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古道鷗翔,槐林飄香,這就是孤島,山東東營河口區孤島鎮。在勝利石油管理局孤島油田東北角緊鄰萬畝槐林的一方油區,一家兩代父、女、子,正如圖示,有著共同生活、工作的足跡。
A2、季林峰, 1945年出生,1965年工作後在物探鑽機班任班長。1975年他來到了曾經放炮勘探過的孤島,在採油四隊中5直採油小站任班長直到1998年退養。這位老石油年年都被評為先進,生活節儉,這是他一直珍藏著的一件老工衣。
A3、這座北極星牌掛鍾,是季林峰、張晉香老兩口的珍愛。這是他們闔家搬到孤島時,花了40元買的第一個大件。雖然家居幾度搬遷,但它一直顯赫地掛在客廳。四十年,時針不停在轉動,見證著孤島小鎮的變遷,講述著這一家石油人光陰的故事。
A4、縫補那件舊工衣的,是老兩口的長女季官英。季官英1969年出生,1985年招工來到父親的採油隊,父女成為真正的「採油工」工友。
A5、中8-5站,一座蘊藏著石油芬芳的採油小站,一座充滿回憶和傳承的採油小站。季冠英手中的這個馬蹄表,是工作那年父親親手遞給她的:閨女,長大了,要樸素為人,要老實做事,規規矩矩去工作。馬蹄表成為這個站的傳家寶,載滿著老石油的期望和寄託。
A6、搖曳的葦蕩,俯仰的抽油機。這個從小在荊紅葦綠中長大的女孩,又在這片葦蕩中走了三十四年。明年即將退休的她,就在這個區塊、就在這片蘆蕩中踩出了一條條巡井小路。這個平凡的採油女工身上,閃耀著父輩們特有的那份倔強和執著。
A7、誰說女子不如男,巾幗也能建功勳。季官英的花樣年華在汗水和奉獻中漸漸遠去,她從一名普通採油女工成長為一名女子班班長,井站被評為管理局「巾幗示範崗」,2006年至2008年她連續三年榮獲管理局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A8、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冬日的暖陽裡,這一抹的火紅,成為荒原上最美麗的風景。一棵樹,一根草,一條輸油管線,荒原萬物都在靜靜聆聽,季官英唱出的那首對於這片土地的深沉戀歌。
A9、採油六區開展的「主題黨日」活動中,特邀這一家兩代三口人同時登臺。他們都曾是隊上的生產骨幹、採油班長,一門三英,精神傳承,「憶傳統、愛企業、創一流」,他們的故事贏得了最熱烈的掌聲。
A10、一張蒼老了的臉龐,一張朝氣蓬勃的臉龐,父子二人並肩而立。時代在進步,這些有知識有文化的新一代採油工,卻不能忘記那些「三老四嚴」的傳統。父親手中的那塊馬蹄表,記載著流年中孤島油田走過的那些艱難而光榮的歷史。
A11、季偉偉是這一門三英中最晚成長起來的班長。在父親和姐姐的影響下,他既有動力又有壓力,他接過了父親和大姐的那份責任和擔當。2012年季偉偉轉崗來到這個區塊,先在大班電氣焊崗位,今年又來到了中8-8站。連天連地的葦草,寒風呼嘯的雪地,那火紅的青春身影,就是擰緊在這片大地的石油脊梁。
A12、身後採油站,眼前抽油機。季偉偉,這位新一代的採油工,繼續在這片最熟悉的土地上,重複著父親和大姐的足跡。 風霜雨雪,路在腳下,他的未來還在遠方。
A13、擁有磐石的毅力,流露青春的陽剛。管鉗、樣桶、抽油機,父子三人演繹著屬於石油的「老三樣」。荒原風從不停歇,就像父親和大姐的叮嚀,時時響在這位石油漢子的耳旁。
A14、這口油井離著故居只有十餘米。右上的照片攝於1990年5月7日,季偉偉四歲,父親四十五歲。再在這口井前合影,兒子已經比父親還要高大。季偉偉摟著父親的肩膀,兒時身邊的父親是一座山,而現在,他已經成了父親的依靠。
A15、曾經的家,曾經的老掛鍾就在這面牆上嘀嗒。一家人相約重回舊居,情愫滿懷,舊事翻湧。那些苦,那些淚,那些貧窮裡的掙扎,還有那激情燃燒歲月裡的最熱切希望。不忘初心,不忘來時的路,才能感恩今天的幸福,珍惜今天的美好。
A16、還是那口井,還是那個站。右上照片攝於1996年,父親季林峰與他的中5直採油站同事合影。而今天的這張新照,他的身邊卻有了同樣一身紅裝的女兒、兒子和兒媳。老人的臉上,洋溢著一份不易察覺的幸福微笑。
A17、小油娃長大了,有了嬌妻,有了自己的小家。妻子崔玉娟也是一名油二代。左下的父親在當時的家居前留影,而今天這對志同道合的小夫妻也一起站在了舊居前合影。望著這片熟悉土地上再熟悉不過的一切,他們的眸中充滿深情和希望。
A18、誰說鐵漢不柔情。季偉偉接過的不光是荒原上的「老三樣」,父親和大姐的忠厚善良美德他也繼承在了家庭生活中。這位高大帥氣的漢子,在家中,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暖男。軍功章,永遠有另一半的一半。
A19、人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但人生卻可以有共同的原點和坐標。他們,共同的原點就是石油,他們共同的坐標就是這個區塊上的這幾個井站。一門三英,他們前後四十年裡的足跡,共同落在了一個採油隊。 依附於這片熱土,擁抱著這片熱土,宛如同心圓,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歌謠迴蕩於茲。
A20夕陽下的抽油機,夕陽裡的石油父子。這,不光是孤島萬畝槐林邊的風景,也是一道光陰裡獨屬於石油的特殊風景!石油如歌,光陰如歌,石油人傳承的故事,是最美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