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的銅像,在遼寧鐵嶺的文化廣場樹起來大概有十年左右了。其間因為日曬雨淋,整個像有些破損,不過就在2019年銅像又重新翻新,如今又以一個全新的面貌示人,顯得光彩亮麗了很多。
不過就在趙本山銅像樹立的初期,就有不同的看法出現:趙本山作為一個小品演員,尤其還是一個在世的演員,有沒有資格在公共場合樹立起一個像?這是不是一種不合時宜的過分崇拜?
趙本山本人這幾年也歷經了風雨沉浮,個人聲名相對於十幾年前的風光已經回落了很多,不過銅像依然在那裡站著。有些尷尬,但也有些風採。
多少有些不合時宜
首先來看,趙本山銅像該不該樹立。
我們平時看到的,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立像?領袖,偉人,歷史人物,科學家,文化名人和演員也有資格立像,但一般來說都是在那個人去世之後,社會公眾出於對他事業的紀念才樹起像來。很多具有影響力的演員都留有立像或者半身像,但如果這個人還在世,他的像基本上是看不到的,這不符合大眾對文化名人立像的習慣。
立像的基本原則,大概是這個人已經去世,全社會對此人蓋棺定論,認定他的一生功績值得肯定,因此專門立像以示紀念和銘記,讓後人永遠不忘。但如果這個人還在世,全社會對他的評論還未完全形成統一,或者至少還存有爭議,那就不太適合立像。
還不僅是對公眾,對於那位名人當事人來說,在世立像似乎也是一種不吉利的舉動,像是一種帶有好意的冒犯。
從這些角度來說,鐵嶺為趙本山立像多少有些不太合適。趙本山對於鐵嶺的意義和貢獻幾乎眾所周知,鐵嶺市也可以對趙本山本人表示感謝,但不一定非要通過立像這樣的形式。因為這不管是對於公眾還是趙本山本人,都可能造成誤會。當然,趙本山是不是完全樂意我們不得而知。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趙本山銅像確實立了起來,而且一立就是十多年,其間還進行過修復翻新。
沒有太多負面影響
如果從給予理解的角度說,只能說只要鐵嶺的公眾能夠接受,趙本山本人也不覺不妥,不產生負面社會影響,這個銅像既然立起來就可以繼續樹立下去。
況且這個銅像就樹立在鐵嶺的文化廣場,大概是很多市民進行健身和跳廣場舞扭秧歌的地方,這倒是與趙本山的民間藝術形象比較符合,因此也就顯得不那麼違和了。
相信對於大部分市民來說,他們不認為趙本山的銅像立在那裡,就代表著公眾的一種崇拜,而更多應該是一種自己人的親和。
還是那個趙本山
趙本山的銅像形象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戴著破帽子身背三弦的舞臺形象,這是鐵嶺人熟悉的趙本山,是讓他們一看就感覺踏實的趙本山,因此這樣的像樹立在那裡,好的影響應該是大於不好的影響的。
儘管這幾年趙本山不像過去那樣風光,但在鐵嶺人的眼裡,那還是那個穿著舊衣服,唱著二人轉,演著小品的趙老蔫兒。銅像,既然樹起來,就這樣一直樹立下去吧。
#趙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