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安娜王妃是英國王室永遠繞不過的話題,哪怕已經逝世23年,她的世紀婚禮,她和查爾斯、卡米拉之間的愛怨糾纏,她對兩個兒子的愛,以及悲劇性地猝然離世……讓這朵凋零的英格蘭玫瑰,留在了無數人的記憶之中。
人們相信,這位如童話般美好的王妃,本該擁有更好的人生……
撰稿|鮮 於
編輯|張 帥
校對|許 靜
出品|Figure·紀錄片
歐式公寓客廳,壁爐、地毯、扶手軟椅,檯燈光線溫暖,家庭照片放在手旁桌上,一切簡簡單單中,帶著輕鬆與安全感。
1995年11月20日,黛安娜接受BBC《廣角鏡》節目專訪
這樣的氛圍裡,彼時還是英國王儲妃的黛安娜,影像時代中英國王室的形象巔峰,對著鏡頭說出了那句話——那個震驚世界的王儲出軌真相:
「這場婚姻裡有三個人,太擁擠了。(There were three of us in this marriage, so it was a bit crowded.)」
在此之前,全世界都在吃著英國王室的世紀大瓜,但無論查爾斯、黛安娜乃至白金漢宮,誰都沒有對此公開表態。
對日不落帝國最後的餘暉(自詡)來說,這場婚姻裡發生了太多有損王室形象的事情,不光彩,不體面。
直到1995年,黛安娜與查爾斯分居三年後,世界上最長壽、最負盛名的時事電視紀錄片節目,BBC的《廣角鏡(Panorama)》,將黛安娜請到鏡頭前。
脆弱、彷徨且無助的王妃,盡力維繫著優雅形象的同時,如同離世前最後的對談一樣,向採訪者傾訴著太多太多王室不為外界所知的陰暗面:讓她痛苦不堪的王室生活、幾乎摧毀她人格的婚姻。
「我一直堅信,你應該學會迷惑你的敵人。」她說。
採訪者馬丁·巴希爾抬起頭,追問道:「誰是敵人?」
黛安娜脫口而出:「就是我丈夫那幫人。(The enemy was my husband's department.)」
大錯特錯!「敵人」就坐在你對面!25年後,英國獨立電視臺新紀錄片《黛安娜訪談:王妃的復仇(The Diana Interview: Revenge of a Princess)》告訴全世界,日後成為黛安娜隕落的導火索,令英國王室陷入史上最大危機的這場採訪,根本就是一場騙局。
處心積慮設下圈套的,就是坐在黛安娜對面的那個看上去可靠、善解人意的BBC記者,馬丁·巴希爾。
馬丁·巴希爾
「你就是個商品,在那裡被售賣」
英國媒體從業者喜歡「騙」名人是出了名的,比如2001年《世界新聞報》著名記者馬哈姆德,讓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索菲(查爾斯的三弟妹)落入圈套,在一次「工作午餐」中全盤託出她對時任保守黨黨魁黑格、首相布萊爾夫人謝莉和財政大臣戈登·布朗的「誠實看法」,並自我爆料說經營的公關公司倚靠她的王室成員身份大發其財。
2005年,他又騙肯特公爵(女王堂弟)的夫人說出王室內幕——查爾斯娶黛安娜只為得到生孩子的「子宮」、哈裡王子選擇穿納粹軍服根本沒錯。
「當事人的心理感受,對他們來說,只意味著要計算將來會從他們手裡要走多少錢的賠償。」《衛報》專欄作家皮特·博頓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無良同行,「如果能大賣,就值了!」
這種罔顧道德底線的卑劣行徑,讓黛安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位美麗、高貴、優雅又平易近人的王妃,雖然學識不高,但並不影響英國民眾將她視為王室形象這個詞的完美代言。
1981年7月29日,查理斯與年僅20歲的黛安娜的世紀婚禮
她與查爾斯王子的婚姻,也曾是世人眼中的神仙眷侶。
但在那場全英2500萬人次觀看的《廣角鏡》訪談中,黛安娜沒有了陽光燦爛的笑臉,只剩下怨婦式的傾訴。
她直接挑明,在兩人分居幾年前,查爾斯就已經明目張胆地和卡米拉(現稱康沃爾公爵夫人)約會——《黛安娜訪談:王妃的復仇》對此還做了補充:查爾斯王子在1981年兩人大婚前夜就告訴黛安娜「他並不愛她」,因為他不想「在一個錯誤的前提下進入他們的婚姻」。片中還提到,馬丁·巴希爾特地給黛安娜打個電話,問應該在什麼時候將這次採訪公之於眾。黛安娜給的建議日期,是查爾斯王子的生日那天。
她談到王室的冷漠:沒有人願意傾聽她的傾訴,即便婚姻不幸,她也「必須和丈夫在一起,因為我們不想讓公眾失望」;威廉王子出生後,王室「激動萬分」地迎來了未來的國王,但只留她一人獨自與產後抑鬱掙扎;她患上了飲食障礙,用禁食和催吐來逃避焦慮,甚至曾經以自殘緩解壓力——但換來的,是王室所有人給她貼標籤:「黛安娜精神失常、情緒不穩定」。
她還訴說了自己遭遇媒體過度關注的痛苦:「你就是個商品,在那裡被售賣。」
王儲妃甚至主動曝料自己也曾婚內出軌:坊間流傳的她與馬術教練有染的八卦,是真的——據黛安娜的前管家保羅·伯勒爾對《黛安娜訪談:王妃的復仇》透露,黛安娜在這場訪談中有一個遺憾:「有一次她對我說,她擔心的是孩子們(威廉和哈裡)會怎麼想。她害怕他們的反應,因為他們還是孩子。」
1993年3月30日,奧地利萊希,度假中的黛安娜王妃、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
好一場「世紀婚姻」、神仙眷侶:一個流連舊情人,另一個戀上身邊人。在那個社交媒體尚沒出現,名人出軌還是爆炸醜聞的年代,全世界看了一場大熱鬧,王室與黛安娜兩敗俱傷……
英國王室的黑暗面,第一次曝曬在世人面前——甚至都沒多少人去關注訪談中,黛安娜還質疑了查爾斯是否有擔任國王的能力,並表示王室需要進行現代化的改革。
魚死網破。節目播出之前,沒有預先通知英國王室;播出之後,一切再無法挽回。
據英國媒體報導,看到家醜全部外揚而暴怒的女王直接下令:「這就是一切結束的時候」!
這樁世界上最受關注的婚姻,很快以黛安娜失去兩個兒子的撫養權而告終。因身為未來王儲的母親,黛安娜「獲準」繼續保有威爾斯王妃的頭銜,但剝奪殿下(HRH)頭銜。
《廣角鏡》訪談兩年後,1997年,黛安娜在巴黎因躲避狗仔導致車禍意外去世——事發時在場狗仔隊,只顧拍照,未及時協助搶救。
如果沒有當初這次訪談,她的婚姻問題是否會有更和緩的解決方式,她的人生能否更幸運一些?
令黛安娜弟弟查爾斯·斯賓塞伯爵耿耿於懷的是,自己天使般的姐姐是被「騙」去接受採訪的,而且是他親手將騙子引薦給了姐姐。
32個彌天大謊
事實上,黛安娜被「騙」訪,在節目播出後就已經有所傳聞:全世界那麼多著名記者的邀請都被拒絕了,黛安娜為什麼會接受當時寂寂無名的巴希爾採訪?
BBC開啟了內部調查,結論是:巴希爾並沒有任何不恰當行為。
然而,斯賓塞拒絕接受這個結果。按《黛安娜訪談:王妃的復仇》披露,是巴希爾先聯繫上了斯賓塞,才有了以後的種種。
1995年8月24日,斯賓塞的秘書在下午2:30接到了電話,並且在藍色書寫紙上做了筆記:「BBC,馬丁·巴希爾,廣角鏡節目。不尋求採訪或信息,預約15分鐘聊天。」
隨後,他收到了巴希爾用BBC官方信紙寫的信,其中寫道:「過去三個月,我一直在調查著某些新聞,所以想分享一些信息……或許,你會覺得很有趣。」
見面之後,巴希爾首先給斯賓塞展示了「獨家證據」:一份銀行對帳單,證明黛安娜的私人助手和侍從已經接受「不明巨款」,變成了她身邊日夜不停的「監視器」。
他還列出「32個」謊言,全力營造黛安娜已經被所有人背叛的危局,比如:「王室希望弄死你們全家」。
過去六個月,黛安娜的私人信件、電話一直被竊聽,並被安全部門跟蹤——威廉王子的手錶裡面都藏著竊聽器;
查爾斯愛上了威廉、哈裡的保姆,兩人已經一同秘密度假;
愛德華王子(女王三子)得了愛滋病,女王本人得了心臟病,命不久矣,她急需為長子繼位掃除隱患,「斯賓塞家族必須被摧毀!」……
歷史不斷證明,陰謀論往往比事實更容易令人相信,於是,被「震驚」到的斯賓塞,引狼入室,把巴希爾引薦給了姐姐。
然後,以「復仇」的名義,帶著被謊言影響到的情緒,黛安娜在錯誤的時間以錯誤的敵意發表了錯誤的言論,儘管她所說的,大部分是事實……
查爾斯和黛安娜早已連貌都不合/路透社
多年以後,巴希爾用來初步建立信任的那份銀行帳單首先被證偽。BBC承認,是巴希爾委託一名平面設計師P出來的。
但「在BBC和我道歉的時候,他們道歉的原因,只是偽造了那份銀行帳單。」令斯賓塞怒火中燒的是,BBC表示已將平面設計師開除,但堅持整個事件中巴希爾和BBC只是有「一定失誤」,責任不大,因為黛安娜手寫過一張便條,說她沒有看過這些文件,而且這些文件對她接受採訪的決定沒有任何影響。——只不過,「這張便條丟失了」。
「一片非常黑暗的烏雲籠罩在BBC」
在採訪完黛安娜之後,巴希爾順理成章地被BBC捧成了王牌。
他被派往美國,和流行天王麥可·傑克遜共同生活了八個月,美其名曰要為傑克遜拍攝一部深度紀錄片。
在巴希爾拍攝的紀錄片中,傑克遜「遭到了背叛」
正是從這個紀錄片開始,傑克遜被貼上了「戀童」、「漂白膚色」等醜聞標籤——他表示自己「從未遭受過這麼可怕的背叛」。
媒體報導是否需要顧及給受訪者帶來的影響,一直在業內有所爭議,絕大多數站隊真實呈現且「無欺騙」。
今年10月底,英國第四頻道另一部紀錄片《黛安娜訪談:背後的真相(Diana: The Truth Behind the Interview)》中,《每日電訊報》前編輯馬克斯·哈斯廷斯就曝料稱,在接受《廣角鏡》訪談幾周前,黛安娜曾跟他說過「更多令人震驚的消息」。
「……是的,她確實恨查爾斯。當我說『有沒有快樂的時光?』她說:『不,婚姻從第一天起就是地獄。』」
「我對她說話的坦率和直接感到驚訝。」哈斯廷斯接著說,黛安娜表示,女王告訴她,她的兒子威廉才是女王的首選,黛安娜也希望看到威廉能取代他的父親查爾斯成為國王,「她非常明確地對我說,『我認為查爾斯(能力)做不到』。」
黛安娜在慈善活動現場
哈斯廷斯補充說,他最終決定不公布黛安娜講的話:「我覺得我的工作是試圖幫助他們掩蓋最糟糕的情況,而不是揭開它。
但又如何,結果是巴希爾先發出了猛料,和BBC名利雙收。
其後20多年來,BBC從未對這位「光榮的,誠實的記者」進行任何實質上的調查和懲罰,甚至在2016年還重新聘用他為臺內英國宗教板塊新聞聯絡員。
直到今年,BBC的競爭對手們舊事重提,比如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就找到了當年被炒掉的平面設計師馬特·維斯勒。
設計師馬特·維斯勒
維斯勒表示P圖時自己只是以為接到一個平常任務,等到良心不安時,卻發現自己住的公寓被盜,丟失的只有兩張計算機光碟,他製作的假銀行對帳單的備份——「我清楚地感覺到,在這個故事中我是那個會成為替死鬼的人。」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我要等到現在才提出關於BBC Panorama與我姐姐的訪談的真相?」斯賓塞則發推稱:「雖然我知道馬丁·巴希爾欺騙了我們……但我在兩周前才發現,BBC也知道。不僅知道,還掩蓋了。」
面對各方壓力,前BBC主席格拉德勳爵表態稱:「現在有一片非常黑暗的烏雲籠罩在BBC新聞工作的上方……需要立即宣布啟動一項獨立調查,調查結果需要被公開。」
隨後,BBC總裁蒂姆·戴維一改往日態度,承諾:「我們正非常嚴肅對待此事,委託進行一次強有力且獨立的調查,希望得到真相。」
倒是事件主角巴希爾,始終沉默不言。
BBC發言人給出的說法是,迄今仍在BBC任職的巴希爾,正在遭受心臟病和新冠肺炎的雙重折磨,所以無法做出回應。
但即便調查有結果,能向已逝去的黛安娜致歉,又能如何?
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遲到的正義,等於沒有。
——馬丁·路德·金
資料來源:
紀錄片《Diana: The Truth Behind the Interview》
紀錄片《The Diana Interview: Revenge of a Princess》
《The Diana Interview: Panorama graphic designer Matt Wiessler says he was made 'fall guy' over forged bank statements》
《黛安娜王妃生前採訪事件:BBC前主席稱「烏雲籠罩在BBC新聞工作上方」》
《驚天醜聞!BBC造假哄騙,挑起王室爭端,害死黛安娜王妃?》
《「騙訪」舊帳被揭,BBC承諾「查個水落石出」》
《BBC無恥記者向黛安娜撒32個離譜謊言,只為錄製那場臭名昭著的採訪!王妃太慘了...》
- END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