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動》2016
說起毒品,去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動》還記憶猶新。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劇情緊湊、環環相扣,而且成功抓捕大毒梟的場面也是盪氣迴腸,相信很多人看的時候心中那份愛國之情都被點燃。這部電影背後更多的體現了毒品對平民帶來的腐蝕和毒害。
毒品為什麼這麼難禁?
毒販為什麼這麼猖獗?
毒品到底分多少種類、又是如何產生的?
我猜很多人肯定對毒品有一堆疑問,今天,小編就帶你認識一下毒品的真面目之一:古柯鹼。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古柯鹼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其中最常見的主要是麻醉藥品類中的大麻類、鴉片類和古柯鹼類。
古柯(coca)
古柯是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灌木。古柯葉子呈橢圓形,背面有兩條同中脈平行的清晰紋路。一種著名的說法是,它有一種近似於剛剛收割的稻草和巧克力混合的氣味。作為常見毒品之一的古柯鹼,由古柯葉提純製成,在歐美尤其是美洲比較泛濫。
印第安人咀嚼古柯葉
首先,古柯並不等同於古柯鹼。幾千年甚至是幾萬年以來,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種植古柯了,長時間咀嚼少量的古柯葉子,可以使裡面的天然興奮劑釋放出來,從而帶來一種緩慢而持久的興奮感。印第安人還發現,在飢餓時咀嚼古柯葉子可以幫助他們恢復體力,獲得足夠的力量。
印第安人售賣古柯葉
有趣的是,在秘魯,古柯直到今天還被用作測量距離和時間的標準。路程是用「古柯達」來計算的,即一個人以正常的速度步行時所嚼食的古柯卷數量(一個古柯卷大約等於45分鐘,約計在平地上行走3公裡或攀登2公裡陡峭山路的距離)。
1885年,古柯鹼被用作兒童的牙齒止痛藥
臭名昭著的古柯鹼竟然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1859年的夏天,德國的阿爾伯特·尼曼博士首次在古柯中分離提純出古柯鹼,古柯也因此迎來了「成長」中的轉折點。在19世紀,科學家和醫生們對古柯鹼倍加推崇,把它當麻醉劑、春藥、抗抑鬱劑……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甚至稱它為「富有魔力的物質」。
那麼古柯鹼為何會經歷評價上天壤之別的轉變呢?
曾經作為達官顯貴專享物的古柯鹼,
又怎麼會變成導致街頭暴力和社會騷亂的罪惡之源呢?
現在就來和你扒一扒關於古柯鹼的傳奇故事。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
萬能靈藥古柯鹼,
可以鎮痛、提神醒腦、使人精力充沛。
1883年一份有關古柯鹼用於士兵的試驗報告,
表述古柯鹼用於緩解疲勞和減輕飢餓口渴感,
士兵攝入後健步如飛,效果非同凡響。
這篇報告引起了年輕弗洛伊德的注意,這個正在謀求出路的維也納小夥兒,隨即訂購了一克古柯鹼開始自體實驗,用後感覺好的不得了,然後還派發給周邊的親朋好友吃,現在看來這真是個噩夢般的開始。
服用古柯鹼後弗洛伊德憑著古柯鹼帶來的興奮感,馬不停蹄地寫出了一篇叫《古柯頌歌》的論文,其中文章裡還出了一些低級錯誤,不乏透露出古柯鹼為他帶來的亢奮。
古柯鹼用於麻醉
弗洛伊德給了眼科朋友卡爾·科勒一些古柯鹼,而科勒因為這種粉末粘在嘴唇上的麻木感突然靈光一閃,發現了這種新的麻醉藥來用於眼科手術的局部麻醉和術後陣痛,這項發現使他名聲大噪,名利雙收。
年輕的弗洛伊德好像是著了魔一般,極力推薦使用古柯鹼來治療很多疾病,他的好友弗萊施爾·馬克索夫(Fleischl von Marxow),因為受傷後備受後遺症的影響。深夜,當整個世界都睡著的時候,他會坐著讀書度過凌晨的時光,靠研究數學來轉移注意力;當數學問題都研究殆盡,他就開始研究物理學;而一旦物理問題也變得太容易,他就自學梵文。馬克索夫迫不得已開始用嗎啡止痛,從而染上了嗎啡癮。
當弗洛伊德目睹了馬克索夫備受煎熬的夜晚之後,他將嘗試初期的第一批古柯鹼給好友試用(1884年5月),這是歐洲第一位用古柯鹼來試圖戒除嗎啡癮的人,結果嗎啡的使用量果然有所下降。弗洛伊德初步得出了古柯鹼可以戒除嗎啡癮這一說,並且發布在那篇《古柯頌歌》中,從此弗洛伊德愈加鼓吹古柯鹼的神奇效用,然而他不知道更大的災難正在逼近。
在學術界、名人和官方的鼓勵下,
古柯鹼變成了可造福人類的萬能靈藥,
1884年下半年是屬於古柯鹼的黃金時期,
一年之內古柯鹼被引入各種治療領域。
馬裡亞尼葡萄酒海報
隨著西方人對古柯研究的深入,科西嘉的化學家安傑洛·馬裡亞尼·安吉羅從中發現了商機。但由於直接咀嚼古柯葉子不太潔淨,歐洲人不太可能像印第安人那樣接受古柯,馬裡亞尼只好尋找變通的辦法。他把古柯放進葡萄酒裡,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有巨大市場的古柯飲料,並於1863年以「馬裡亞尼」的名字投放到市場。
他頭腦靈活,精通營銷之道,將酒免費贈送給社會名流後,他要求收到酒的人寄給他一張籤名照作為回報。這樣一來,許多家喻戶曉的名人,如發明家愛迪生、劇作家易卜生、導演盧米埃爾兄弟和科幻作家凡爾納等都給馬裡亞尼酒打了廣告。
可口可樂海報
1886年第一瓶可口可樂誕生的時候,其中也含有古柯鹼。直到1906年美國國會頒布「提純食品藥品法案」,可口可樂才改用了古柯葉。
福爾摩斯與莫裡亞蒂,電影《最後一案》,1985
19世紀80年代,除了製藥公司和銷售商鼓勵人們使用它,文學界似乎也在變相地幫忙做宣傳。福爾摩斯粉們一定會發現,在柯南·道爾的作品《波西米亞醜聞》中,華生說「古柯鹼和野心在他(福爾摩斯)身上交替更迭」。評論家們認為,到《最後一案》時,福爾摩斯甚至表現出了古柯鹼導致的妄想症,其中無法跟蹤的罪犯頭目莫裡亞蒂大概就是他妄想出來的人物。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
根據阿道夫·希特勒的醫療記錄,希特勒本人可能也對古柯鹼頗為青睞,為了保持精力充沛,希特勒曾長期注射安非他命。但到戰爭快結束時,希特勒似乎表現出了安非他命中毒的跡象:發抖,易怒,失去理性。為了戒掉安非他命,希特勒穿插使用了古柯鹼。據他的醫生厄文·吉埃森記錄,希特勒非常喜歡古柯鹼療法,並且要求使用古柯鹼的次數非常頻繁,以至于吉埃森不得不警告他以免上癮。
德普飾演喬治·榮格,《大毒梟(Blow)》,2001
好萊塢曾經將大毒梟喬治·榮格的傳奇故事拍成了一部電影,名叫《大毒梟》,主演是著名演員約翰尼·德普。販賣古柯鹼之前,喬治在加利福尼亞販賣大麻,賺了些錢,但也很快進了監獄。沒有人會想到,這場牢獄之災恰恰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大毒梟喬治·榮格(George Jung)
喬治在接受採訪時把這段監獄生活當做一生中最棒的事,他說那裡是「高級罪犯的犯罪學校」,在那裡,他碰到了後來販賣古柯鹼的合伙人卡洛斯。服刑期間,卡洛斯一直在請教其他囚犯,並認真做筆記。各種各樣的白領罪犯教他如何開飛機,如何把錢存到海外的銀行,如何洗錢。諷刺的是,正是靠著監獄裡學到的知識,這兩個人出獄後締造了一個古柯鹼王國。
小小的一片葉子上,承載著人類數不清的欲望。提純後的古柯鹼加速了古柯在現代社會的衰落進程,而屬於南美的兩千多年的古柯咀嚼史還會一直延續下去。在禁毒之戰中,所謂的正義一方真的會成為贏家嗎?毒品的問題究竟在於毒品本身,還是在於社會呢?事情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課程諮詢,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