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鑑證實錄》,為什麼能成為TVB刑偵劇的裡程碑?

2020-11-17 騰訊網

本文將通過編劇敘事手法、深究犯罪動機、魅力人格刻畫三個層面,

用「複雜關係」、「心理病」、「法醫聶寶言」這三個關鍵詞解讀《鑑證實錄》。

在香港的80年代以前,女性很少出來工作,結婚後就在家裡做家務、帶小孩,也就是粵語裡稱呼的「師奶」。

而到了90年代後期,新時代女性不願意按照上一代的方式生活,她們想要經濟獨立,她們選擇走到社會工作賺錢。她們獨立思考、自由、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而此時TVB將視點瞄準這類女性人群,在90年代後期推出一大堆職業劇,例如《壹號皇庭》、《妙手仁心》,均獲得成功,但其中最特別的是1997年的《鑑證實錄》。

這部劇改變了TVB過往是以男演員為主的局面,TVB嘗試了一次「絕對大女主」,最多筆墨刻畫了一位名叫聶寶言的女法醫。

本劇講述的是警察破獲數宗命案的故事,新穎之處在於是通過物證鑑別,運用高科技查案。

本劇的核心強調的是:只要犯案必留痕跡,所有微小的物證,哪怕是花粉、菸頭、紅白藍塑膠袋、一個牙印都能夠將兇手找出來。

採用法醫驗屍推理+法證化驗判斷+重案組偵查案情三方面講述7宗罪案。

網友曾經開玩笑的說過這部劇有三個特點,分別是——

每起謀殺案都和主角有關、每個兇手都有心理病、所有男性都是為了陪襯一個女法醫。

而這三點恰巧就代表了編劇敘事手法、深究犯罪動機、魅力人格刻畫這三個層面,而這三個層面正是讓《鑑證實錄》成為TVB刑偵劇的裡程碑。

以下文章將詳細說明

一、複雜人物關係的敘事手法

在每一部刑偵劇中基本上講的都是命案,命案大多是一宗接著一宗,死者不停輪換。

有人死,主角警察查案,抓到兇手。就是這三個過程。

觀眾是站在主角警察的視覺上去看命案的偵查破獲的,觀眾對於警察是富有感情的。

觀眾對於死者通常是有一個距離感的,因為死者正面描述的片段太少,觀眾只會覺得又是一個陌生人死了,死得好慘哦,並無其他特別感覺。

但是《鑑證實錄》不同,它劇中的每一個死者都能得到觀眾的代入感。

因為這部劇特別「狗血」,幾乎每一個死者都是和男主女主有關的人。

比如「紅白藍麻袋藏屍案」的死者是男主弟弟的前女友。「繼母被殺案」的兇手是女主外甥女的男友。

可以說是每一個案件的兇手、死者都或多或少的和主角有關。

這也太巧合、太狗血了吧。而這也正是本劇的成功之處。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看過的大多數刑偵劇,每一集出現的死者都是和主角毫不相干的人,主角的任務是查案,查了一宗換下一宗,案件所強調的「詭計」,死者強調的是死得很慘、很離奇。

這樣的「死亡」案件太多就失去特色。觀眾只會覺得「又死了一個,猜兇手吧」。

但《鑑證實錄》讓每一個死者和主角之間都有關係,其實是在和觀眾之間產生「互動關係」。

在第一集,男主角弟弟的女友詠妮出場。

給了她三場特別的戲。

第一場,詠妮在鞋店看到別人在試鞋,直接搶了過來,鞋的尺碼她穿不進去,不過她就是要買。這場戲體現了詠妮的刁蠻、任性。

第二場,詠妮去男友家裡,把剛剛買的不能穿的鞋借花獻佛送給了男友的母親,男友的母親請她吃雞腿,她又將雞腿轉送給被限制吃肥膩食品嘴饞的男友的父親。

詠妮一下子獲得二老的觀眾。這場戲體現她的聰明和心計。

第三場戲,詠妮和男友的上司打網球,不停為男友說好話,希望男友升職。體現她對於愛情和金錢的重視。

這三場戲讓觀眾快速記住了詠妮這個角色,而後在第一集結束,詠妮就被人謀殺了。

詠妮的死迅速引起了觀眾注意,因為觀眾並沒有料到她會死。

這就是《鑑證實錄》的精妙之處,讓每一個主角都和案件有關,甚至會讓重要角色突然死去。

思考一個問題,在主角同樣是警察或法醫的情況下:

主角查了一起陌生的案件,死了一個陌生人。

主角查了一起案件,死的是主角弟弟的女朋友。

這對於觀眾的接受度來說是兩個概念,後者似乎能讓觀眾感覺到和主線有關,藉助主角的魅力給觀眾某種「關聯感」。

《鑑證實錄》將人物的網狀關係用到了極致:

男主角曾家原是個警察,他弟弟是個法醫,他喜歡的人小棠菜是他的下屬,也是個警察。

聶寶言是個法醫,她的姐姐是作家,姐姐幫一個殺人犯寫自傳引出了另一件陳年舊案。

姐姐的男友和一起謀殺案有關,姐姐的女兒的男友是兇手。而聶寶言的前男友也是「海洋被殺案」的兇手。

這些錯綜的關係雖然會讓觀眾感到——也太巧了吧!怎麼主角走到哪,人死到哪。但因為是電視劇,觀眾是能接受的。

而這些複雜的關係也為觀眾帶去了極佳的「代入感」,因為事件都和主角有關,所以觀眾對每一個案件看完後特別深刻。

《鑑證實錄》對於案件的核心定義不是「離奇、匪夷所思」,而是「人物關係之間的情感」。

舉個例子:

看完《倚天屠龍記》後,你可能不記得張無忌用過什麼招式、什麼名字的絕學打贏了誰,但你一定會記得張無忌和周芷若、趙敏、小昭是什麼關係。

在生活中,我們形容某某人和某某的關係,一般會說,他們曾經在一起,他喜歡過她,她不喜歡他。

任何好看的故事能讓人久久難忘和印象深刻,留到最後的都是「人物關係之間的情感」,抓住的都是「情」這個主題。

二、犯罪動機——每個兇手都有心理病

第一宗案件的兇手,對於擦某種香水味的女人特別憎恨,原因是他的老婆之前也擦過這種牌子的香水,他的老婆曾背叛過他。

第二宗案件的兇手從小受到繼母的虐待,而產生心理扭曲,最終殺害繼母。

第三宗案件的兇手因為愛念去做了手術,成為變性人。

第四宗案件的兇手因為老婆偷情而報復、陷害老婆和情人。

第五宗案件的兇手患有臆想症,胡思亂想,覺得某某人可能會對自己不利,而殺死了一個又一個。

第六宗案件的兇手是個會虐待兒子、有暴力傾向的惡父……

所有案件的兇手都是有病的,他們是變態嗎?

不是,他們都是有心理病的人。

在以往很多刑偵劇強調的是作案的「詭計」,例如多麼高明的手法,多麼完美的殺人布局,多麼不可思議的死狀之類。

但《鑑證實錄》沒有,它有兩個層面:

淺層次上是通過細微的證物化驗去還原案件的真相,而深層次上是通過案件去探究兇手的內心。

它強調的是兇手為什麼要殺人,它清晰刻畫出每個兇手的痛苦和他們的心理病。

戀物癖、狂躁症、抑鬱症、精神分裂、人格分裂扭曲等等,它強調了每起案件都是有原因的,這些原因都來自心理病。

這些心理病的成因是恨、是愛,是想不通,是不肯放手。

本劇中給予足夠片段去展現兇手的往事。用傷痛往事和現狀交織,將這些「缺點人物」和不同的「心理病」對應,刻畫出一張張栩栩如生的犯罪者面龐。

他們並非十惡不赦,劇中甚至賜予這些人「同情」,讓觀眾明白,他們都是人,都是有感情的,沒有哪個人天生就是兇手。

《鑑證實錄》改變了以往刑偵劇兇手殘暴、天生殺人狂的形象,拉近了觀眾與「兇手」的距離。

這樣在觀眾日後回憶起案件,本能的會想到——他是由於被虐待而殺人、她是由於受過背叛而走上犯罪的等等。

抓住心理病這一主題,抓住犯罪者的情,是本劇成功的第二要素。

三、魅力人格刻畫——唯一主角聶寶言

如果說《創世紀》裡的葉榮添是很多男生的兒時偶像,那麼《鑑證實錄》的聶寶言讓很多女生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法醫。

為什麼聶寶言這個角色如此成功?因為她成為了無數人「想成為的那個自我」。

在本劇開頭,聶寶言去相親,她和那人握手,當那人得知她是做法醫的時候,差點吐了出來。

這是源自於人的一種偏見,對於法醫職業的偏見。

許多人的觀念是,「我可以接受法醫這個職業,但我不能接受我女朋友是法醫。」

本劇中的大多男性角色對於聶寶言都是不公平的,有偏見的,這也客觀反映出90年代香港男性對於職業新女性的看法。

大多數男性還是保守固執的認為女人在家帶孩子就好,為什麼要工作,工作是男人幹的事。

在劇中聶寶言比任何一個男性都優秀,那些男性的薪水都沒她高,於是男性為了獲得平衡,又拿一些低俗小事開玩笑。

這也是反映90年代香港社會中的大男子主義,男人自認為自己就是要比女人強,而面對比自己出色的女性在心裡不願承認,找各式各樣理由來諷刺挖苦女性。

「無論別人怎麼看我,我亦做我自己,問心無愧。」這就是聶寶言的宗旨。

面對20多年前的殺父仇人出獄,遇到新案件蒙冤的時候,聶寶言能夠做到去公證客觀對待事件,查出真相,還了那人的清白。

仇人問她,我曾經害死你的父親,你現在為什麼幫我?

她說,這是我工作職責所在,同時我父親的死已成事實,你也得到教訓坐牢20多年,我正在試圖學著原諒,學會「放下」。

聶寶言冷靜、理性,面對冰冷的屍體,抽絲剝繭推理出真相。同時她對愛情尊崇「合則來不合則去」,拿得起放得下。

她堅持自己的夢想,忠於自己的想法,勇敢面對不公,不與卑鄙者同流合汙。

她敢作敢言,獨立、堅強,這樣「真我」的性格讓觀眾產生了極大的好感。

90年代後期,香港女性已經不願意婚後在家當全職太太。她們嚮往經濟自主獨立,於是紛紛踏上職場之路。

而「聶寶言」對於很多女性的價值觀、愛情觀、人生觀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本劇播出後,法醫成為了社會的熱門專業。「聶寶言」也成為了無數女孩子們都想進化成的那個理想自我。

《創世紀》用100集,從壞到好,通過一件件事情塑造出了葉榮添。而整部《鑑證實錄》是用所有角色去「襯託」聶寶言一人,成就這一種極度富有魅力的女性人格代表。

結語:

在《鑑證實錄》播出的成功後,TVB開始重視以女性為題材的影片,此後的《陀槍師姐》、《巾幗梟雄》應運而生。

通過複雜結構的人物關係、心理犯罪、聶寶言人物形象三個層面的重點刻畫。

將案件重點立足在「人」和「情感」的層面,讓這部連續劇大獲成功。

同樣值得稱讚的是本劇的片頭曲《留痕》——誰沒有幻真千變的個性,誰獨有慧根事事透澈看清。

片尾曲《追究》——真真假假飄飄忽忽,每刻困惑到淚流,我與你怎去斷定誰屬錯誘,誰人活一生內疚。

在案件中去揭秘、鑑證、化解每一個人的傷情往事,以情說案,是《鑑證實錄》能成為TVB刑偵劇裡程碑的獨到之處。

相關焦點

  • 97年的《鑑證實錄》,為什麼能成為TVB刑偵劇的裡程碑?
    她們獨立思考、自由、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而此時TVB將視點瞄準這類女性人群,在90年代後期推出一大堆職業劇,例如《壹號皇庭》、《妙手仁心》,均獲得成功,但其中最特別的是1997年的《鑑證實錄》。年拍攝的《鑑證實錄》,則把TVB刑偵劇推向了頂峰。
  • TVB經典刑偵劇《鑑證實錄》陳慧珊、林保怡、李珊珊等主演
    本周推薦1997TVB刑偵劇《鑑證實錄》第一部《鑑證實錄》是一部由潘嘉德執導,陳慧珊、林保怡、李珊珊、鍾麗淇、陳美琪、魯文杰主演的香港無線電視刑偵劇。該劇主要講述了女法醫官聶寶言與警探曾家原等人如何鑑定、破案,以及他們之間的感情糾葛。
  • 1997年電視劇《鑑證實錄》
    片頭曲欣賞《鑑證實錄》是一部由潘嘉德執導,陳慧珊、林保怡、李珊珊、鍾麗淇、陳美琪、魯文杰主演的香港無線電視刑偵劇。
  • 《鑑證實錄》20年重聚飆淚殺!當年誰不想成為聶寶言!
    《鑑證實錄》!!不知不覺,原來《鑑證實錄》已經20年!TVB動不動重聚什麼的真是太催淚!《鑑證實錄》在1997年年底至1998年播出期間,瞬間最高46點,平均33點,首周26點,最終周37點年榜。是1998年瞬間最高收視第一位,平均收視第8位。豆瓣上,兩部《鑑證實錄》至今評分絲毫不輸外國神劇。
  • TVB《鑑證實錄》20年再聚首,他們的20年,也是我們的20年...】
    不知不覺,林保怡陳慧珊主演的經典港劇《鑑證實錄》,已經有20年了。近日,劇組20年後後第一次全員重聚了!這波情懷回憶殺值得給滿分。不知不覺,原來《鑑證實錄》已經20年!《鑑證實錄》在1997年年底至1998年播出期間,瞬間最高46點,平均33點,首周26點,最終周37點年榜。是1998年瞬間最高收視第一位,平均收視第8位。 豆瓣上,兩部《鑑證實錄》至今評分絲毫不輸外國神劇。
  • #鑑證實錄#20年重聚飆淚殺!當年誰不想成為聶寶言!
    《鑑證實錄》!!不知不覺,原來《鑑證實錄》已經20年!⤵️⤵️《鑑證實錄》在1997年年底至1998年播出期間,瞬間最高46點,平均33點,首周26點,最終周37點年榜。是1998年瞬間最高收視第一位,平均收視第8位。
  • 《鑑證實錄》20年聚首,當年的TVB留給我們太多經典
    20年?瘋了?!噢,原來是《鑑證實錄》20周年大聚會!林保怡、陳慧珊、陳美琪、李珊珊、劉愷威、陳彥行等等一眾演員,還有導演潘嘉德、編劇賈偉南都出席了這次的聚會,20年後臺前幕後再聚首,可謂十分難能可貴了。
  • 港劇《鑑證實錄》20年再聚首,滿滿都是回憶!
    不知不覺,林保怡陳慧珊主演的經典港劇《鑑證實錄》,已經有20年了。近日,劇組20年後後第一次全員重聚了!這波情懷回憶殺值得給滿分。不知不覺,原來《鑑證實錄》已經20年!《鑑證實錄》在1997年年底至1998年播出期間,瞬間最高46點,平均33點,首周26點,最終周37點年榜。是1998年瞬間最高收視第一位,平均收視第8位。 豆瓣上,兩部《鑑證實錄》至今評分絲毫不輸外國神劇。
  • 《鑑證實錄》20年再聚首,當年誰不愛聶寶言!
    《鑑證實錄》在1997年年底至1998年播出期間,瞬間最高46點,平均33點,首周26點,最終周37點年榜。是1998年瞬間最高收視第一位,平均收視第8位。 豆瓣上,兩部《鑑證實錄》至今評分絲毫不輸外國神劇。
  • 港劇《鑑證實錄》20年再聚首,滿滿都是回憶!
    不知不覺,林保怡陳慧珊主演的經典港劇《鑑證實錄》,已經有20年了。近日,劇組20年後後第一次全員重聚了!這波情懷回憶殺值得給滿分。不知不覺,原來《鑑證實錄》已經20年!《鑑證實錄》在1997年年底至1998年播出期間,瞬間最高46點,平均33點,首周26點,最終周37點年榜。是1998年瞬間最高收視第一位,平均收視第8位。 豆瓣上,兩部《鑑證實錄》至今評分絲毫不輸外國神劇。
  • 深度解析|TVB刑偵劇二十年——從風頭無兩到跌下神壇
    《刑事偵緝檔案》、《鑑證實錄》監製潘嘉德:許多人(包括香港和內地)通過收看TVB的刑偵劇,立志成為警察、醫生、律師、心理專家等專業人士,某種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2》、《古靈精探》、《讀心神探》等類似劇集紛紛走下坡,讓人心痛的同時也可以斷定:那些年曾經引以為傲的TVB刑偵劇,正在逐漸衰落。
  • 港劇《鑑證實錄》20年再聚首,有人退圈,有人重病,有人破了產!
    不知不覺,原來《鑑證實錄》已經20年!《鑑證實錄》在1997年年底至1998年播出期間,瞬間最高46點,平均33點,首周26點,最終周37點年榜。是1998年瞬間最高收視第一位,平均收視第8位。 豆瓣上,兩部《鑑證實錄》至今評分絲毫不輸外國神劇。
  •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張大勇這個帶點驕傲、帶點不羈又心細如塵的角色,讓他一瞬間成為「師奶殺手」。據媒體報導,《刑事偵緝檔案》系列開播後,陶大宇隨劇組做宣傳時,經常被大量師奶粉絲圍住索要籤名及合影機會,場面一度被擠得水洩不通。整個劇集5年內連拍4部,也創下了目前刑偵劇難以逾越的高峰。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 港劇《鑑證實錄》20年再聚首,有人退圈,有人重病,甚至有人破了產!
    不知不覺,原來《鑑證實錄》已經20年!《鑑證實錄》在1997年年底至1998年播出期間,瞬間最高46點,平均33點,首周26點,最終周37點年榜。是1998年瞬間最高收視第一位,平均收視第8位。 豆瓣上,兩部《鑑證實錄》至今評分絲毫不輸外國神劇。
  • 港劇《鑑證實錄》20年再聚首!懸疑劇的標杆,童年的噩夢……
    《鑑證實錄》是1998年瞬間最高收視第一位,平均收視第8位。 豆瓣上,兩部《鑑證實錄》至今評分絲毫不輸外國神劇。一直都八卦聶寶意這個角色是對著亦舒寫的呢——城中知名女作家,未婚先孕……反正,《鑑證實錄》裡的聶寶意表面是專門為別人解決感情問題的女作家,實際是感情與家庭都一塌糊塗。
  • 《鑑證實錄》20年重聚?TVB留給我們的不止一部回憶殺!
    推理、犯罪破案這種類型的劇一直是小編的心頭愛,而TVB的刑偵劇又是類型劇的啟蒙,想當年,刑偵劇一向都是TVB的拿手好戲,《鑑證實錄》《刑事偵緝檔案》《法證先鋒》《洗冤錄》,哪一部不是口碑與收視雙贏?6年的時間,每一部都令人感到新鮮和期待,能讓觀眾如此長情地去追必須是不可多得的好劇!
  • 鑑證實錄排第五
    《使徒行者》堪稱令人眼前一亮的港劇,節奏緊湊,懸念重重,整體水準堪比美劇,播出當年不但以30.5的跨平臺收視率成為TVB年度收視冠軍,而且在內地也非常受歡迎,單日內地網絡播放量突破1億,總播放量超24億,打破了港劇網絡播放量紀錄。2016年,電影版《使徒行者》在內地上映,同樣大受歡迎,收穫了6億票房,此外,網劇《使徒行者2》也在籌備當中。
  • 花式盤點TVB經典刑偵劇TOP10
    02  《潛行狙擊》「Laughing哥」成為傳說  首播:2014年   監製:莊偉健  主演:黃宗澤 / 謝天華 / 陳法拉 / 徐子珊 / 劉松仁    03  《刑事偵緝檔案》系列:TVB刑偵鼻祖  首播:第一部、第二部1995年,第三部1997年,第四部1999年  導演:潘嘉德  主演:(前三部)陶大宇 / 郭可盈 / 張延 / 郭藹明 / 鍾麗淇 / 陳美琪 / 鄭秀文 ;(第四部)古天樂 / 陳錦鴻
  • 「刑事偵緝檔案」PK「鑑證實錄」 證據告訴你 誰才是你的回憶殺!
    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題目呦,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刑事偵緝檔案"與"鑑證實錄",這兩部劇可以說是TVB偵探迷的粉愛的系列啦!今天和大家說的什麼,想必大家已經有所知道了吧,那就先上一組大圖,為大家一飽眼福!這裡,悅慧就來為大家梳理一下,這兩部同屬於TVB刑偵劇的瑰寶,但說來說去,究竟哪一部劇才是你心中的重量級吶,這樣吧,隨即進入到我們今天的話題討論!「刑事偵緝檔案」PK「鑑證實錄」,哪一部走入你的內心,證據告訴你!本篇文章將會從兩個角度來分析,這兩部劇的究竟有何不同?
  • 天哪~《鑑證實錄》20周年了!
    定睛一看原來是《鑑證實錄》劇組20年聚首……嚇老子一跳啊~~陳美琪說「瘋了」,我覺得我才要瘋了,《鑑證實錄》居然都過去20年了!打開大圖看到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曾家原聶寶言小唐菜聶寶意聶津津,這都是自帶BGM的畫面啊~~誰沒有幻真千變的個性,誰獨有慧根事事透澈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