的方式登上熱搜。
4月28號這天,有人貼出他寫的《父親的力量》一書裡的章節,很多言論令人瞠目結舌。
他自曝打前女友的經歷,語氣裡沒有後悔與自責,反而是洋洋自得:「如果你給女人一個底線,她馬上就老實了,知道應該怎麼辦。」
他的職業是演員,照理說能理解同行的不易與感受,卻偏對女演員充滿不屑與嘲諷:「她們愛慕虛榮情緒化,沒準給你在家戴一頂綠帽子。」
說起妻子李燃,郭濤更是滿屏溢出的優越感:
李燃年紀輕輕(不到19歲)就給他生孩子,幫他照顧老人、打理工作、養育子女,日復一日毫無怨言,具備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女性和母親的美德,這也是他眼裡「溫良儉恭仁」女性的代表。
說實話,看到這一條條言論,作為女性,我真的感覺有被冒犯到。
當一個男人對女友動手,大書特書對女演員的負面評價,就已經將男性的寬容與大氣拋之腦後。
尤其是他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打著育兒名義出書,寫的全是「女德」的內容,沒有想過會帶來多麼大的負面影響,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不恰當的。
無怪乎大家驚掉下巴:看上去憨厚老實的郭濤,骨子裡竟然是直男癌晚期!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4月30日,郭濤站出來道歉了。
可是網友們並不買帳,指責郭濤「大男子主義」「沒有從心底尊重女性」「你最應該向挨你打的前女友道歉!」
好好一個演員,就這樣「晚節不保」,實在是令人嘆息。
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在《復活》中說過:「一種壞行為只能為其他壞行為開路,而壞思想卻會拖著人順那條路一直往下滑。」
雖然這是郭濤在2014年出的一本書,但在今天看來,其中折射的行為和思想,仍值得我們討論與關注。
說到郭濤,就不得不提起電視劇《父母愛情》。他飾演完美丈夫江德福,圈了很多粉。
今年春晚,《父母愛情》原班人馬將同名小品搬上舞臺,更是賺取了一大波眼淚。
江德福來自農村,是個「大老粗」,偏偏愛上了資本家的小姐安傑。
兩人背景不同,性格迥異,最開始的相處充滿了矛盾與衝突:安傑認為江德福「沒內涵」,江德福指責安傑「太矯情」。
然而,固執倔強的江德福,並沒有知難而退。
為了和安傑多一些共同語言,他認真讀書和練字,主動刷牙洗澡講衛生。
為了和安傑結婚,他不顧組織反對,寧願脫下軍裝放棄事業,也要和對方在一起,時刻把安傑放在第一位。
結婚後面對戰友嘲笑安傑是「嬌小姐作派」,他更是實力護妻,宣稱自己的老婆「天下最好」。
江德福給安傑滿滿的愛、尊重和理解,他們也從一對不被看好的夫妻,變成人人稱羨的神仙伴侶。
受角色濾鏡的影響,我們一度以為,郭濤也本是這樣的人。才會在得知他對妻子毫無尊重和疼愛,失望和落差來得格外強烈。
郭濤帶著老婆孩子參加《魯豫有約》時,被問起兩人的領證經過,郭濤說,過去了發現要排隊,想到自己要參加活動,就直接離開了,讓李燃獨自排隊等待。
他沒有意識到,這個重要的時刻,老婆是多麼希望自己陪在身邊,「領證又不是我一個人的事。」
此外,在老婆的事業發展上,郭濤也沒有大力支持。李燃曾被唱片公司老闆誇讚,推薦其入行當歌手,但是郭濤以李燃性格不適合就勸她放棄了。
有句話說,明白那麼多道理,卻過不了這一生。對郭濤而言,也許應該變成「演了那麼多角色,卻無法理解丈夫的真正含義」吧。
丈夫,從來不是用大男子主義來裹挾對方,反而是和對方站在一起,尊重她的選擇,理解她的感受,欣賞她的獨特,成全她的夢想,如此,才能書寫平等雋永的感情。
詫異過後,我們更要追問,郭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價值觀?
郭濤在書裡提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
父母都是藝術學院畢業,性格火爆,常常吵架,並把郭濤作為情緒垃圾桶,在郭濤面前訴說對方種種不好,讓他心裡十分痛苦和擰巴,曾經「尋短見」。
郭濤上大學後,父母離婚了,可是父母給他帶來的負能量卻沒有一併消除。「那種生活,那種陰影,老在我的生活中籠罩著,揮之不去。」
不僅如此,父母在對他的教育上,更是沒有半點溫柔與耐心。
父親一言不合就對他動手,當他鼓起勇氣跟父親商量「退學」,等來的不是回復與溝通,而是三個響亮的耳光。
母親則是不開心了就對郭濤一頓「噼裡啪啦撓」,弄得郭濤心煩。一次兩人鬧騰起來,母親還在郭濤胳膊上抓出一條傷痕,很長時間都沒消除。
光是看著文字,都令人忍不住難過。
一個混亂而破裂的家庭,一對暴躁而粗心的父母,就是郭濤生命最初接觸到的底色,他因此不會溝通,不會管理情緒,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因為和母親不親近,郭濤本能排斥和母親一樣的女演員,對女演員也形成了偏見。
儘管反覆提醒自己不能和父親一樣,郭濤依然在無形之間複製了父親的教育方式。
在《爸爸去哪兒》裡,郭濤對兒子石頭格外嚴厲,石頭不願當眾唱歌、不小心撒了水和面,郭濤沒有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而是立刻發怒,把石頭推到門外。
在日常生活裡,他對石頭不是吼就是瞪眼睛,還美其名曰「是想讓他很快安靜下來,快速自控。」
他哪裡知道,孩子從來不會因為一時震懾而得到教育,他們更多的是膽怯和害怕,而沒有發自內心的信任與認同,很難產生積極影響。
此外,他對女兒的教育目標,就是向他期望的傳統女性靠攏,「最終找到一個好的情感歸宿」。
站在2020年的今天,我們會為這樣的價值觀而感到遺憾。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成長都不該只有一種模樣,不是嗎?
在娛樂圈,霍啟剛和郭晶晶被稱為「豪門清流」,始終被大家稱讚。
他們的結合可謂勢均力敵,他們的相處,不可謂不甜,背後離不開霍啟剛的智慧經營。
霍啟剛尊重郭晶晶,從來不會高高在上,口頭禪是「我是郭晶晶的老公霍啟剛」。
孩子出生後,霍啟剛並不覺得照顧孩子只是妻子的任務,他減少工作應酬,完成工作就回家,即使父親生氣,他也不願錯失對孩子的陪伴。
他和郭晶晶一起教育孩子,帶孩子插秧、洗車、做飯、做公益,養出了一對開朗向上的兒女。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說:「父親代表思想的世界,是為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當父親能夠關愛妻子,尊重她,成就她,就能讓孩子看到愛的模樣,形成溫暖的底色和開闊的格局;
當父親告訴兒子,他不是因為大男子主義而贏得權利和控制,而是發自內心的真去欣賞、愛護和尊重女性;
當父親告訴女兒,她不是因為年輕時給男人生孩子才能獲得對方的愛,而是勇敢自信做自己、盡情擁抱可能。
到那時候,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多元,我們的孩子才會更加開朗,不是嗎?
推薦書單
爸爸的意義,就像一個房子的圍牆。這種力量能結結實實地圍在我們周圍,保護我們不經受風吹雨打,安全長大。同樣也是媽媽的底氣。
所以,一個爸爸後天的自我成長,更為重要。
解讀五本有關父親自我成長的書
通過了解全球極具代表性的爸爸角色
讓自己擁有真正積極正面的父親的力量
長按二維碼,立即擁有
👇👇👇
策劃:有養 撰文:許小貓
編輯:源滿 視覺:瑞成
圖片來源:pixabay、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