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這並不是我的歌詞本)
我初中時候有一個愛好是抄歌詞。那個年代流行聖誕節同學之間送賀卡,於是每年11月底12月初,我都和陳靜同學搭公交去城隍廟。城隍廟外圍有一條街,密密麻麻都是賣聖誕賀卡的,兩個人各揣十塊二十塊的巨款,從這個攤頭逛到另外一個,買回一疊代表自己品味的賀卡。
回到家裡就是更挑戰的工作,要絞盡腦汁寫一點標新立異的祝福在卡片上。如果想送的那個是暗戀的小男生,哇,那工作量可大得不得了,又要顯得特別,又不能顯得特別。主旨是雲淡風輕地矯情。
於是我的對策,是抄歌詞在賀卡上。把私藏的磁帶封面從玻璃殼裡抽出來,反面就是密密麻麻的歌詞。那時候港臺文化盛行,歌詞都是繁體字,有時候為了裝一裝,還特地抄繁體字在上面,一筆一畫描著,認真得不得了。
時日久遠,很多抄過的歌詞現在想起來都沒什麼意思了,有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萌芽青春體。但有幾首印象還深刻,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第一盤買的磁帶是《新白娘子傳奇》原聲碟,第二盤就是《倚天屠龍記》,馬景濤葉童版。我當時不大理解為什麼許仙一下子就可以人設成比周海媚更漂亮的趙敏了,對馬景濤也實在不感冒。
但這版的《倚天屠龍記》有三個好處,一是孫興版楊逍;二是楊佩佩添的一些情節;三是裡面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歌。
孫興版楊逍我就不說了,大家看張圖意會吧。現在流行的霸道總裁,在光明左使面前就是渣渣啊。
楊佩佩除了豐富楊逍和紀曉芙的感情線,對宋青書這個人物也有很大的豐滿。比如說,宋青書一再對周芷若表白:「我對你的愛,海枯石爛,至死不渝。」周芷若就反詰:「你又沒有死,憑什麼說你對我的愛海枯石爛至死不渝?」邏輯如此嚴密,簡直是女王人設,糾纏在張無忌身上實在可惜。
最後宋青書擋在父親和周芷若之間,身受重傷,臨死之前,對周芷若說:「現在我終於有資格對你說,我對你的愛,海枯石爛,至死不渝。」因為這一句話,這部戲裡備胎的備胎,也是動人的。
主題曲和插曲出色的太多了,幾乎每一首都是經典。比如《愛江山更愛美人》,比如《倆倆相望》,小蟲和厲曼婷也是那時候很厲害的詞作者了。厲曼婷寫過《笑紅塵》,「醒時對人笑,夢中全忘掉,嘆天黑得太早;來生難料,愛恨一筆勾銷,醉酒當歌我只願開心到老。」多麼瀟灑倜儻的酒神感。
片頭曲後半截是周華健的《刀劍如夢》,有很多排比句,比如「狂笑一聲長嘆一聲快活一生悲哀一生」,很讓當時的初中生興奮,覺得,哇哇,排比句,好高級,我要抄下來。
可是呢,在我心目中,一直最佩服的還是黃霑唱的《隨遇而安》。一直以為這首也是黃霑寫的,原來不是。黃霑的詞,除了《滄海一聲笑》,最出名的應該是「跟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了。
《隨遇而安》的詞作者是姚若龍,全篇都是大白話,也沒有排比句,華麗度約等於零。
最妙的那句,是「苦來我吞酒來碗幹」,那種粗獷的、生命勃勃的江湖氣豪俠氣撲面而來。跟這句稍微有點接近的,是鄭智化《水手》裡那句,「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
別整天整一些有的沒的「意義」「夢想」,人在江湖裡、逆境裡,就是咬著牙少問為什麼,苦來我吞酒來碗幹。電影臺詞裡類似觀感的,是《芙蓉鎮》裡那句,「活下去,像牲口那樣活下去。」
赤裸裸生命的粗糙和力量。
最近聽了些創業故事,覺得《隨遇而安》這首歌,很適合創業者呢。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怕拼命怕平凡。有得有失,有欠有還,老天不許人太貪。挺起胸膛,咬緊牙關,生死容易低頭難。就算當不成英雄,也要是一條好漢。萬般恩恩怨怨都看淡,不夠瀟灑就不夠勇敢,苦來我吞酒來碗幹,仰天一笑淚光寒。」
(視頻我盡力了,只能找到這個版本了。)
高中的時候很喜歡羅大佑的歌詞。
比起林夕專長男女情愛,羅大佑是個更全面的詞作者。不相信的話,同樣是命題作文,羅大佑為臺灣選舉寫《明天會更好》,為香港回歸寫《東方之珠》,為三毛逝世寫《追夢人》,每一篇都是上乘詞作,而相對比,林夕給北京奧運寫的是《北京歡迎你》。不禁讓人感嘆,林夕何苦要接這個活呢?
羅大佑的詞,繁複起來玩技術,是相當勾人的。比如《滾滾紅塵》——「於是不願走的你,要告別已不見的我,至今世間仍有隱約的耳語跟隨我倆的傳說。」寫生命力,「紅紅心中藍藍的天。」除了他好像很難見到有人用這樣普通的詞彙組織起這樣高級的意境。
歌詞得諾獎雖然是頭一回,但歌詞得到文學承認,33年前羅大佑就做到了。《未來的主人翁》這張專輯裡的《亞細亞的孤兒》,被收錄到了當年的前衛詩選。"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中美中日建交後,臺灣被從聯合國和世衛組織開除,政治地位風雨飄搖。要求歌曲反應政治的同學們,可以體會一下這首歌。
研究生的時候老師講「現代性批判」,我當時的反應是,咦,不就是《鹿港小鎮》?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朝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把「臺北」替換成「北上廣」,不知道有沒有引起現在許多背井離鄉朋友們的共鳴。
但《鹿港小鎮》最牛的,不是把家鄉變成溫情脈脈的回憶,而是讓家鄉成為永遠回不去的地方。
「歸不到的家園,鹿港的小鎮,當年離家的年輕人。」「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
現代人心目中的精神家園到底在哪裡?中文詞壇我只看過《鹿港小鎮》這麼直接的叩問這個問題。有一點《紅樓夢》裡「反認他鄉是故鄉」的意思。
「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真是一個荒誕又感人的美夢。
陳玉貞又叫娃娃,但不是那個唱《飄洋過海來看你》的娃娃。中國風的歌曲很多,但很多只是在用詞上仿古意,真正有意境的,並不算太多。《塵緣》這首歌,除了副歌部分,都像極了古詩古詞,國畫意境。
「人隨風過,自在花開花又落,不問世間滄桑如何;一城風絮,滿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真的是神來之筆。前半句是「人生只似風前絮,悲也零星,歡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後半句是「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歌是小時候一個電視劇《八月桂花香》的主題歌,八卦版胡雪巖的故事。最近幾年熱起來,是因為李健在《我是歌手》舞臺上唱過。但李健雖然也是很清冷的人,也有書卷氣,可還是比不上原唱羅文,有種舊時代的感覺。
「情也成空,宛如揮手袖底風,悠悠一縷香,飄在深深舊夢中。」
經歷過的感情,每說一次,就多一分不真誠。開始、經過、結尾,半生漂泊,一說出來,忽然就變得好沒意思。只有午夜夢回,講給不知道在哪裡的那個人聽:剛才做了一個夢,聞到了第一次見你時候的桂花香。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當然什麼都不能說,當然什麼都不該說。滿腹相思,便當沉默。
(報紙上的舊劇照)
關於情歌的歌詞,我在另一篇《520教學,怎樣的情話才動人》裡有提過,摘錄了不少當年抄過的林夕。
所以那些當年,你抄過哪些歌詞呢?不妨留言和我分享一下。馬上要到感恩節了,還是點讚前六名寄一張小明信片,謝謝大家一直的關注,不要嫌棄。
沒有讚賞功能,喜歡的話,轉1塊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