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石門大橋,跳水隊隊員從高臺上往嘉陵江裡跳水。高臺是以前的碼頭遺留物,現在成了跳水愛好者的「跳臺」。《山水之城》©劉嵩
極光視覺「城市影像」系列關注長期調查、報導與拍攝城市的攝影師以及以城市為創作對象與實踐場所的藝術家,旨在通過對不同題材、風格與方法的影像作品的呈現,提供新的觀看視角與創作方法。歡迎廣大讀者來稿。(投稿郵箱:914127901@qq.com,請附上圖文與聯繫方式。)2017年5月16日,中國重慶渝中區,即將拆遷的重慶十八梯舊城區與城市中的高樓大廈。
我的家鄉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遊地區,是中國直轄市,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的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重慶是一座山城,因為主要是山路,上下坡特別多,這裡有美麗的山城夜景、巍峨的跨江大橋、奇特的城市交通,還有讓老司機都能迷路的魔幻立交橋。
2017年5月16日,中國重慶渝中區左營街,回家的市民行走在人行天橋上。這座天橋距離地面約40米,橋面寬約2米,長約30米左右。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氣候,重慶還有很多別稱,比如因夏季酷熱而得名的「火爐」;因城市依山建築而得名的「山城」;而冬春時節的重慶雲輕霧重,又名「霧都」。
重慶,這個地形獨特的山水人文之城 ,對於我這個從小在解放碑長大、吃著麻辣火鍋、爬坡上坎的「重慶崽兒」來說,有著一份獨特的感情。為此,我梳理了重慶獨特的地形地貌和人文影像,展現我心目中的人文重慶。
2018年12月16日,中國重慶解放碑,解放碑全稱「人民解放紀念碑」,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商業區中心部位,重慶標誌性建築之一,是抗戰勝利和重慶解放的歷史見證,是全國唯一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2018年6月9日,中國重慶九龍坡黃桷坪正街,市民在茶館裡休閒聊天。這家茶館是重慶唯一保持著上世紀八十年代風格的茶館。
2018年8月7日,中國重慶,防空洞是在抗戰時期為躲避敵人空襲而用, 2003年起,重慶市開始嘗試開放人防工程,作為居民夏日的納涼點。
2019年1月22日,中國重慶,人們在江邊喝茶休閒。
2010年8月23日,中國重慶,洪水過境,人們在朝天門江邊觀看洪水。
極:劉老師好,你已持續拍攝重慶15年時間,是什麼原因或動力使你能夠長期地拍攝這座城市?
劉:平時的愛好除了閱讀、聽音樂、看電影,幾乎所有時間都用在拍攝照片和思考攝影上。
關於攝影的多種門類我均有涉足,2009年,拍過1年多時間的流媒體(現在流行的說法叫短視頻),一手拿相機,一手拿攝像機,拍攝加編輯,完成單位的發稿任務沒有問題,但結果是兩樣都拍不好。照片和視頻的思維方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拍視頻仍是電視臺記者的專長,我更喜歡凝視照片給我帶來的感動。
2020年6月26日,中國重慶石門大橋,市民用跨越的姿勢從高臺跳入嘉陵江中。
2012年3月2日,中國重慶北碚土沱車渡碼頭,隨著越來越多的跨江大橋投入使用,熟悉坐船過河的人越來越少,這座只有一艘渡輪的碼頭,每天過河的車寥寥無幾,這是重慶主城最後的車渡。
經過抉擇,我最終放棄了拍視頻,專注攝影創作至今。從攝影愛好者(2年)開始,到報媒攝影記者(10年),再到自由攝影師(商業攝影)(1年),網絡媒體攝影記者(4年),圖庫負責內容版塊工作(1年半),每一個階段都讓我對攝影有更深刻的感知,我仍在期待著攝影的更多可能……
因為深愛著攝影,攝影創作能使我這個平凡人發光發熱,所以我仍然長期地拍攝從小生活的這座城市的影像。
2006年3月15日,中國重慶珊瑚壩,市民在江灘上騎馬。
2012年5月1日,中國重慶磁器口嘉陵江邊,市民在江邊凸起的礁石上喝茶聊天,獨特而難忘。
2013年4月10日,中國重慶珊瑚壩,救援江中的汽車。
極:這組作品是基於15年間拍攝的素材編輯而成,你如何對大量的照片進行選編,都是親自完成的嗎?
劉:我平時主要以專題攝影為主,對圖片編輯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值,這組圖片專題的選編均是我自己完成的。以前在報社工作,交稿後總喜歡把拍攝的組照手工拼版,還經常被圖片編輯老師笑話:「莫調,莫裁,給我們留點活路兒(工作)」。
我經常會請教國內的前輩老師幫我編輯圖片,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攝影師來說,對自己的作品可能會因照片拍攝難易程度而帶入感情色彩,而請比自己水平高的老師進行圖片編輯會更為客觀。
2010年,停泊在江邊的餐飲船舶,如今,在重慶主城的「兩江四岸」,它們已無蹤影。極:與兩年前更加偏重城市景觀的照片相比(詳見:劉嵩:用15年時間去追尋心中的重慶人文),這次的人文氣息似乎更重一些。為何會有這種轉變?
劉:隨著重慶城市形象的不斷提升和旅遊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到重慶旅遊。我從外地朋友的反映中發現,重慶最吸引他們的是獨特的地形地貌和人文風情,所以我拍攝了許多重慶獨特的地形地貌。
而關注人一直是我拍照的主導思想,我將2003年至今18年間拍攝這座城市的照片進行了重新編輯,形成《山水之城》攝影作品集,偏重人文類的作品,更接近我內心的表達。
2014年5月28日,中國重慶,夜晚,打撞球、唱歌休閒的人們。
2017年6月22日,中國重慶某區縣,夜晚在江邊的廣場跳壩壩舞的人們。
2019年3月11日,中國重慶,一對新人在嘉陵江邊拍攝婚紗照,江對岸是繁華的重慶城區。
極:其中有很多照片是江河邊的場景,這是你有意識的拍攝選擇嗎?
劉:重慶城建在山上,是山城,毗鄰江河,是江城。我從小就在解放碑居住,吃著麻辣火鍋長大,爬坡上坎上學。從2003年拿起相機開始,這兒的山山水水,所感興趣的人和事,我都有拍攝。
2020年4月19日,中國重慶,人們在嘉陵江邊的礁石上休閒,江中倒映著城市的燈火。
2020年5月29日,中國重慶,夜晚在嘉陵江邊休閒的人們。
2018年7月15日,中國重慶,人們在南山一棵樹景區觀看重慶城市夜景。
極:從照片中可以看出,重慶人與江河的關係十分親密,許多照片充滿樂趣。在你看來,重慶人與江河的關係是怎樣的?如何用鏡頭捕捉這種關係?
劉:小時候關於江河的記憶:在炎熱的夏夜,大人帶著孩子,拿著黑色的輪胎遊泳圈去長江邊遊泳消暑,儘管重慶天氣炎熱,但流動的長江水特別涼。
每年春季,人們會到珊瑚壩的江灘上放風箏,撿拾鵝卵石,在江邊喝茶休閒。雖然歲月總在人們不經意間悄悄地流逝,但兩江的濤聲和江風永遠是重慶人心中不變的夢。
極:在拍攝過程中,你是經過系統的調查與排布的,能談談你的調查或拍攝方法嗎?
劉:我會在拍攝前先梳理拍攝地點,比如重慶特殊的地形地貌,區別於城市風光的拍攝手法,內容更偏重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場景。
重慶經常是霧天,多數地方是反覆去觀察角度,並選擇特定的光影條件再去拍攝。和之前做記者時直接呈現的拍攝方式不一樣,現在更加注重光影變化和畫面構成。而人文部分的照片大多是平時所積累下來,展現生活中人們最自然、真實的狀態。
2013年7月7日,中國重慶石柱黃水鎮,來自重慶渝北區的老兩口依偎著坐在吊椅上,神態悠然。大爺說他們每年夏天都來黃水避暑,冬天就到海南過冬。
林中休閒。
極:你曾憑藉《接受詢問的性工作者》獲得荷賽(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肖像類二等獎,這張照片的拍攝與你之前的報社記者身份息息相關,之後你做了自由攝影師,這對於你的拍攝來說有何轉變?
劉:做報社記者時,我的拍攝更偏重新聞事件,現在負責圖庫內容工作,觀看圖片的時間更多,思維也在逐漸轉變。從一名創作者到分享者,能夠讓更多人通過攝影的手段來進行快樂拍照與藝術表達。我仍會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攝影創作,只是現在的拍攝角度更為平和,注重照片的紀實性與藝術性,呈現日常生活中值得記錄的人和景。
《接受詢問的性工作者》,2014
極:《山水之城》的影像風格也與之前的《接受詢問的性工作者》、《中醫》等稍有不同。能談談你對自我影像風格的定位與轉變嗎?
劉:參加2015年中國文聯第八期全國中青年文藝人才(視覺藝術)高級研修班以及兩次中國攝影家協會的培訓學習,讓我影像風格的定位與轉變比較大,通過向多藝術門類的老師同學學習交流,提升了自身的藝術修養。
中醫豐胸-通過中醫手法刺激乳房和相關經絡穴位,以達到自然豐胸、美胸的效果。《中醫》,2011在川劇臉譜中,紅色表示忠肝義膽之人,這三位扮演的是《喬子口》裡的「刀斧手」。《川劇少年初長成》,2019
學習藝術大師十年磨一劍、甚至幾十年磨一劍的藝術心血。在18年的攝影創作道路上,也逐漸明晰了自己的創作方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
重慶新舊對比照片:
上:2012年8月30日16時,重慶朝天門,曾是朝天門片區的老地標重慶港客運大樓和三峽賓館被成功爆破。未來的朝天門是一個集住宅、酒店、商場、寫字樓、服務公寓、餐飲會所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下:2019年10月15日晚,重慶朝天門來福士廣場正式華麗亮燈,標誌著這個城市級地標的盛裝開業。上:2011年2月,建設中的重慶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嘉陵江索道即將拆除。下:2017年5月,重慶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此時大橋已通車兩年。(《山水之城》是中國文聯2020年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資助項目)
攝影師簡介
重慶攝影師,曾獲得第58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第8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圖片故事類一等獎,2020年度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 ,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