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關係的對位
4月17日,美國宣布經濟大計劃,農場主選擇倒掉手裡的牛奶。美國重現大蕭條經濟下的倒牛奶現象,為什麼每逢經濟蕭條美國都會出現倒牛奶現象呢?
關於倒牛奶現象的出現,這裡面映射出的是供需關係鏈的斷裂造成的供應鏈崩解。一個完整的銷售流程主要分為產出、運輸、供貨、銷售四大步驟。但是這次的供應鏈鍛鍊的點在運輸和銷售,直接造成了經濟鏈的斷裂。我們都知道奶牛的產奶是不會根據市場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的,那麼一旦下遊斷裂那麼產出維持不變必然決定供大於求的現狀。
或許有的人會想,為什麼不免費送賣不出去的牛奶呢?這裡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就是牛奶是一種商品,而且是一個時效性商品,不同於豬肉,牛奶的保質期很短,當豬肉銷售鏈出現問題,生豬是可以選擇延期出欄。而牛奶則完全不同,因為牛奶不能像生豬一樣通過延期出貨解決問題,一旦通過免費送來解決浪費的問題,人人們手裡有免費的牛奶,對於牛奶沒有了需求,那麼最新產出的牛奶又只能倒掉。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所以滯銷的牛奶只能倒掉。
今年的豬肉的漲價同樣是一個供需鏈造成的問題,非洲豬瘟席捲中國,大量的生豬被人道處理,統一填埋。豬肉漲價的原因就是關於生豬的產出不及市場的需求,同樣對於豬肉供需關係的解決只能通過鼓勵養殖來解決,不能通過讓人們不吃豬肉的方式來解決。通過降低需求來解決問題將會造成供應鏈規模的重新對位,當需求量萎縮,產出又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問題。
總而言之,市場有它本身的規則,你所看到的只是市場調控的方式和結果,而從根本解決問題才是了市場調控的驅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