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遊戲、VR電影、VR教育,目前看來是VR最有市場的三大領域。說到VR電影,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淘寶熱賣的「資源」,或者是在幾十塊錢的廉價盒子放出來的手機視頻短片。未來有一天,大家能像看一場普通的電影一樣,走進影院,拿起放在座位旁邊的VR頭顯,看一場屬於自己的VR電影嗎?
雖然VR電影這個詞被頻繁提起,但是戴上VR頭顯看的就一定是VR電影嗎?你很有可能看的是一場假電影。
3D電影只要佩戴3D眼鏡就可以看到三維立體畫面。普通電影院畫面比例16:9,上下兩端有黑邊,IMAX巨幕電影的畫面則充滿了巨大的電影屏幕,超大屏幕和高清晰度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不同於3D電影和巨幕電影的身臨其境之感靠的是立體畫面或者畫面視覺衝擊,VR電影是通過360度視角和交互來使觀眾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然而網上的大多數VR電影都只是用來吸引人的噱頭,把普通電影進行左右分屏,又把視頻通過透鏡放大,和觀看3D電影的效果差不多。那麼到底什麼是VR電影呢?
首先,VR電影要能為觀眾展示360度的全景鏡頭,普通電影角度固定,在觀看VR電影時,觀眾可以通過轉頭觀看視頻裡的每一個角落,每個方向的畫面並不相同,假設電影中的女主角在大街上黯然傷神讓你有點厭煩,你就可以轉動座椅看看你背後的視角發生了什麼,這種自己決定故事情節走向的互動感是普通電影做不到的。3D電影和IMAX電影雖然也能做到讓人身臨其境,但觀眾看到的畫面是一樣的,VR電影每個觀眾的視角不同看到的畫面和故事也就不同,可以為每一位觀眾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的電影。
另外,並不是能全景觀看的就是VR電影,真正的VR電影除了全景視頻之外還要具備交互性,在觀看的過程中,觀眾還可以和電影中的事物互動,例如,你不但可以上下左右觀看哭泣的美女,還可以給她遞個手絹安慰一下(這點需要外設輔助)。根據觀眾的動作,電影場景會給出相應的反應,這才是VR電影的吸引力所在。
作為一個拍過《侏羅紀公園》、《E.T.》等很多部經典影片的知名導演,史匹柏一開始對VR電影是抗拒的,他認為VR電影的360度視角會讓導演失去主導地位,但是前不久的Vive生態圈大會上,HTC宣布和史匹柏新電影《玩家一號(Ready Player One)》的製作公司華納兄弟影業公司合作,Vive將成為跟該電影有關的所有VR內容的正式合作夥伴,根據《Ready Player One》中的世界打造多個VR內容。
不僅是好萊塢對VR電影看好,國內的張藝謀、高群書等知名導演都對VR這門新技術表現出了濃濃的興趣。但是VR電影的製作和普及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目前看來,國內的很多VR電影只是用VR作為噱頭而已,當前市場上VR電影的營銷價值要大於觀影價值。
首先是成本問題,看VR電影至少得有一個VR眼鏡,如果要做到觀眾能在觀影的過程中互動,還需要動作捕捉器等其他外部設備輔助。市場上存在的大量的廉價VR頭顯,都只是通過放大畫面佔據視野,為觀眾營造一種沉浸感的假象。如果用這種低端產品來觀看VR電影,體驗差可能會成為VR電影發展的一個絆腳石。
目前市場上公認的效果較好的的三大頭顯,Oculus Rift 售價是12000元人民幣,HTC Vive售價是6888元人民幣,最便宜的索尼PS VR售價是2999元。如果觀看者人手一個,一個VR電影院的初期基礎設施建設就需要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成本。
比觀看成本更貴的是拍攝所要耗費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想要拍攝一部質量好的VR電影,必有得有技術過硬的專業設備,但是專業設備的價錢可不便宜。市場上能用於電影拍攝的VR攝影機主要分為三類:
一體化VR攝影機,常用的種類有八目一體化VR攝影機OZO、六目一體化VR攝影機Ladybug5、六目一體化VR攝影機Upano XONE等,其中OZO價格在32萬人民幣左右,Ladybug5在20萬人民幣左右,Upano XONE在5-10萬人民幣左右。
專業攝像機(紅龍為代表)組合而成的VR攝影機,常用種類有六臺紅龍攝像機組合而成的NextVR,保守價格300萬人民幣左右,四臺紅龍攝影機組合而成的Upano J2VR,價格在200萬左右。
還有一種是GoPro運動相機攢機而成的VR攝影機,常用種類是16個GoPro運動相機攢機而成Google Jump,8000美元左右,由Google和GoPro一起研發而成的16目Odyssey(加強版Google Jump),售價為1.5萬美金,以及6個GoPro運動相機攢機Omni(官方售價5000美元)等(相機數據來源於影視工業網)。
解決了設備的問題,VR電影的後期剪輯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因為全景視頻中的剪輯很可能會影響觀影的方向感,普通電影靠的是敘事引導劇情的發展,但是VR電影如果剪輯太過跳躍,會干擾觀眾的沉浸感。
普通電影的拍攝尚且要考慮不能因為其他事物的亂入而導致穿幫,如果換成360度拍攝的話,想要把「燈光、設備和工作人員」統統隱藏起來做到不穿幫更難。想必那時候想要通過打光美化演員皮膚,給身高太低的演員腳底墊紙板這類作假也會消失。
美國第一部VR長電影《過失殺人》的編劇David曾說過,過多的剪輯和鏡頭切換容易打擾用戶沉浸到畫面當中,還容易造成眩暈感,所以VR電影在拍攝時最好做到一個場景「一鏡到底」。
過失殺人的不同場景
電影之所以比電視在觀眾心中的地位高,就是因為它耗時長,每一個鏡頭的拍攝都追求盡善盡美,有時候要NG幾十次才能把一個鏡頭演好,好的導演還能調教演員演出自己想要的感覺。如果要不穿幫、觀感好,演員不NG,導演脫離近身掌控,拍攝要花的時間更久。
在觀看VR電影時,因為可以變換視角看到不同的畫面,觀眾的關注點就容易跑偏,A注意的是風景,B想看的又是人物造型,好奇心大於敘事,如何吸引觀眾往自己想要表達的畫面上看對導演來說是一個難題。
每一門新技術的推廣普及必然要伴隨著陣痛,VR電影也不例外。VR電影的觀看是對現今觀看模式的一種挑戰,在觀看VR電影時,實際上並不存在常規的放映屏幕,觀眾佩戴上VR眼鏡,就和現實世界完全隔離開來,通過VR眼鏡觀看視頻,觀眾可以360度任意旋轉自己的身體,每個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不同的畫面。
現在大家已經習慣了看電影時只用盯著眼前屏幕,靜靜地看一場電影,觀看VR電影時需要觀眾多角度變換方向,看看自己的左邊右邊甚至背後發生了什麼,所以在觀看VR電影時觀眾很可能也是只盯著眼前看,這種觀看方式短時間內應該很難改變。多維度觀看能大大增強觀眾的代入感,讓電影敘事更加細膩,錯過不同方向的觀影自然影響觀眾對電影的解讀。
當前很多玩家反映,VR頭盔太重,戴上10-15分鐘就會出現頭暈、反胃等不適現象,VR電影想把觀眾綁在電影院裡長時間觀看是個大難題。
所以說,儘管導演和觀眾都對VR電影期待滿滿,但是VR電影的普及還需要漫長的等待。
好文推薦
從四月新番,看國產動畫這一年來的「變與不變」
影視IP再現、老牌組合重聚 綜藝節目為何頻現「懷舊梗」?
華策影視成最大贏家,將攜《三生三世》亮相坎城電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