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大賞可謂是群星閃耀,當晚眾多明星都為觀眾帶來了精彩絕倫的表演,同時,現場的各家粉絲也絞盡腦汁為偶像帶來了熱烈的應援~
其中,#看吳亦凡表演的李雪琴#,從眾多明星熱搜中殺出重圍,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當壓軸出場的吳亦凡唱歌時,作為梅格妮的李雪琴一秒從略顯無聊的狀態,
轉換為追星小迷妹,她前傾著身子,微微倚著手臂,企圖用最舒適的方式,享受這一刻,
臺上站著的是她的偶像,同樣也是改變她人生軌跡的人,她時而虔誠地合攏雙手,在黑暗處依舊為吳亦凡送上最熱烈的掌聲,
近年,李雪琴藉助短視頻風口一炮而紅,她擁有著獨特的內容輸出,開創了喊話式溝通,以「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你吃飯了嗎?」巧妙地將自己與吳亦凡放入對話語境中,延伸了觀眾的想像力與好奇心。
同時,也利用觀眾獵奇的心理,將他們聚集於一起,共同等待著吳亦凡回應,以此提高熱度。
本以為是一場鬧劇,但是出於寵粉心理的吳亦凡選擇了回應這則短視頻,至此,李雪琴真正的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中。
李雪琴與網友們分別這麼評價這段緣分,
如今的李雪琴,並沒有因為走紅之後而飄飄然,她努力生活,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愈發在娛樂圈站穩了腳步。
因為喜歡一個人,她心目中的這抹白月光,終歸帶領她也成為了月光中的星火。
追星的價值在哪裡?如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般,每一個人對於追星的理解都不同。
但我們追的到底是什麼呢?
正如同撒貝寧所說:追星其實就是追自己。那個我們想要成為的自己。
事業粉們將自己的雄心壯志依附於偶像身上,顏粉追求著偶像完美的容貌,媽媽粉與姐姐粉們無限的釋放自己的保護欲。
追星是一場對於自身隱性目標的追求,那些站在雲端的偶像身上,都有著屬於粉絲自身或對自身期許的影子。
但極端追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一部分因為「文化認同感」而凝結起來的粉絲,享受於共同話語下的大型娛樂交流狂歡活動,完全抹除性格稜角,將自我去個性化,洗腦式意識形態輸入,變態般追蹤進宅,最終成為偏激的私生飯。
正確的追星方式如何打開?
愛一束光,是要求自身發光發亮,而不是去掐滅這束光。
劉惜君粉絲為了離偶像近一些,一路努力成為優秀的娛樂記者,
潘粵明除了被大眾承認的演技外,還愛好於作畫,他常常在微博中曬出自己的原創作品,
而他的粉絲們,也會在潘粵明的微博下曬出自己的作品,每每瀏覽潘粵明的微博,總感覺身處於文學展覽會之中,
李易峰在一場活動結束後,熱情地請求於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合影,身為被追的偶像,他重新定義了追星的方式,他追的是那顆為國爭光的閃亮之星,
鄧超與孫儷夫婦邀請抗疫護士參加跑男錄製,從偶像轉變為致敬者,鄧超身體力行地告訴大家,一位真正的偶像是要與為社會作出貢獻的粉絲一同發光發亮,
追星這場雙向奔赴的活動,我們應去追一顆璀璨亮麗的明星,追一顆為國爭光的明星,追一顆保家衛國的明星,然後成為一名閃閃發光的自己,實現更廣闊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