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6日
除了黑龍江省外
中國30個省份公布上半年GDP數據
在疫情的衝擊之下
各省份GDP格局又有哪些變化?
居民收入榜上誰又傲視群雄?
一起來看最新榜單
↓↓↓
30省份上半年GDP。製圖:李金磊
GDP總量:江蘇縮小跟廣東差距
從GDP總量來看,前三強的格局沒有變化,依然是廣東(49234.20億元)、江蘇(46722.92億元)、山東(33025.8億元)。
不過,也有一些微妙的變化悄然發生。那就是作為外貿大省的廣東受疫情衝擊更大,上半年GDP同比下降2.5%,而江蘇實現正增長0.9%,兩者GDP差距明顯縮小。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江蘇GDP跟廣東的差距為3737億元,而今年上半年這一差距縮小到了2511億元,江蘇一下子縮小了1200多億元的差距。
跟2019年末相比,福建、安徽的排位有所提升,福建由第8位上升到第7位;而安徽更是擠進了前十,由第11位上升到了第9位。
湖北、上海的位次有所下降。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湖北,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9.3%,位次從2019年末的第7位,回落到上半年的第10位。上海則掉落前十,排名第11位,其上半年GDP為17356.8億元,同比下降2.6%。
GDP增速:15省份實現由負轉正
從GDP增速來看,30個省份中,有16個省份是正增長。
其中,西藏上半年GDP為838.38億元,同比增長5.1%,比全國增速高出6.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一位。
西藏GDP增速表現突出,其一季度GDP增速是全國唯一的正增長。這跟西藏只出現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率先復工復產有很大關係。
新疆上半年GDP增速為3.3%,位居第二位。貴州和甘肅上半年GDP增速為1.5%,並列第三位。
另外,還有15個省份經濟增長實現了由負轉正,分別是江蘇、浙江、四川、福建、湖南、安徽、江西、重慶、雲南、廣西、貴州、寧夏、青海、甘肅、新疆。
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來自國家統計局
從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停擺
到復產復工逐漸推進
雲南0.5%的增速「來之不易」
雲南的小夥伴們對此感同身受
↓↓↓
7月24日8時30分,昆明雲南海埂會堂大廳裡。在正對入口處,4個4米長、2.8米高的展板一字排開:《2020年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39個大類行業增速表》《2020年上半年全省各州(市)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表》《2019年以來全省主要經濟指標增長趨勢圖》《2020年上半年全省11個重點行業投資完成情況表》,醒目地展示給前來參加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的與會者們——上半年,雲南主要經濟指標出現大幅回暖,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由負轉正,經濟發展延續復甦態勢,持續向好、長期向好趨勢明顯。
在省委全會上曬出經濟成績單引人矚目
疫情大考,百業艱難。今年一季度,雲南GDP增速-4.3%,隨後便拉出一條上揚的曲線——二季度同比增長4.8%,較一季度回升9.1%,展現出雲南經濟的韌性和潛力。上半年,雲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129.77億元,增速扭負為正,同比增長0.5%,高於全國2.1個百分點。
看似簡單的數字,是迎難而上的收穫,是奮力拼搏的成果;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下,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結合起來一體部署、一體落實,搶先機、應變局、強統籌,為促進雲南高質量發展所涵養的底氣和夯實的根基;是雲南各級幹部和各族群眾謀發展、求發展付出的艱辛努力。
0.5的增速
是雲南一產二產三產攜手努力所得
這一成績的支撐因素中
飽含了若干令人信心倍增的亮點和動能
「穩」的基礎不斷夯實
全力穩投資、穩消費、穩外貿、穩旅遊、穩經濟,上半年我們在「穩」字上下足了功夫,穩住了雲南經濟的基本盤。
上半年,雲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6.6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10位。
「這是搶抓機遇取得的成績。每一次危機中都蘊含著機遇,誰能夠把握住,就能化危為機。」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楊洪波說。
今年以來,為對衝疫情影響,國家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雲南統籌謀劃了一批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標誌性重大工程,形成以基礎設施「雙十」重大工程、「補短板、增動力」省級重點前期項目以及「四個一百」為主的項目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會同相關部門加強政策研究和項目儲備,積極爭取抗疫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取得新的突破,由此推動了一大批儲備項目轉化落地。
烏東德水電站大壩工程全線貫通 許健 攝
楊洪波說,這使我們有機會解決一些多年來苦於資金困難而未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讓我省可以全面推進沿邊高速公路建設,對於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維護邊疆穩定等意義十分重大。
上半年「五網」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能通全通」在建項目加快推進,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紮實推進,烏東德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滇中引水工程建設進度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實施……各項工作紮實有效推進。
中老昆萬鐵路元江雙線特大橋合龍 姚巍 羅陽 攝
經濟運行晴雨表回暖,全省工業用電量逆勢增長。在對外輸出電量減少接近30%的背景下,全省工業在新增產能帶動下用電量增長10.1%,增速名列全國前列。上半年,雲南省全社會用電量增長7.8%,全國增長-1.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9.1個百分點。
上半年,文山鋁業、神火鋁業、陸豐隆基等一批綠色鋁矽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綠色鋁投產運營產能68萬噸,綠色鋁和綠色矽的工業增加值合計增長58%。「我們十分看好雲南綠色鋁發展前景。」談及在雲南的發展規劃,雲南神火鋁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劉永俊說,下一步,雲南神火還將配套建設碳素、鋁精深加工、氧化鋁及集信息流、資金流、資本流等為一體的智慧物流園區項目,積極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綠色鋁和綠色矽拉動的電力需求以及自身達產後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將形成保持雲南省工業基本面良好的關鍵新動能之一。」省工信廳副廳長浦麗合說。
省能源局局長王正英介紹,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的烏東德電站將與下遊的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電站一起構築起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完全投產後,將有效提升清潔能源在全省能源供給中的比例,為雲南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奠定堅實基礎。烏東德、白鶴灘兩座電站都將預留一定比例的電量在雲南,支撐雲南綠色載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業生產趨穩回暖,支柱產業快速增長。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比5月份加快8.3個百分點。傳統產業表現不俗,菸草產業發揮了積極增長「壓艙石」作用。八大新興產業蓄勢發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效果顯現。
普洱打造生態茶園 普洱市委宣傳部供圖
「綠色食品牌」閃亮登場。1月至5月,全省農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21.7億美元,同比增長4.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9個百分點,其中農產品出口15.5億美元,佔全省出口總額的35.5%。夏糧再獲豐收,生豬產能持續恢復,現代特色農業培育取得新成效,上半年,我省農業生產健康穩定發展,為保全省糧食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
「上半年全省農產品出口逆勢增長。」省商務廳廳長趙瑞君在介紹進出口形勢時特別強調,高原特色農產品影響力不斷增強。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綠色食品牌」,創建一批「一縣一業」示範縣、特色縣,加快認證「三品一標」,高原特色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大幅提升。據統計,去年底,我省農業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提高到1.6∶1。與此同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全面提速、蓬勃發展,助力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騰衝至隴川高速公路 雲南省國資委供圖
「好消息!雲南又一條高速路將通車。」一段時間以來,這樣的新聞頻頻出現,宣告縱橫交錯的雲南路網不間斷地愈發四通八達,以「能通全通」「互聯互通」工程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全省快速推進。
緊抓重大項目,築牢經濟「壓艙石」。雲南省在全國範圍內較早實現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全面復工復產。目前,「雙十」重大工程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58%;公路建設投資繼續穩居全國第一位,預計年底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將超過9000公裡;鐵路建設投資同比增長25.67%;水利投資同比增長21.5%,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
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邱江介紹,今年以來,全省交通運輸部門化疫情之「危」為發展之「機」,用好國家支持「兩新一重」、特別國債等國家逆周期調節的有利政策,全面提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有效投資,上半年實現了目標過半、任務過半。在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同時,全省交通運輸部門將聚焦交通運輸短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把單一注重補短板轉變到補短板與提質增效並重的發展方式上,全力打造人民滿意交通,為雲南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好先行、提供支撐、做好服務。
「保」的底線更加牢固
以精準有力的政策調控對衝疫情影響,上半年我省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緊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先後出臺了穩增長22條、促進外貿穩增長12條、擴大有效投資18條、支持實體經濟發展17條、支持文旅產業應對疫情18條、穩就業17條等一系列政策,打出政策「組合拳」,推動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全力促進經濟回升向好。
為了讓好政策出得來,需要的人接得住,全省各級相關部門抓實政策抵達的「最後1公裡」,讓更多項目和企業在政策的及時雨中獲益。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常務副州長賀勇介紹,當地採取「四步並行」全力做好復工復產政策宣傳工作,組織梳理了國家和省裡今年以來出臺的政策文件,匯總形成政策清單並創新宣講方式,從發改、財稅、銀行等多部門抽調人員組建4個政策落實宣講團,赴各縣(市)開展復工復產政策宣講,共召開宣講會8場次,參會人數達820餘人,參會企業人數佔總人數的57%。
做好群眾生命健康守護神。上半年,雲南省在衛生健康領域史無前例超強投入,在全國率先實施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機構核心能力「雙提升」工程。
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逐步建立。據介紹,雲南省疫情防護物資產業鏈建設步入正軌;各級財政籌措下達疫情防控防治資金25.43億元,下達邊境疫情防控補助資金2.76億元;根據「雙提升」工程任務,我省籌措80.14億元資金,確保每個州(市)都有1所傳染病醫院,每個縣級綜合醫院都有1個規範標準的傳染病科,形成以省級為龍頭、州(市)級為骨幹、縣級為基礎的疾病預防控制網絡……重大疫情、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和救治體系加快補短板、強弱項。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開年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我省組織開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總攻行動,將剩餘脫貧攻堅任務和鞏固脫貧成果一起抓,集中力量向最後貧困堡壘發起總攻。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截至6月底,貧困地區「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剩餘44.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29個貧困村、9個貧困縣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到今年底,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可期。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役中,資金不斷傾斜助力,我省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並取得新進展。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主任倪立介紹,省農信社在普惠金融、減費讓利方面創新工作模式,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在貧困地區紮實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評定,全力助推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疫情發生以後,我省出臺穩增長22條,從援助企業穩定工作崗位、託底就業困難人員、關注關心重點群體就業三個方面來做好穩定和促進就業工作。
貢山縣組織輸送勞動力赴珠海務工 雲南省扶貧辦供圖
2月底,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緩解,省人社廳疫情防控與返崗務工「兩不誤、雙推進」,組織免費專列、專車,「點對點」開闢綠色服務通道,讓返鄉農民工有序、快捷返崗就業。5月19日,雲南省宣布面向全國招聘4.28萬名高校畢業生,補充全省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和醫療衛生人員,千方百計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6月,雲南穩就業再出實招,從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促進農村勞動力安全有序轉移就業、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強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推進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強化組織保障和工作責任等6個方面,提出了17條「硬核」措施。上半年,我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8.23萬人,共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494.06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20.79萬人。
「進」的動能不斷提升
科學研判「形」與「勢」,辯證把握「危」與「機」,省委、省政府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牢牢把握政策機遇期、窗口期,在穩健前行中集聚發展的新動能。
「新基建」強勢起跳。上半年,我省數字經濟等新動能快速發展,通信、計算機和其他電子產品製造業增長57.2%,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個百分點。
北汽新能源汽車生產車間 雲南省工信廳供圖
就在今年上半年,全省首臺國產天玥計算機,浪潮「雲南造」PC機、伺服器,北汽昆明新能源汽車成功下線,區塊鏈中心正式掛牌,聞泰5G智慧型手機、紫光芯雲等項目加快建設……我省長期處於產業鏈中低端的狀況正在逐步改變。
省數字經濟局副局長李志華介紹,為推動「新基建」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雲南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2年)》,啟動實施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計劃投資3776億元,力爭用3年時間,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旅遊、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各州(市)積極布局「新基建」。昆明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各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的昆明市「新基建」工作小組,圍繞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及物聯網、「智慧+」基礎設施、新能源充電樁等「新基建」重點領域,編制了《昆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實施方案》。昆明市市長王喜良介紹,截至6月底,5G基礎網絡、中關村·電子城項目(昆明)科技產業園、浪潮國產化整機伺服器生產線等「新基建」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64億元,三大通信運營商在昆明投資建成5G基站4000餘個,今年計劃再建設6000個,實現昆明主城5區5G信號連續覆蓋。
中國移動雲南公司等企業在推進5G、數據中心等建設的同時,強化深化實施「5G+」計劃。如聯合昆明船舶打造首家「智能製造5G應用創新基地」;與雲南神火鋁業合作在文山開工建設雲南首個5G+邊緣計算數位化工廠;聯合中交雲南高速、雲南公路聯網啟動雲南首個5G智慧高速創新實驗室,探索5G車路協同應用等。
新業態快速發展。上半年,雲南線上消費強勁,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增長89.9%,新產品消費旺盛,通信器材類增長20.9%,智慧型手機類增長32.6%,新能源汽車增長16.4%。網絡直播火遍城鄉,助力消費扶貧和雲品出滇。中石化雲南石油分公司黨委書記楊惠明介紹,中石化發揮好中央駐滇企業作用,承擔了19個縣(市、區)20個村的脫貧任務,開展6場電商直播,推介大理、臨滄等地的扶貧商品,在全省易捷店設立專櫃銷售雲南特色產品,一年實現上億元的銷售額。
在2020年上半年全省各州(市)交出的成績單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分數名列前茅,取得了GDP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增加值等5個指標全省第一的好成績。德宏州委書記趙剛介紹,德宏州一直堅定信心、咬定目標促發展。圍繞全州「一年重點突破,兩年實現重點發展,三年翻一番」目標積極謀劃並推動1200個、涉及總投資4000多億元的重點項目建設,實現了招商引資全省前三的好成績。在工作中注重突出重點、揚長避短,做好沿邊開發開放先行區以及特色產業集群的探索。同時,多措並舉、動真碰硬抓環境,做到一般企業3天完成工商登記手續。
夯實「穩」的基礎
牢固「保」的底線
提升「進」的動能
雲南積勢蓄勢謀勢
識變求變應變
緊抓擴大內需
布局「新基建」發展新經濟等機遇
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
於變局中開新局
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新聞社、雲南日報、雲南發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