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玩出一串好星月,實屬不容易,清理、掛瓷、上色、注意保養等等。基本上沒有幾串星月是沒經過尷尬期的。
遇到這種問題,很多玩家,尤其是小白玩家就非常不淡定了。呀,我的星月盤成了這個樣子,到底咋辦?
玩星月玩出色差是非常正常的,即使老玩家也會把星月玩花了,但是玩花了不代表星月廢了,別輕易丟棄,給星月一次修成正果的機會。
下面這位玩友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別人告訴他,星月盤花了,可以追色繼續盤,可他追了三年,珠子都快碎裂了還是花的!這是為什麼?
在佩服他毅力的同時,也不禁在想他這三年是怎麼堅持下來的。為什麼盤了三年的色差還不能追回呢?
為什麼星月會盤花?
這跟星月本身的結構有關係,我們知道星月的星分布很不均勻,這就造成了星月的密度不均勻。
星眼填充物溶解於水\大量的汗液。將星籽浸泡在清水中,不出一個晚上,清水便會變色;且時間越長,水色越深。
在盤玩中,手中的汗液浸入星眼,促使了其溶解不斷的沁入星月白肉的地方、導致黃中帶紅。久而久之,籽兒就容易盤花了!
(從100倍放大鏡下,星眼色素已經溶於水)
在盤玩星月過程中,部分玩友沒等掛瓷直接上手,大汗手、髒手盤玩,甚至不注意保養,隨意放置在有灰塵的地方,對此,星月要是變花了,只能說句自作自受。
那麼,如何儘量避免星月尷尬期呢?星月花了以後該怎麼辦?
入星月時,選擇每顆密度均勻的串,因為密度均勻,變色速度才會一致,出現色差的概率就降低了很多。
星月接觸空氣就會氧化,氧化就會發紅,盤玩時體溫的烘烤和汗液的滲透也會導致變色。密度不同,氧化的速度不同,受到體溫和汗液的影響程度也不同。
如果每顆籽的密度相去甚遠,變色速度就會相去甚遠,高密變色慢,淺黃,低密變色快,更紅,色差自然就出現了。
如何判斷一串星月每顆籽密度均勻呢?最直觀的辦法是看星眼,每一顆星眼分布規律比較接近,那密度也會比較接近。
二、保持清潔
保持乾淨是盤玩任何物件所必須的。上手前先用手套盤幾天清理掉蠟層和浮灰,打一個好底子,上手後,每次盤玩保持淨手。
如果不小心把珠子弄髒了,馬上用溼毛巾擦乾淨。如果不小心見水了,及時擦乾,並把珠子盤熱,促進表面水分蒸發,這樣做就會大大降低色差的概率。
適度的汗液可以促進星月上色,但是過多的汗液就會使星月花掉。因為星月表面吸水性有限,一次吸收不了太多汗液,汗液滯留在表面,就會形成發黑髮花。
盤玩時感覺手出汗了,就戴上手套盤,沒汗了再換手盤,手套可以阻隔汗水滲透,也可以吸收多餘汗液。
使用正確的盤玩手法也是降低色差的辦法。有人喜歡擼星月,擼星月雖然快,但盤得不均勻,不能讓每一顆每一面都均勻接觸皮膚,特別是會漏掉了孔道周圍。
有人戴得比較多,尤其是戴在脖子,由於脖子體溫的烘烤和汗液滲透,接觸脖子的星月比不接觸脖子的星月上色快很多。
盤玩時,儘量用大拇指一顆一顆捻,做到面面俱到,每一處都均勻地接觸皮膚,均勻的享受溫度汗液油脂的滋潤,這樣才能均速的上色。
星月包漿之前最好不要佩戴,少戴多盤才能無色差。
將已經花了的星月珠串拆開重新穿,顏色相近的放在一起,淺色和淺色在一起,深色和深色在一起,形成漸變色,就好看了。
盤玩時,淺色的多盤,加快淺色的上色速度,逐漸追平色差。
有的珠串變色不是花的雜亂無章,而是有一些籽特別紅,這種情況可以把這些紅籽拆下來單獨穿成一個手串,單獨盤玩。
有一些花是油汙滲透,髒了形成的花,這種花沒得救了,如果原本是高密好籽,花了很多米,丟棄十分可惜,可以考慮重新打磨,重新拋光,脫胎換骨重新盤玩。
追色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一方面主人望眼欲穿盤統一,另一方面星月變色那麼慢,怎麼辦?有人就絕望了扔掉算了,重新入一串,其實這時候扔掉是非常可惜的。
因為星月色差是一個必經過程,熬過這個尷尬期就好了,即使不經歷追色差的煎熬,順其自然盤到最後星月都會變成黑紅色,色差自然就不見了。
一串有色差的星月,主人依然視若珍寶,看著她從奶白到潤黃,雖然黃得不齊整,但最後都歸於黑紅。
這串星月帶給主人的就是一次完美的陪伴,文玩歸根結底還是玩,不是交差、也不是增值,不是非得玩成什麼樣才算玩,只要玩的開心滿足就好。
雖說輕微的盤花色差是可以追回的,但像追了三年的那位玩友,說明色差已經非常明顯了,色素早已經深沁入星月表面,繼續盤玩的話,色素還會繼續加深直至飽合,也許再盤個十幾年能追回來,但那時早已是一串老星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