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琅琊榜》播出快五年了,不知道已有多少新劇冒出,但如果評選中國經典電視劇,《琅琊榜》仍然可以穩穩佔據一席。
它的優點太多,除了扣人心弦且合理的故事情節、精美大氣的服飾,恢弘的戰爭場面,還有演員們精湛的演出也讓人津津樂道。
靖王是故事裡一個重要角色,演員是王凱,他一出場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就是靖王,靖王就是他,角色被他演活了。
王凱外形上劍眉星眸、儀表堂堂,一個演員定妝後,能讓人覺得就是小說人物本身,就已成功了一半,所以演員選適合自己的劇本也是一個學問。
靖王是皇子,貴氣天成,劇中王凱一舉一動都帶有這種氣質,淡定優雅,非常自然,絲毫沒有刻意的痕跡,毫不違和,更是加分不少。
靖王雖然身份尊貴,實際卻過得非常不如意,處境尷尬。前有太子,後有譽王,兩個人將國家大事放在一邊,白熱化地在皇帝面前爭寵。靖王雖然事做了不少,真心關心父親,卻難被多看一眼。
他心裡知道原因,對此裝作不在意。由於心裡一直藏著一個人,臉上會不經意就會流露出淡淡的哀傷,這就看演技了。
這個角色不好演,人生有起有落,人物性格粗中帶細,很多內容並不能通過臺詞來傳遞,沒有實力是難演的。王凱將剛開始不受皇帝父親待見的落寞、對梅長蘇選他的不理解、對自己信念堅持的執拗等等,都演得淋漓盡致。
被太子、譽王圍追堵截的梅長蘇,放著一把好牌不要,居然選擇最不可能的靖王。
聽完梅長蘇的決定,靖王大感意外,他本人都覺得好像是一個冷笑話,一聲長笑,笑聲裡先是不可思議,接著是悵然苦笑,最後是冷靜好奇。
一笑三折,沒有實力,根本表達不出笑聲裡藏的不同。
靖王是睿智的,但面對梅長蘇還是相形見絀,但比大統領蒙摯,還是高出不止一個級別,要不怎能把久經考驗的太子和譽王鬥倒?
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度,要求演員深刻理解人物,絕對不能演成梅長蘇的提線木偶。
王凱在這一點做得非常好,讓人看到一個果斷、執著的靖王,面對大事,有自己的主意,有時也會有考慮不周全的情況,讓人物形象立體和飽滿。
可以舉例的片段很多,比如「是否救衛錚」那一節。
梅長蘇為了奪嫡大局,雖然心裡百般不願意,但還是給了一個謀士應該給的建議:不救衛錚。說這個話的時候內心刀刺般痛苦,但是靖王並不知情。
一心想救人的靖王對此非常失望和生氣,他以前沒能救林殊,心裡一直耿耿於懷,現在有機會救林殊的副將衛錚,哪怕是萬分之一的希望,他也願意百分之一百地去努力。
可是梅長蘇這個謀士卻不能理解他,反而勸他放棄,怎能不讓他怒火中燒?
梅長蘇見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只得妥協同意,但靖王不信。都這個時候了,還懷疑梅長蘇的誠心,讓人氣得渾身哆嗦。
不愧是梅郎才子,馬上就想明白原因,一語道破靖王的心事,並指出他犯傻的後果,讓他徹底相信梅長蘇救人的誠心,心甘情願聽從梅長蘇的籌劃和安排。
這個情節靖王的情緒是由高到底,到更低,再到高,難度非常大。在特定場景,以前隱隱的疑心被放大,在譽王的刻意誤導下,衝動地跟梅長蘇決裂。
這一切王凱都演得很到位,讓人在屏幕裡看到一個真實的靖王,感同身受他的喜怒哀樂。人物的各種反應隨著劇情的進展,是那麼的自然而然。
靖王這個角色演得好,對一個演員來說,並不算特別,演某個角色成功的演員也不少。
但是有的演員,演多個不同的角色,讓觀眾立馬想到的是演員本身,演員自身色彩濃重。
王凱演不同角色,各角色間能各不相擾,各自獨立,不會有其他角色的痕跡,讓人看到的是角色,忽略演員,這才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比如《歡樂頌》的趙醫生,《清平樂》的宋仁宗。
《清平樂》的宋仁宗
在此祝願王凱演藝事業更上一層樓,有更多的精彩作品呈現。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順帶一句,胡歌的梅長蘇的也演得非常非常好,下一篇文章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