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即公曆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清聖祖康熙駕崩在行宮暢春園,享年69歲。
康熙爺生前的寵妃宜妃郭絡羅氏就這樣被被孤零零地留了下來,其「眷顧最深」的時代由此終結,不幸的命運也就此開始。
按理來說,宜妃作為康熙的妃子,若按照輩分來說算是雍正帝這個後繼之君的長輩。再加上她生育了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這三個兒子(雖然後來只有胤祺、胤禟長大成人),也算是給皇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於公於私雍正都應該對她善加安置才對,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雍正對宜妃的多番刁難
痛斥下人在康熙喪儀期間,因為宜妃不幸當時正好身體抱恙,又心念康熙,於是就命四個下人把自己抬到了康熙的靈堂祭祀。
許是宜妃悲傷過度,一時之間竟然忘了禮數走在了已經成為太后的德妃之前,並且對待雍正的態度也是十分倨傲。按理來說在國喪期間,這些先帝遺留下來的遺孀即便真有什麼言行不當的地方雍正也應該多多擔待才是,誰知他頓時便怒不可遏,直接當著宜妃的面就把隨行來的太監宮女給臭罵了一頓,殺雞給猴看,讓宜妃的臉上很不光彩。
追封無望本來按照清朝的祖宗家法,新君登基之後是要給先帝太妃一一加封以彰顯自己的「仁孝之道」的,可是雍正卻把康熙後宮諸人全都封賞了一遍,偏偏無視先帝生前最寵愛的宜妃:
諭總理事務王大臣等。朕奉皇太皇懿旨。孝懿皇后曾撫育爾躬。貴妃系孝懿皇后親妹。應將貴妃封為皇貴妃。又和妃奉事先帝。最為謹慎。應將和妃封為貴妃。朕惟皇太后聖心至仁至厚。此旨實為允當。爾等會同禮部查例具奏。又諭。朕奉皇太后懿旨。爾兄弟之母。當加意相待。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為謹慎。久列嬪位。今晉封為妃。十五阿哥十六阿哥之母嬪。亦晉封為妃。再現在有曾生兄弟之母、未經受封者。俱應封為貴人。六公主之母、應封為嬪。內有一常在、年已七旬。亦應封為貴人。
這樣一來宜妃與雍正的矛盾就相當於公開化了,其在後宮的處境也勢必會更加艱難。
「強制」請安本來康熙皇帝在臨終前頒布的詔書,在他之後皇子們是可以把自己年老的母妃接回自己府邸居住以成全母子親情的,宮中每日向皇帝、皇后、太后晨安暮省的規矩也可以免去,但是雍正卻強制讓宜妃在遷回皇五子恆親王胤祺的王府居住後仍然要每日向自己問安。每日奔波勞累不說,更讓宜妃這個長輩在世人面前丟盡了臉面。
雍正為何要如此苛待這位「母妃」
母以子罪,池魚之禍罪責難免
眾所周知,宜妃所生的皇九子胤禟乃是八爺黨的核心人物,有「毒蛇老九」和「錢袋子」之稱,是老八胤禩的心腹智囊和財神爺。他自然也就成了政敵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為此雍正也早在皇子時期就恨透了他。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獲罪,自然也會殃及家人。故而雍正繼位當家作主之後除了對當初的八爺黨展開清洗外,自然也不會放過胤禟這個罪魁禍首的至親生母。
恩寵過人,惹來雍正嫉妒宜妃在康熙後宮中歷來都是寵冠後宮的角色,康熙二十年她晉封為妃時地位就僅在惠妃之下(惠妃身為皇長子胤禔生母,母家又依仗明珠這位權傾朝野的實力派能臣,地位非同一般),名列雍正生母德妃之前。
恩寵過人自然容易惹人羨慕嫉妒恨,雍正帝胤禛雖然向來與母親德妃關係不佳,但是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定然也不會與德妃有太多偏差。這母子倆勢必擰成一股繩,將宜妃視作自己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後快,所以他繼位之後對待宜妃的所作所為也就情有可原了。
殺雞儆猴,警告後宮諸妃雍正登基後,朝野內外可以說是一片詫異,誰也沒有想到是這個韜光養晦的皇子最終贏得了皇位。所以當時無論是前朝還是後宮,對他繼位的合法性都存在不少的質疑,其中甚至還包括他的生母德妃(德妃一度認為雍正就是靠非法手段才搶來的皇位,所以在其登基後她認為自己無臉再活在世上,一度想要追隨康熙於地下而去,也不接受雍正給自己加封的太后之尊)。
為了穩定朝局,減少後宮中的流言蜚語,雍正只能抓出一個典型來從重處罰,畢竟法不責眾。
而宜妃在康熙喪儀上對待新君桀驁不馴的態度,就恰讓雍正把她當作了這麼一個「出頭鳥」似的典型人物來處置,這樣一來她能有好下場嗎?
後記
即便宜妃深被雍正厭惡,不過好在她肚子爭氣,之前給康熙生下了三個兒子,看在這些弟弟的面子上雍正也不好對其太過苛刻。
雍正十一年(即公曆1733年)八月二十五日,宜妃在兒子胤祺的恆親王府壽終正寢,死時兒孫繞膝,其結局也算是差強人意吧。
本文由曉史才能明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世宗實錄》、《永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