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OP海賊王論壇上校的金魚Orz原創發帖,請勿轉載。
-
在很多討論中看到讀者對兩年草帽團角色塑造,特別是山治的不滿,一是主角團戲份太少,二是人物刻板化,三是圍繞山治相關的一些爭議。我想從通俗作品創作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產生這些批評,以及如何看待。
因為不會看到論壇所有的帖子,所以如果下文觀點是重複陳舊的,純屬巧合,沒有抄襲。姑妄聽之,歡迎指正批評。
——————
首先提一個可能很多人比較熟悉的概念:「人物弧光」。簡單來說,文藝作品創作中主要有兩種人物塑造方式,一是角色出場和退場時基本是一樣的,沒有觀念性格等方面的變化,二是相反。
另一個相關的概念是圓形人物和扁形人物。前者是多面體,有很複雜的人性,後者可簡稱為標籤化角色。
人們一般認為能寫出人物弧光的、創造出圓形人物的文藝作品是更高級的。但這其實是一種精英文學視角的傲慢,人物塑造和作品的整體風格、創作訴求相關,不能一概而論。
《紅樓夢》寫出王熙鳳、薛寶釵這些爭議很大,極其複雜的角色,固然是非常偉大的。但福爾摩斯從登場就睿智聰明孤僻正直,一開始就是完整的,也同樣是偉大的角色。笑傲江湖裡令狐衝是成長的、圓形的,小師妹就是扁形的、標籤的,但都塑造得很好。
所以標籤化不是負面的,通俗作品、類型作品中尤其常見。標籤化角色讓讀者迅速入戲,看懂劇情,特別適合用來表現配角。
尾田是很認真的作者,即使是配角也會塑造人物弧光,比方貝拉米。我個人認為路飛其實弧光不是很明顯,因為除了小時候,他一出海在人格上就是完成時狀態了。索隆、甚平、布魯克、弗蘭奇也都差不多。喬巴和烏索普可能之後還有重要的成長劇情沒有表現到。(人物成長不明顯不等於他是扁形人物)。
弧光明顯的角色是羅賓、娜美和山治。
因為羅賓在司法島的重要地位,她的變化是最明顯的,草帽團拯救和接納了她,後期羅賓是一個很舒展自由快樂的狀態。
娜美我個人認為是有的,不能說是她成長了,而是尾田展現了她新的或者說很少展現的一面,分別是泡泡到出兩億也要救凱米、魚人島原諒甚平和最近的女忍誓言,都是很精彩的表現。
山治一開始也是完成角色,可能這也是多數粉絲喜歡兩年前山治的原因。留下了智將、三大戰力、騎士道之類的標籤。但尾田應該想讓他有更大的成長吧,所以有了蛋糕島。
隨著山治童年經歷的補完,他不完美的那方面表現出來了。可以說是沒自信、缺愛或者犧牲癖,也可能有其他觀點,總之蛋糕島是一個表現山治弧光的機會,讓他從犧牲癖成長為更有信念(抱歉不知道怎麼形容,總之是相反的)的內容。
有人認為山治蛋糕島表現和司法島差距太大,其實仔細想想,那才是山治一以貫之的邏輯:我個人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可以犧牲自己闖入龍潭虎穴、要代替索隆去死,也可以犧牲自己讓大媽放過草帽團。
所以說山治年算是補充山治人物弧光的一年。
————————
前面提到「完成」這個詞,就是說角色已經完成了,不需要成長。但是故事的整體劇情還在進展,主角的旅程還沒有結束,如何表現已經完成的角色?
已完成的角色不需要內在衝突了,要使劇情進展,就需要外界施加刺激,角色做出反應,只要符合他已完成時的狀態即可。如果不符合、又沒有合理的情感邏輯說服讀者,就是通常說的「作者ooc」。
對於兩年後這樣劇情衝突強烈、出場人物眾多的情況,草帽團已完成的角色會漸趨標籤化是無可避免的。
比方喬巴是【醫德仁心】【童心】【膽小】,兩年後的主劇情就側重於【醫德仁心】,沒有篇幅表現他像空島時那樣,也想撿樹枝玩的可愛童心了。
索隆是【路痴】【狂戰士(bushi)】【靠譜】【嚴肅】,但其實之前還有冷面笑匠、少年氣的一面,比方空島時模仿泰山的劇情。現在就常常是一個表情嚴肅戰鬥了。
山治是【聰明】【溫柔】【騎士道】【好色】,但其實也有孩子氣的時候,比方喬巴上船前他常常和烏索普、路飛一起胡鬧。後期德島表現溫柔的騎士道,蛋糕島角色完成,到和之國一直沒有重要劇情,但角色出場時又要有個人特色,最容易表現的就是【好色】……
索隆可以一邊行動一邊繼續路痴強化角色,烏索普可以油嘴滑舌撒謊搞笑,但是【聰明】【溫柔】【騎士道】都是需要外界劇情刺激才能做出反應的,所以山五郎麵館打架、救小南子的劇情強化這些特徵,無事發生的時候就只能【好色】了。我作為女性讀者,個人對此是有點不太能接受的。
本周劇情有機會刺激山治了,期待他展現其他方面吧~
也希望讀者吐槽某個點的時候,記得草帽團的大家都是多面的完成體,只是篇幅所限,只能暫時在某個劇情裡凸顯其中一個面而已,並不意味著他/她就只有那一面。
——————
又想到一個很重要的話題,補充在這裡。
我個人認為,對通俗文學、類型作品的讀者來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解方式,叫作「功能」。即某個角色、某個劇情或某個臺詞、某種母題等等,一方面是故事內劇情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在敘事上的作用,後者就是功能。
舉例而言,恐怖片裡作死的角色是為了推動劇情,尖叫的金髮女郎增加畫面的可看性。火影裡自來也的功能是「導師」,他的退場是為鳴人的獨立成長讓位,也起到煽情功能。這種現象連載作品中很常見,比方劇情疲軟的時候加入新的角色來刺激觀眾。
也可以理解為作者意圖。由於通俗作品要求讀者能明白曉暢地理解作品內容,通常可闡釋空間較小,確定性很強,讀者很容易理解作者意圖。就像類型電影和文藝電影的區別,觀眾看《碟中諜》和看《春光乍洩》的難易度是不同的。多數觀眾可以感受到類型電影敘事時的套路,比方好萊塢電影英雄中途要遭遇失敗,劇情有一個小的低潮,這裡肯定要失敗,不然後面怎麼演?
以上囉嗦這麼多,就是想說明我們在閱讀大多數通俗漫畫時,可以察覺到作者的意圖,也可以體會某些敘事橋段的功能。
但如果作者能力不夠、理解偏差等多種原因,就會引起問題。比方鳴人被吐槽的嘴炮,很顯然,作者不是故意塑造鳴人有嘴炮功夫的,只是想用他的嘴炮表現來突出鳴人同理心強的性格,這是為人物塑造服務的。寧次之死也是,功能性太強行了就導致問題。
回到山治角色理解的問題上,爭議的原因就可以簡單概括為:讀者對山治部分劇情功能的認知偏差。
比方【好色】劇情的功能是搞笑。理解不了哪裡搞笑的讀者就接受不了。
萬年黑點【骨裂】劇情是為了突出維爾戈的強,增加新角色的威壓感,也強調他身份不凡。從敘事角度來說,這段劇情不管是誰遇到他,都要吃癟,即使是索隆或者路飛。就像阿普一招讓索路同時受傷一樣,不是說阿普強,而是為了角色亮相、引起他能力的懸念。
另一個【暴打路飛】劇情,顯然不是為了表現山治對路飛有多狠,而是展現兩個人的精神碰撞,山治的痛苦,路飛的決心,加強矛盾衝突,引出後續劇情。如果山治這裡直接跟著路飛走了,後面劇情就沒法展開了。這裡可以視為英雄之旅劇情中途的低潮,是類型電影的中段。
魚人島【噴鼻血】劇情功能性更強,是為了引出獻血劇情。
本話離開路飛,是為了單獨開副本,要給飛六胞戲份。
如果注意到劇情在敘事角度的功能性,可能會理解很多山治的劇情吧,也會意識到那只是尾田和讀者對於角色功能理解的分歧而已。
end
ps.附上我個人很喜歡的山治的小劇情,他是一個會附和路飛不靠譜想法的人,比烏索普還認真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