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隋唐故事有著諸多版本,而在說書人與流傳中也為我們後世人留下許許多多經典的故事,在隋唐「一力降十會」的武俠世界裡,李元霸與羅士信都是以氣力見長的,也有著極高的地位,李元霸便是十三傑之首,而羅士信雖然未列入其中,卻也並非易於之輩,乃四猛之首,這裡邊都有何說法呢?
我們知道,隋唐故事多樣,且不少都是虛構或者說以其他名將為原型的,這一點就需要理清。在《說唐全傳》中,花費了很大了力氣去塑造冷麵寒槍俏羅成,而這是虛構人物,原型正是羅士信,是歷史真實存在的。
自《興唐傳》以後,此中故事更加豐滿也更為精彩,人物刻畫得十分傳神且個個具有鮮明特色,其中就增添了羅士信這位英雄人物,也設置了許多我們現在所知道熟悉的排名,如四猛四絕十三傑,有了這些獨特的排名,使得作品有了更為精彩且討論爭議的點,因此流傳更為廣泛。
四猛之首 當世孟賁羅士信
羅士信又稱「當世孟賁」,是四猛之首,一身氣力所向睥睨,在武藝上那是一馬當先。同為四猛的鐵槍大將來護兒便與羅士信交過手,然而差距卻是很明顯,完全不是同一量級的對手。第一次交手就使得來護兒全然無還手之力,而第二次更是使得來護兒去了西天,240斤的大鐵槍也被人奪了去,四猛之首果然霸道。
就如同奧尼爾一般,原本還需要苦練技巧,可後來卻發現似乎猛獸出擊就可以擊垮一切對手,因此羅士信所說武功上並非絕佳,然而卻依舊在武力上實現全面的碾壓,是裡邊武林好手的陰影人物。在金堤關,雙鏜無敵伍天錫便被羅士信生擒,要知道這可是與雄闊海、伍雲召聯手能夠大戰宇文成都的人物,有資格與宇文成都較量的個個都是好手,然而在羅士信面前一樣吃癟。
十三傑之首 西府趙王李元霸
與羅士信相比,李元霸應當更為人熟知,事實上也更為霸氣。要知道,李元霸被排為十三傑之首,不僅僅是在氣力上的無雙,更是因為擂鼓甕金錘以及絕佳的武藝。晉陽宮比武之時,弱不禁風好似病癆鬼的李元霸卻顯露出來霸氣,不僅僅震撼了楊廣,更是將天寶大將宇文成都胖揍一通,這位名滿天下的少年豪傑第一次感到了無力。宇文成都,大隋第一勇士,此前未遇敵手,碰面李元霸後卻成了人型布偶,只一錘便使得宇文成都難以抗拒。
要知道的是,李元霸的擂鼓甕金錘可是重達八百斤,而師傅紫陽真人更是傳授了無與倫比的武藝,可以說一對重錘砸出了李唐的霸業。在揚州比武大會上,還能夠交手羅士信的雙鏜無敵伍天錫直接被撕碎,而此前抗住了一錘子的大隋第一勇士宇文成都更是在紫金山被兩下錘殺。面對李元霸,各路英豪就如同草叢邊的河蟹,隨手就可以收拾的貨色。
氣力絕佳 武力當先
不用多說,羅士信雖然也是箇中好手,但與李元霸還是擁有著不小的差距,而兩人的共同點皆是氣力大得驚人。李元霸武藝非凡、兵器趁手,馬上功夫也是嫻熟,可以說這方方面面的學習使得李元霸超過了羅士信。
當然即便如此,羅士信還是位居四猛之首,猛便是最好的表現。
事實上,羅士信李元霸在我們現如今的形象實質上是故事而來的,也就是虛構的小說,畢竟李元霸紫金山一戰將185萬錘殺得只剩65萬,這便是小說而非真實歷史的區別了。
因此,羅士信差之於李元霸有一個緣故就是,《興唐傳》乃依據《說唐全傳》而來的,自然前邊排名早已定好,突然混入羅士信一角也就不好安排了。羅士信與李元霸在氣力上不相上下,假若羅士信也擁有武藝與兵器上的優勢,那麼宇文成都也得往後稍稍,排名也就要重新變動。更何況,羅士信要是設定絕佳,其他的一些如姜松也得靠前,如此十三傑也就亂了套。
大粒說
《說唐全傳》是虛構而來,《興唐傳》也是虛構而來,作者寫出小說來不過是為了說書,就如同爽文般,讓底下的聽書人聽爽了聽明白了聽順暢了就成,因此做大的變動無異於另開路徑,性價比也就相應的低了。
李元霸乃十三傑之首,羅士信乃四猛之首,姜松則為四絕之首。
在《興唐傳》中,有著「一猛一傑會一絕」的故事便是談及此三人,羅士信李元霸比拼氣力兩不相讓,姜松一把挑開二人。羅士信、姜松二人之所以未列入十三傑,便是因為此二人乃後來加入的角色,而非武力上的遜色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