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關注我們喲(^U^)ノ~YO
一站搶購潮牌尖貨、首發新品,與可愛的二次元角色密切互動……這是2020 QQJOY嘉年華的特點,你可以發現QQJOY是生活在QQ上的年輕人線下「擴列」的一種方式。
在QQJOY嘉年華裡,隨處可見許多腳踩滑板、COS動漫人物、身穿漢服逛展的年輕人,他們在這裡蹲守限量球鞋首發開售、搶潮玩新款聯名款、玩巨型扭蛋機,不同圈層的用戶都能在沉浸式的情緒感染環境中獲得文化認同感。
在新媒體、短視頻、二次元、粉絲圈等多種文化的碰撞衝擊下,垂直興趣圈層的獨特表達方式越來越成為年輕一代的潮流。對於這一代年輕人來說,社交文化是一個又一個疊加的圈層,比如語C圈、Pia戲圈、鞋圈、筆圈、滑板圈等,甚至還有更前衛新潮的娃圈、谷圈、獸圈等各色圈層。
聊一聊語C圈
QQ群聚集了過百萬喜歡語C的年輕人,他們通過語C的方式模仿接近自己喜歡的人物,並以群為主陣地,以成員間互相交流角色理解以及互相評價戲文、對戲等方式展開互動和社交。在語C群裡,他們玩《紅樓夢》、《水滸傳》,也玩《仙劍奇俠傳》。語C滿足了年輕人強烈的分享欲和「人設」需求,通過語C文化的全新演繹,年輕人在特定圈層得到其他人的認同,獲得了更多的精神滿足。
緋櫻在QQJOY嘉年華的現場見到了語C愛好者小G,她從2015、2016年時就開始玩語C了,當時的語C並沒有一個成熟的玩家。為何會玩語C,小G表示語C的特別之處就是重塑一個世界觀,她可以在原有的世界觀去享受二次創作的樂趣。
小G:儘管沿海地區用微信比較多,慢慢會把QQ弱化掉,但我一直在用QQ,因為微信會更私人化一點,跟現實比較貼近,玩語C圈的人QQ一般是沒有斷過的,除非有一段時間不玩了,才會轉移到其他的陣地。
小G:語C劇本的跨度還是很大的,從日本的一些劇集到國內的一些影視劇包括流行本都會去扮演。基本上就是看個人喜好,語C的主觀性會比較強,我喜歡他我就做,我不喜歡我就不做。
小G:玩語C,我們玩的是他的人設,通過看劇、看原著去琢磨這個人是怎樣的,我們怎麼通過一個語言把這個東西描述出來。我們有兩種:一種是原著本;一種是原創本。原著的話可能就是根據某一個橋段,我就去寫這一段,把這段重新看一遍,看做了什麼動作,先看了誰,為什麼先看他,做了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就相當於是在揣摩人物心理;而原創的就是我不想寫他在劇裡的角色了,我想寫他發生的其他的故事,比如我現在就想寫這兩個人結婚,我們就想這個人會怎樣跟她求婚,會去做一些預測,他之後會怎樣,大概就是這樣兩種。類似於二次創作吧。
小G:QQ現在對語C而言是一個有規則的平臺,因為文化發展久了,就會形成一個約束成俗的東西,就會有那麼一批人建立成一個情報局,類似於一個信息的中轉站。大家會去問我想要這樣一個角色,別的人會來給你反饋說我有這樣一個資源,QQ有一個匿名的功能,大家找東西的時候就不會暴露自己。當然,還有人會專門去申請一個號去做自己的資源中轉站,有一個是群,有一個是號,大家會去發貼,相當於發布招募信息的,把自己的二維碼發上去,說我要什麼角色,發到空間,大家來刷。其他人會直接掃碼加或者其他的,這種很方便,它有一個好處,即便我跟你不是好友也可以去進行評論,這個就相當於是一個中轉站。
聊一聊漢服圈
漢服有多美?齊腰襦裙、琵琶飛袖……這是自帶仙氣的衣裳,穿漢服的小姐姐們一個個美若天仙。穿上漢服,感覺上有什麼差別?
小H:一些小姑娘會被比較喜歡的衣服、照片所吸引,隨著了解越來越多,我們會了解一些考古、文物或者是一些文化知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些東西,慶幸自己是中國人。當然,還有一些人研究漢賦的形制或者是裁剪的工藝,這能讓我體會到漢服是非常講究形制這一塊的東西的。
小H:自己會研究一些漢服上的細節、特點,也會去翻一些資料或者查一些書之類,因為自己也很想知道這種細節上是不是有根據的。
小H:有一些漢服的會會聚集喜歡漢服的人,比如一年一度的西塘漢服文化節,了解漢服文化的可能就會去,西塘漢服文化節是比較專業、包容性更廣的一個平臺,除了一些專業的禮節的展示,還有一些穿漢服的T臺秀等。
小W:起初不懂什麼是漢服,就覺得好看而已。當初我買的時候也是覺得挺好看的,想出去玩拍照,後來偶然間遇到一個小姑娘,也是穿漢服的,她問我要不要去參加一個遊園會,我想那就去吧。後來就被莫名其妙拉到了在北京的一個表演組,也是QQ群裡面,通過QQ群認識的,四個節目我上了三個(笑)。
小W:這些群組90%都是QQ群。微信群的話,你搜不到,除非別人拉你。QQ的話就很方便,搜一下就能找到,裡面活躍度還可以有區分,上面活躍度會有顯示的,活躍度顯示比較高的話,證明裡面人說話的頻率會高。
小W:出去穿漢服的時候,一開始的時候還是會害羞的,後來覺得很好看,還挺好的,現在我穿著一身紅我也不會覺得害羞。對了,我朋友今天早上還給我發了一個視頻,外國小朋友穿漢服的,真的是特別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