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泉教授為李爽、王東雋等新老學生高歌
2014年11月20日晚,中國音樂學院階梯演奏廳座無虛席,室外初冬的寒氣亦無法阻擋來賓們對此次演唱會的熱情與期盼,一年一度的馬金泉教授師生演唱會如約而至,熱情的觀眾饒有興致地欣賞了為時兩小時零三十分鐘,涵蓋德、意、俄、中四種語言的30首藝術歌曲。
馬金泉是我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九三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馬金泉教授始終認為,聲樂表演專業的學習成果,最終是要在舞臺上呈現。每年,馬金泉教授都會不辭辛苦地帶領學生舉行一場有主題的師生演唱會,這無疑是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次次寶貴的舞臺實踐機會,更讓我們感受並看到其在教學中的敬業之心、奉獻之舉。
今年的師生演唱會形式新穎、別具一格,可謂是國內首次室內情景中外藝術歌曲演唱會的一次大膽嘗試。此次演唱會,一改往常的「身著禮服」之常規,演唱者身著生活中的服裝,聚集到馬金泉教授的「家」中,上演「沙龍」演唱會。舞臺之上,鋼琴、沙發、掛曆、衣架、綠植,以及「客廳」圓桌上玻璃魚缸中歡快遊動的金魚……舞臺上每一處的設置都洋溢著「家」、「室內」的溫馨和舒適,這也正好契合了「藝術歌曲屬室內樂」的思維;參演者的上場,以及場上的活動輕鬆、真實,細微之處可見此次演唱會的獨特與策劃者的良苦用心。在曲目的挑選和演唱者的安排上,體現出了馬金泉教授師門一貫的「傳、幫、帶」優良作風,每次演唱會馬金泉教授和一部分已經畢業,現在國家專業院團和院校「挑大梁」的學生都參與其中。馬金泉教授認為,教師示範性的演唱是「為人師表」的重要部分,他的一馬當先的引領者精神為學生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形象。演唱會上,馬金泉教授演唱了《家》、《致音樂》、《被禁止的音樂》,讓到場的聽眾和弟子們贊口不絕;男高音歌唱家、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爽,男中音歌唱家、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系聲樂導師王東雋以及女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畢業的優秀研究生杜兵等傾情加盟此次演唱會,分別帶來了《可愛的中華》、《請別忘了我》、《大江東去》、《基督復活》、《我的深情為你守候》等經典之作,給師弟、師妹們起到了表率、示範的作用;在讀研究生李德永、金晶、王蘭芬、曾曉峰、姜虹,送上了《你在我心裡 在我懷中》、《白雲故鄉》、《小夜曲》、《紅土香》、《煙囪清掃夫》、《說給大海》、《鬼火》、《憶秦娥 婁山關》、《瑪萊卡萊》等為大眾所熟悉、喜愛的旋律;本科生徐藝涵、王嘉美、曹芸萱、多裘晟、馬驍及一位跟隨馬金泉教授學習聲樂的高中學生為大家帶來了《死神與少女》、《古老的歌》、《搖籃曲》、《茶山新歌》、《藍色愛情海》、《鱒魚》、《思戀黃河》、《致星辰》、《啊,我甜美的希望》、《松花江上》、《告訴我,瑪麗猶》等曲目。雖說是演唱會,但對於在校的學生們和將要進入音樂學院學習的學生來講更是他們專業學習上的一次積極的實踐。
常年來,馬金泉教授除了為學生在舞臺實踐方面創造機會的同時,在「因材施教(學生本體材料和聲樂教材材料)」方面頗費心思。從馬金泉教授指導的研究生的研究內容方面我們便可以看出一斑,他所指導的研究生,研究方向十分清晰,諸如《威爾第藝術歌曲與威爾第歌劇詠嘆調演唱上的同異》、《託斯蒂聲樂作品在聲樂訓練中的作用及演唱風格把握》、《中外民歌演唱風格與用聲》、《德法藝術歌曲與中國詩詞藝術歌曲的風格與聲音雕塑》等等。就是對本科生,馬金泉教授一樣是為孩子的未來絞盡腦汁地傳授將來能「適應社會需要」的聲樂技能。學生們說,馬教授是嚴師,跟他學習不努力是不行的,特別是他批評學生不留情面,但走過來後發現,他是對的。現在,學生們緊緊跟著馬教授奮發學習,不願放棄任何一次聲樂課和實踐機會,大家覺得能遇到這樣一位有能力、負責任的老師真的很幸福。
談及藝術歌曲,馬金泉教授說:「在高等音樂藝術院校的聲樂教學中,藝術歌曲的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在國外,不少音樂學院已經從本科三年級起將聲樂專業分類為『音樂會演唱』和『歌劇演唱』兩大分支進行教學,並將其定為培養方向。進入研究生階段,更是明確地將聲樂專業分為『音樂會演唱』和『歌劇演唱』兩個專業。這兩個專業的劃分,就是以藝術歌曲或是歌劇演唱為專業方向。在我國,這種分類剛剛起步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的研究生課程,而其他音樂院校依然是呈『藝術歌曲、歌劇教材混合使用,聲樂人才混合培養』的狀態,各自尚沒有形成一個學科。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藝術歌曲是詩歌與音樂(鋼琴)及人聲的組合,由三者共同表現完成的一種音樂形式。藝術歌曲其稱謂是因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歌曲創作而確立,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繼舒伯特之後,舒曼、克拉拉舒曼、勃拉姆斯、沃爾夫等,更使得這一音樂表現形式有所發展。藝術歌曲以他精緻的結構,詩歌與音樂的融合為諸多歌唱家青睞,不少歌唱家為之一生奮鬥,成為了藝術歌曲演唱的專門家。進入十九世紀,英、美、俄等國的作曲家們雖也創作了諸多藝術歌曲,而著稱於世的仍是德奧及法國藝術歌曲兩大流派。在中國,嚴格意義上的藝術歌曲,多指中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肖友梅、劉半農、黎錦輝、趙元任、青主、黃自、賀綠汀等詞曲作家創作的獨唱聲樂曲,如《叫我如何不想她》、《問》、《我住長江頭》、《玫瑰三願》、《嘉陵江上》、《花非花》、《大江東去》等等。而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今創作的大量歌曲,雖其中不乏有嚴格意義範疇的藝術歌曲,但更多的是那些為了『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和推動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歌頌黨和人民、祖國山河以及改造人們思想、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等的『有一定藝術性或相當藝術性的』創作歌曲。隨著社會及中國國情的發展,中國藝術歌曲的概念範圍被擴大、藝術歌曲的創作已經遠離嚴格意義上的藝術歌曲的定義,向著歌詞口語化和旋律易上口、易記憶化,以及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方向發展。然而,中國的音樂藝術院校藝術歌曲聲樂教學,基本上還是堅守在那些有著學術價值和聲樂藝術價值的、傳統意義上或曰嚴格意義上的藝術歌曲範圍之內。但不可無視的是,堅守傳統和與時俱進,以及創新發展的藝術歌曲創作、教學和教材選擇日顯活力」。
欣聞馬金泉教授要舉辦這次演唱會,剛剛結束中央歌劇院「高雅藝術進校園」國內巡迴演出回到北京的男中音歌唱家、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立民先生熱情加盟,演唱了古曲《滿江紅》和穆索爾斯基的藝術歌曲《跳蚤之歌》。擔任演唱會鋼琴伴奏的是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的鋼琴演奏家、藝術指導劉崇詢老師和專程從河南前來助陣的青年鋼琴家、藝術指導赫媛媛老師。
演唱會在《祖國,慈祥的母親》的合唱聲中結束,我們期待著「2015』馬金泉教授師生演唱會」的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