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國一家民間機構將其創立的「孔子和平獎」頒給辛巴威總統穆加貝,引來了巨大爭議。這個舉辦6屆僅有1人願意領取的獎項,究竟是怎樣的一出「鬧劇」?
今年9月底,中國一家名為「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的民間機構宣布將其評出的2015年第六屆「孔子和平獎」頒給辛巴威總統穆加貝,以表彰他推動非洲的和平事業。此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在網上「炸開了鍋」,這個存在爭議5年之久的獎項也再一次被推向輿論風暴中心。
穆加貝在國際上飽受爭議,甚至被西方國家稱之為「獨裁者」。現年91歲的穆加貝擔任辛巴威總統一職已長達28年。
對於這位非洲政治強人,「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的評委們認為,穆加貝自1980年代「擔任辛巴威總統以來,克服重重困難,始終致力於構建國家政治經濟秩序,造福辛巴威人民,並大力支持泛非主義和非洲獨立」,因而授予其第六屆「孔子和平獎」。
拒領獎的「尷尬」
穆加貝獲得「孔子和平獎」不僅在國內廣受人們質疑,也在西方國家中引發了巨大的爭議,該不該頒獎給穆加貝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焦點。
然而,經過近一個月的爭論,事情並未逐漸平息,反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0月26日,據辛巴威媒體《News Day》報導,辛巴威總統發言人表示,因該獎項公信力存疑,且與中國政府並無關聯,穆加貝拒絕接受「孔子和平獎」。一時間,國內外媒體紛紛轉載、報導,這一消息讓該獎的設立機構「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處在尷尬的境地。
按照「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公布的議程,「孔子和平獎」的頒獎儀式將於12月9日在北京大學博雅國際酒店舉行。有媒體報導稱,此次「孔子和平獎」的獎金或將達到50萬元人民幣。
據《環球時報》報導,「孔子和平獎」評審委員會顧問劉志勤表示,此前曾與辛巴威駐華使館人員溝通穆加貝可能獲獎的情況,大使表示「很高興」、「很歡迎」。劉志勤稱,希望穆加貝能接受這個獎項,通過朋友或者領事館代領都可以,但如果不接受也能理解。
界面新聞記者查閱「孔子和平獎」歷屆的頒獎情況發現,拒領「孔子和平獎」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從2010年該獎項被設立後,到今年12月已舉辦至第6屆,卻只有一人願意領獎。
前5屆「孔子和平獎」獲獎者分別是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中國佛教協會前會長一誠法師以及前古巴領導人卡斯楚。
其中,首屆獲獎者連戰對該獎並不知情,也未出席頒獎儀式,主辦方安排了一名小女孩代連戰領取獎項;第二屆獲獎者普京也對此保持沉默,當時該獎項還被俄羅斯媒體認為「一文不值」,最終主辦方安排了俄羅斯留學生代為領取。其餘的獲獎者除了一誠法師外,均拒絕領獎。
「孔子和平獎」由誰設立?
從眾多獲獎者不願意領取「孔子和平獎」的表現來看,該獎並不受人歡迎。但是,如此神秘的獎項到底是由誰設立?主辦方又有什麼背景?
根據公開資料,「孔子和平獎」最初在2010年由「文化部中國鄉土藝術傳統文化保護部」打著文化部的旗號創辦,創始人是一個被介紹為詩人名為譙達摩的人。而在此之前,《環球時報》曾發表一批評論《中國要設立「孔子和平獎」》,有人猜測譙達摩創立「孔子和平獎」的靈感來源於該文章。
該主辦機構稱,「孔子和平獎」評選對象為「停止正在發生的戰爭或暴力行為,對將要發生的戰爭危機或暴力行為進行斡旋化解、為裁減和銷毀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做出傑出貢獻的世界各國的機構和個人」。
「孔子和平獎」的評委主要是由國內部分大學學者、藝術和文學界人士,以及商界人士擔任,其中第六屆「孔子和平獎」的評委共有76人,而每一界的獲獎者均由這批評委投票產生。
實際上,「孔子和平獎」從首屆開始評選以來便一直備受爭議。2011年9月,第二屆的評選開啟後,「孔子和平獎」被文化部叫停,稱評獎活動「正在籌備尚未報批」。戲劇性的是,同年10月,該獎主辦權轉給在香港註冊成立的「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正是由譙達摩註冊,譙達摩真名為「譙偉」,「孔子和平獎」的評選得以繼續進行。
自2011年中國文化部首次表態不承認該活動以來,中國政府部門多次與「孔子和平獎」以及主辦機構撇清關係。10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孔子和平獎」與中國政府沒有關聯。
「鬧劇」與商業性質
「孔子和平獎」之所以在國內甚至國際上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該獎項的評選帶著鮮明的政治傾向。如俄羅斯總統普京、前古巴領導人卡斯楚和辛巴威總統穆加貝,這些人都對西方國家在政治上持著對立的態度。
此外,質疑的人普遍認為「孔子和平獎」缺乏公信力。2011年以前,「孔子和平獎」打著文化部的旗號,使得獲獎結果備受關注,但隨著文化部和外交部澄清中國政府與「孔子和平獎」的評選無關時,其公信力便受到了巨大的質疑。
「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自稱是一個純粹的民間學術機構,「孔子和平獎」將始終堅持民間性、學術性、世界性,為人類和平發展做貢獻。不過,隨著該事件的發酵,有民眾開始關注到「孔子和平獎」背後的評選機構有著商業性質的嫌疑。
每一屆「孔子和平獎」的評選,除了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主辦方之外,承辦方則由其他企業擔任,界面新聞記者發現,自從2013年開始,頻繁出現在承辦方位置的是「北京和為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全國工商註冊備案資料顯示,北京和為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7月,經營範圍包括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承辦展覽展示、市場營銷策劃等。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投資人名為「譙偉」,正好與譙達摩的本名一樣。此外,該公司與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關係尤為「親密」,很多活動都是由該公司承辦。
處在輿論漩渦中心的「孔子和平獎」的真實面目究竟是怎樣的,背後是否有著商業利益,這個謎團只有等時間來解開。
《新京報》10月28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指出,「孔子和平獎」每次都打著「中國」的幌子,冒用孔子的名義,評選過程和評委也都是草臺班子、江湖氣十足。而最後不僅圍觀者不「買單」,獲獎者也不情願。饒是如此尷尬,「孔子和平獎」卻堅持到了第六屆,今年一起搭售的還有所謂「第三屆孔子藝術獎」。看來在這個追名逐利的時代,「過街老鼠」也能找到盈利模式。
評論認為,對「孔子和平獎」,我們應該一笑了之,不讓少數人的鬧劇放大影響。要使「孔子和平獎」不再混淆視聽,關鍵要讓更多人認識到它的「真面目」。比如西方媒體若知曉它的性質,便不應大做文章。而更多國人了解情況之後,它就再難隨意代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