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木夕夕
近期,趙薇在《演員請就位》的先導片裡說到這麼一個觀點,她說:「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題材還是在捍衛家庭忍辱負重,其實這個題材早就該out了。」
這個觀點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認同,也就此對於事業女性和處在30歲以上的女性在面對家庭衝突時進行了討論。
「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三十豆腐渣。」這是我很早以前就聽過一句俗語,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社會對於同樣大齡的男性和女性所表現出來不同的偏見。
很多女性到了一定年紀遭遇了婚姻危機以後,他們要遭受的輿論壓力比男性要多得多;而影視劇中的女性角色大部分都是為了家庭犧牲,在遭受婆婆挑剔,丈夫指責時最後為了表現出賢妻的本質,還是選擇了原諒和繼續。
而諸如大齡剩女這樣的標籤從來都只出現在女人身上,反而男人在找對象,結婚,甚至找工作的時候,很少有過關於年齡的限制。
為什麼我們對於此類題材老是槽點多多,也讓男女就婚姻方面反而越來越仇視呢?
根本原因在於,很多家庭類題材,包括一些職場類的題材裡的女性,到了一定年紀,看似是在宣揚女人自由獨立,但還是離不開「打小三」,復婚「渣男」的結局。
女人在家庭中活成了刺蝟,只扎威脅自己婚姻的小三和婆婆,卻從來都沒有見過哪個女人扎過自己的老公,反而最後都是原諒了老公。
很多已婚女人在遭遇家庭危機的時候,只要老公賣慘就可以獲得原諒。賣慘就可以洗白,賣慘就可以忽視老公之前做的種種錯事,甚至出軌,甚至家暴等等。
像熱播的《親愛的自己》裡的張芝芝,她在經歷了老公劉洋出軌後,本來都已經打算離婚了,卻又出現了劇情的反轉。
一個出了軌的男人,工作丟了,在重新找工作的途中,生了病。而想要離婚的妻子因為心軟又選擇了照顧他,又要工作,又要送飯,到最後連女兒的一雙鞋都沒辦法滿足。
劇中很多類似的女性往往到最後還是忍辱負重,為家庭犧牲。
反觀劉洋,他犧牲了什麼呢?一個正當壯年的男人,被小三甩了無所謂,工作沒了雖然看似重新就業很困難。
但其實他的年紀擺在那裡,只是因為重新找工作接受不了自己之前的職位高低和薪資落差,才看起來很慘。好似是受到了懲罰,但是只要重整心態,再次從基層開始做,未必會過得很慘。
可是劇中的張芝芝明明也有自己的事業,雖然不是前景非常好的崗位,但是對比於現實中很多只能待在基層的女性行業,她的現狀其實並不是多慘澹。
就很多現實基層崗位的家庭來說,能夠給孩子參加早教班,報各種興趣班的其實並不多。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撐,是無法承擔高額的興趣班和早教班的費用的。
對比於現實的很多家庭情況,張芝芝的家庭環境其實要優越得多的多。
可就是擁有這樣的家庭環境和事業的她,卻還是在家庭和事業中處於弱勢,簡直是把傳統中國女性的特質發揮的淋漓盡致。
而她所謂的捍衛家庭行為,要看的是如何捍衛?是和老公一致對外的捍衛,還是只是女人單方面、聖母付出似的捍衛呢?
「捍衛」這個詞的本身就帶著貶義,而且捍衛的主導者從來都沒有過男人,反而都是女人居多。
「捍衛」的意義只是女人守住不值得的婚姻,一直在勉強堅持,並沒有走出自己的人生。
同樣是說《親愛的自己》裡的李思雨,她和相戀5年多的男友陳一鳴,發生了因為事業的分歧。
她覺得自己30歲了事業還是一事無成,所以不想因為婚姻的因素,耽誤自己發展事業,而陳一鳴持反對意見,想要儘快結婚,回歸家庭。
但是在網上一片倒的是對她的罵聲,說她自私。假若角色互換,李思雨是男人的話,我相信對她反對的網友也許又是另一番說辭。
預估的說法,可能就是作為「女人」的陳一鳴不懂事,反而只會拖後腿了。
社會對於有事業心的女人還是存在偏見,當事業和家庭發生衝突的時候,被指責的依然是女人。
縱觀現在的大部分家庭類影視劇題材,有哪部劇,是說30歲以上的女人在離婚後經過自己的奮鬥反而得到了很好的結果的呢?
即使離婚了,奮鬥出了自己的事業,最後的結局還是回歸家庭,重新選擇一個好的男人結婚生子,也從來沒有一個獨立女性離婚了以後過的很好的,最後的結局依然是氛圍渲染出的孤單和落寞。
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再婚或者沒有結婚的人雖然事業有成,但是依然承受著孤獨感和周遭的惡意指責。
而且就現在婚姻法的新規而言,離婚冷靜期和女性要求訴訟離婚的判決速度,讓女人在婚姻裡的處境雪上加霜。
在大環境下,無論是媒體還是現實,從來都沒有過關於女人在事業和家庭上獲得好處的正面形象。
明明30歲的女人有著成熟女人的魅力,也比20歲的女人有更多的閱歷和個人看法。比起20歲的懵懂無知,30歲是女性更強大和自由的年紀。
但是國內的很多家庭類的題材,似乎出現更多的是30歲以上的女性在婚姻裡如何智鬥小三,放棄事業成就家庭和男人,而成為自我奉獻型女人。
現實裡的女性為了自己做出了很多抗爭,但是電視劇裡更多的是呈現成熟女性已經焦慮化的存在。
我記得有個網友說,為什麼網絡上到處都是鼓動男女對立的言論呢?
其實很明顯,因為社會對於女性的保障太少了,即使婚姻制度不斷完善,但是對於女人來說,最後的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種種不好的結果,讓越來越多的女性在婚姻的路上看不到希望和未來。
女人自出生起,就被決定了應該和家庭的榮辱共存。而很多在職場奮鬥的女性,一邊必須把家庭照顧的井井有條,一邊又要鬥得了小三,下得了廚房。
無論在事業上如何突出,卻還是被弱化的一無是處。
「家庭」是女人最大的坑,在現實裡,有多少女人有得到家庭支持的呢?多少女性為了家庭付出,需要家庭扶持的時候,發現身後其實空無一人。
雖然不能以偏概全的說,所有的家庭都是如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已婚女性確確實實遇到的困境很多都是如此。
只有進步的思想和文化,才是當代影視題材應該傳播的導向,那些在陳舊觀念裡的裹腳布,早就應該被擯棄。
已婚的女性願意為了家庭無條件的付出,我們該歌頌,但不應該鼓勵女性,為了家庭而放棄自我。
幸福的婚姻,從來都是平等和尊重並存,從來都不是靠「捍衛」得來的,需要「捍衛」的婚姻向來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事業和家庭的衝突,並不應該只靠女人來抉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