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11月15日,新版的《霹靂嬌娃》正式上映,而在22日,也就是上周五,美版《觸不可及》也正式在中國內地上映,不知道有多少讀者看過這幾部電影呢?為什麼小編要說幾部,而不是兩部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新版《霹靂嬌娃》由伊莉莎白·班克斯(Elizabeth Banks)導演,主演分別為克裡斯汀·斯圖爾特(Kristen Stewart),娜奧米·斯科特(Naomi Scott),埃拉·巴林斯卡(Ella Balinska),上映之後在豆瓣只獲得6.0 分,評論中「一般」和「差評」佔到62%,這樣的分數說實話並不算太理想。
伊莉莎白·班克斯本身是一個演員,相信最為人所知的角色就是摩登家庭中的薩爾。從豆瓣上看,她參演過的電影中有17部電影在7分以上,按理說,演而優則導,沒毛病,但她執導過的三部電影中,《霹靂嬌娃》只有6分,《完美音調2》只有6.6分,《電影43》只有6.4分,也是一般般。
而說到主演,《霹靂嬌娃》有大名鼎鼎的斯圖爾特,她的顏值確實是非常值得肯定,但卻經常被人詬病「臉癱」;另外一個主演娜奧米·斯科特是《阿拉丁》裡面的茉莉公主,此前也參演過幾部7分以上的作品;然後還有初出茅廬的96後埃拉·巴林斯卡。
在劇情方面,電影的劇情非常老套,雖然有點反轉但也說不上有什麼創新,電影還普遍被人詬病消費女權主義,喊幾句「girls power」的臺詞,一邊釋放女性魅力(走路要走貓步)一邊放倒幾個自衛能力為負的男人, 最後還要變裝挑逗工科男?電影中的「女權」完全淪落為叫賣的噱頭。另外,作為特工片,霹靂嬌娃最大的魅力本應是在特別行動中將女人的優勢放到最大,放眼漫威的黑寡婦,神盾局的梅姨,DC的神奇女俠,她們的動作戲就非常靈活敏捷並且令人賞心悅目,但是新版《霹靂嬌娃》開頭10分鐘裡,一個天使打大叔門衛竟然要扭打一分鐘,用洗手液糊臉的下三濫招數,看著屬實尷尬。
而上周五上映的美版《觸不可及》上映之後在豆瓣斬獲7.7分,按分數來看確實不錯。
電影的導演是尼爾·博格(Neil Burger),曾經導演過《永無止境》等作品,主演是觀眾們熟悉的老白,布萊恩·科蘭斯頓(Bryan Cranston),還有經典的喜劇男配角凱文·哈特(Kevin Hart)。
評分有7.7分,評論中有62%都是好評,這部電影還有什麼可以吐槽的呢?
那就是《霹靂嬌娃》和《觸不可及》都共有的地方——炒冷飯。
其實《霹靂嬌娃》和《觸不可及》在一個方面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它們都是重啟IP的電影,在新版《霹靂嬌娃》之前有初代《霹靂嬌娃》電視劇,這部電視劇從1976年開始播到1981年,一共播了5季,2000年和2003年還推出了兩部同名電影。而在美版《觸不可及》之前有法版《觸不可及》,豆瓣評分高達9.2,在豆瓣電影top250種排名第25,因此美版《觸不可及》也被人吐槽大量翻拍法版。
在這種珠玉在前的情況下,再推出類似的作品難免會被人拿來比較,而且大機率挨罵,看看傑瑞德·萊託在《自殺小隊》裡飾演的小丑就知道了。
除了炒冷飯之外,《霹靂嬌娃》還有非常明顯的政治正確味道,電影裡面有著有色人種和女權主義的元素。近年來的美國電影,如果沒有帶上一兩個pc符號似乎都不好意思出街,像《觸不可及》那樣拍的還好的話那還好說,但是許多電影裡的這些政治正確元素往往只是流於表面,並沒有深入的探討,這樣加入政治正確元素除了譁眾取寵之外還有什麼作用呢?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