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桃夭、月白、竹月、夕嵐、明月璫、香爐紫煙、東方既白、黃河琉璃......
聽到這些動人的名字,你會想到什麼?
你能想像到麼?它們其實只是顏色的名字。
月白,是皎潔的月光穿過雲層,因沾染了夜色的微涼,而泛起的清清淡淡的藍。
竹月,是月光穿透竹林的顏色,藍中摻入了一絲紫。
夕嵐,是日暮時分殘陽染得山間霧氣都微微泛紅的色彩。
如果你也被這些美麗的名字所打動,歡迎你來到中國傳統色的世界。
中國傳統色,其實是古人對顏色的定義。
在這些色彩背後蘊含的是古老的東方審美和祖先的生活智慧。
2018年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以乾隆朝為背景,它清雅的配色,一度引發了是「中國傳統色」還是「莫蘭迪色」的熱烈討論。
後來人們發現,早在300年前的《乾隆色譜》裡,就已經有了對這些顏色的描繪:
藍色系有月白、寶藍、石青、元青;
黃色有明黃、杏黃、麥黃、秋香;
綠色有松綠、官綠、水綠、豆綠;
<畫琺瑯梅花圖鼻煙壺(清·康熙)>
《延禧攻略》中用的顏色,可不正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傳統色嗎?
《長安十二時辰》中,頻頻出現的、硃砂、豆綠等配色,熱烈中透著冷豔,也給人留下了對盛唐的無限遐想。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也許有人不禁會問:我們的傳統色到底有多少種呢?
痴迷於顏色的文化學者郭浩,和故宮文創設計師李健明,他們查閱了400多種文獻典籍,又翻看了近半噸重的故宮圖冊,耗時近兩年,考據出整整384種中國傳統色。寫成《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一書。
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又根據24節氣和72物候,從幾十萬件故宮文物中選取了對應的96件,用精緻的手繪圖,還原文物被磨損的色彩,提取出令人驚豔的中國傳統色色譜。
在書中,作者們對每種顏色的名稱來歷、包含的意蘊做了細緻解讀:
比如,中國傳統裡把立春的15天分為「三候」,其中之一的「東風解凍」,對應有四種顏色:天縹、滄浪、蒼筤(láng)、縹碧。
根據物候特徵,這本書從起、承、轉、合四種顏色的角度解讀。
起於「天縹」,是春天的那種煙雨迷濛的天青色;
承之「滄浪」,說的是我心悠悠。不信你在春日時節,去蘇州吃一碗好面,再去滄浪亭把腳浸到水中試試;
轉而「蒼筤」,是春天竹子遇到春雨時,萌發出的青綠;
合乎「縹碧」,縹碧是大色,出現在宮苑的瓦上,出現在江河的水裡,還是美人的素白玉手端起杯子的顏色。
每一種顏色都能和大自然連接在一起,和我們的生活連接在一起。
每一次看這些顏色背後的解讀,都由衷地佩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部凝聚了古人智慧與審美的傳統色圖書,也可以成為你的私人搭配指南。
隨手一翻就是讓人心動的口紅色號,照著色譜來穿搭也絕對能炸街。
不止美妝、服飾界,包括家居、設計圈,經典又高級的色彩搭配秘訣,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
書中還精心附帶了一份傳統色色譜,並在每一種色塊上標註了CMYK和RGB色值。
專業的設計師、攝影愛好者,或是你想要學習配色,都可以從這裡找到靈感。
無論是普通讀者,抑或是專業人士,都會被書中色彩的鮮活氣韻打動。
這本書在豆瓣拿下9分的高分,開售即遭到瘋搶到斷貨,一度很難買到,書單幾經波折,終於能為大家呈現一席「活色生香」的色彩盛宴。
原價168,書單特惠價只需要118元,就可以到手。
《中國傳統色》
原價:168元
書單限時優惠價:118元
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人人都是好「色」之徒
人們似乎一向喜歡以「色」來認識世界。
宋徽宗一句「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定格了天青色瓷器的美。
白居易一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勾勒出了米酒的香。
從器物、飲食到服飾、建築,再到天文地理,顏色一直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成為我們的一種「知覺」方式,甚至成為了人們的美學追求。
近幾年頻頻爆火的故宮美妝,一經推出,就被人們瘋搶。
人們對故宮美妝的喜愛,也是對中國傳統色這種高級審美的認可。
《中國傳統色》中呈現出的這些傳統色:竊藍、竹月、海天霞、暮山紫、井天、月白、遠山如黛、橋下春波……只聽名字就足以讓人心動。
它們美得難以名狀,似乎已經消逝在歷史的時空中。
《中國傳統色》的作者們,在研究色彩的過程中發現,從浩如煙海的故宮文物中找到對應的色彩,但要將文物和具體的物候對應,卻並非易事。
比如,我國古代將24節氣中的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其中的三候「荔挺出」中的"荔挺"是蘭草的一種,《本草綱目》裡記載,荔草在北方叫作馬蘭草,但馬蘭草到了11月都已枯黃,為什麼是大雪時的物候代表呢?
作者經過細心考證才發現,11月荔草雖然已經枯黃,但它的根莖此時最旺盛,適合採摘,可以入藥或者做刷子。
但故宮裡有「荔挺出」對應的文物嗎?作者找了很久,終於發現了一支金鑲玉式蟈蟈簪,簪子上的花紋、顏色、樣子和馬蘭草一模一樣。
中國傳統色的美,也要能摸得著。
作者們設計了一套「二十四節氣色」色卡,隨書贈送,方便讀者隨身攜帶。讓中國傳統色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重新煥發它們光彩奪目的美。
踏上色彩之旅,感受四季之美、物候之豐
古人對於色彩的理解和運用,一直和大自然息息相關,而身居都市的我們,越來越難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化。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花信風,似乎都成了遙遠的事物。
《中國傳統色》這本書,根據一年四季的變化來編排目錄,在每個節氣後面配上了對應的物候顏色,通過名字和色卡讓人一目了然。
只要一書在手,古人怎樣生活,四季怎樣變化,物候怎樣豐盈,就都能夠感同身受。
立春的顏色,是黃白遊、松花、緗葉、縹碧、海天霞,讓人想其萬物復甦,和小夥伴山間踏青的景象。
立冬時,有半見,女貞黃,絹紈,薑黃,十樣錦,檀唇,蜜合,沉香,這樣看來,則又是擁著軟軟的被子,燃著古色古香的香爐,看檀香繚繞的場景了。
書中對每種顏色還做了詳細解析。
比如「海天霞」這個顏色,說的是海霞燦爛裡雲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層淺紅,它取自明朝時期皇宮織染局一種名為海天霞的羅。
看到這裡,不禁會有人感嘆,如果每天都有一種顏色相伴該多好啊!
故宮一年四季的美與變化,都藏在這本書中。
既簡約又豐富,每一次翻開,都能為家裡帶來不一樣的色彩,讓美與我們的生活日日相伴。
傳統色背後,沉澱著中華最燦爛的文化
前段時間北京初雪,不少人感慨:「一下雪,北京就變成了北平,故宮就變成了紫禁城」,在人們的潛意識裡,只有雪白,才襯得上故宮的紅牆黛瓦。
其實色彩一直沉澱在我們的文化基因裡,它們不僅與審美有關,還喚起情感和象徵。
比如紫色在人的印象裡一直是高貴的象徵,而這種象徵的緣起,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作者在書中講到,《韓非子》裡有一個「齊王好衣紫」的故事,說的是齊王喜歡穿紫色的衣服,以彰顯自己的高貴,導致齊國人民紛紛效仿。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
到了現代,一位日本色彩學家吉岡常雄,尋遍了五洲四海,終於考證了這種帝王紫是來自於對骨螺貝的加工。
最後,他在日本的一個島上找到了這種貝,染出了他認為和史籍完全一致的帝王紫,這件事還拍成了紀錄片。
作者還發現,日本人對中國傳統色的熱愛遠不止於此。
早在160年前,日本江戶時代的學者杉木直養寫了一本書——《彩雅》,裡面記載了800種中國傳統色的色名。
正是看到了日本對色彩的細緻研究、呵護,以及傳統色在當代的失落,作者才有感於我們對傳統色整理方面的匱乏,而萌發和故宮合作,為傳統色正名的想法。
<萬曆款藍釉白花三足爐(明·萬曆)>
事實上,中國的傳統色彩,一直對整個世界的審美有著重要的影響。
讓齊王珍愛的,能染出紫色的骨螺貝傳到歐洲後,成為羅馬皇帝專屬的顏色。
讓時尚界趨之若鶩的克萊因藍,主要顏料正是我們4000年前便應用于越王勾踐劍的青金石,也就是這本書提到的群青。
日本的浮世繪,也是由中國明朝流傳過去的風俗插畫變化而來,而浮世繪流傳到歐洲後,則直接影響了印象派的誕生,讓梵谷、莫奈等人都深受啟發。
<日本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芳筆下的中國古典作品>
現在,作者們做了這麼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在文字和視覺層面,為傳統色建立了譜系,整理成《中國傳統色》一書,原價168,書單限時特惠118元,還附贈24節氣卡。
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家庭,《中國傳統色》都是一次恢弘的美育。
隨著讀者的厚愛,相信中國傳統色,也必將再次在世界文化潮流中大放異彩。
《中國傳統色》
原價:168元
書單限時優惠價:118元
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廣告 -
原標題:《豆瓣9.0,驚豔世界的中國顏色,究竟有多高級?》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