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駕崩後,留下58歲的愛妃宜妃,其為何會遭到雍正多次當眾羞辱

2020-12-24 曉史才能明事

康熙六十一年(即公曆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清聖祖康熙駕崩在行宮暢春園,享年69歲。

康熙帝畫像

康熙爺生前的寵妃宜妃郭絡羅氏就這樣被被孤零零地留了下來,其「眷顧最深」的時代由此終結,不幸的命運也就此開始。

按理來說,宜妃作為康熙的妃子,若按照輩分來說算是雍正帝這個後繼之君的長輩。再加上她生育了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這三個兒子(雖然後來只有胤祺、胤禟長大成人),也算是給皇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於公於私雍正都應該對她善加安置才對,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宜妃劇照

雍正對宜妃的多番刁難

痛斥下人在康熙喪儀期間,因為宜妃不幸當時正好身體抱恙,又心念康熙,於是就命四個下人把自己抬到了康熙的靈堂祭祀。

許是宜妃悲傷過度,一時之間竟然忘了禮數走在了已經成為太后的德妃之前,並且對待雍正的態度也是十分倨傲。按理來說在國喪期間,這些先帝遺留下來的遺孀即便真有什麼言行不當的地方雍正也應該多多擔待才是,誰知他頓時便怒不可遏,直接當著宜妃的面就把隨行來的太監宮女給臭罵了一頓,殺雞給猴看,讓宜妃的臉上很不光彩。

雍正帝畫像

追封無望本來按照清朝的祖宗家法,新君登基之後是要給先帝太妃一一加封以彰顯自己的「仁孝之道」的,可是雍正卻把康熙後宮諸人全都封賞了一遍,偏偏無視先帝生前最寵愛的宜妃:

諭總理事務王大臣等。朕奉皇太皇懿旨。孝懿皇后曾撫育爾躬。貴妃系孝懿皇后親妹。應將貴妃封為皇貴妃。又和妃奉事先帝。最為謹慎。應將和妃封為貴妃。朕惟皇太后聖心至仁至厚。此旨實為允當。爾等會同禮部查例具奏。又諭。朕奉皇太后懿旨。爾兄弟之母。當加意相待。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為謹慎。久列嬪位。今晉封為妃。十五阿哥十六阿哥之母嬪。亦晉封為妃。再現在有曾生兄弟之母、未經受封者。俱應封為貴人。六公主之母、應封為嬪。內有一常在、年已七旬。亦應封為貴人。

宜妃劇照

這樣一來宜妃與雍正的矛盾就相當於公開化了,其在後宮的處境也勢必會更加艱難。

「強制」請安本來康熙皇帝在臨終前頒布的詔書,在他之後皇子們是可以把自己年老的母妃接回自己府邸居住以成全母子親情的,宮中每日向皇帝、皇后、太后晨安暮省的規矩也可以免去,但是雍正卻強制讓宜妃在遷回皇五子恆親王胤祺的王府居住後仍然要每日向自己問安。每日奔波勞累不說,更讓宜妃這個長輩在世人面前丟盡了臉面。

雍正為何要如此苛待這位「母妃」

母以子罪,池魚之禍罪責難免

皇九子胤禟畫像

眾所周知,宜妃所生的皇九子胤禟乃是八爺黨的核心人物,有「毒蛇老九」和「錢袋子」之稱,是老八胤禩的心腹智囊和財神爺。他自然也就成了政敵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為此雍正也早在皇子時期就恨透了他。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獲罪,自然也會殃及家人。故而雍正繼位當家作主之後除了對當初的八爺黨展開清洗外,自然也不會放過胤禟這個罪魁禍首的至親生母。

恩寵過人,惹來雍正嫉妒宜妃在康熙後宮中歷來都是寵冠後宮的角色,康熙二十年她晉封為妃時地位就僅在惠妃之下(惠妃身為皇長子胤禔生母,母家又依仗明珠這位權傾朝野的實力派能臣,地位非同一般),名列雍正生母德妃之前。

德妃劇照

恩寵過人自然容易惹人羨慕嫉妒恨,雍正帝胤禛雖然向來與母親德妃關係不佳,但是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定然也不會與德妃有太多偏差。這母子倆勢必擰成一股繩,將宜妃視作自己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後快,所以他繼位之後對待宜妃的所作所為也就情有可原了。

殺雞儆猴,警告後宮諸妃雍正登基後,朝野內外可以說是一片詫異,誰也沒有想到是這個韜光養晦的皇子最終贏得了皇位。所以當時無論是前朝還是後宮,對他繼位的合法性都存在不少的質疑,其中甚至還包括他的生母德妃(德妃一度認為雍正就是靠非法手段才搶來的皇位,所以在其登基後她認為自己無臉再活在世上,一度想要追隨康熙於地下而去,也不接受雍正給自己加封的太后之尊)。

雍正劇照

為了穩定朝局,減少後宮中的流言蜚語,雍正只能抓出一個典型來從重處罰,畢竟法不責眾。

而宜妃在康熙喪儀上對待新君桀驁不馴的態度,就恰讓雍正把她當作了這麼一個「出頭鳥」似的典型人物來處置,這樣一來她能有好下場嗎?

後記

即便宜妃深被雍正厭惡,不過好在她肚子爭氣,之前給康熙生下了三個兒子,看在這些弟弟的面子上雍正也不好對其太過苛刻。

雍正十一年(即公曆1733年)八月二十五日,宜妃在兒子胤祺的恆親王府壽終正寢,死時兒孫繞膝,其結局也算是差強人意吧。

宜妃劇照

本文由曉史才能明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世宗實錄》、《永憲錄》

相關焦點

  • 康熙皇帝最寵愛的宜妃,為何會被雍正皇帝厭惡?
    但是康熙皇帝最寵愛的宜妃,在雍正皇帝這裡就不好使了,當康熙皇帝去世後,雍正皇帝不僅對這位稱作「母妃」的長輩不尊敬,而且還在公開的場合羞辱過宜妃。此事還要從受寵的宜妃說起。在康熙的妃嬪中,宜妃可謂是風光無限,因為康熙皇帝對她相當寵溺。
  • 康熙死後,他最寵愛的宜妃太可憐,多次被雍正欺負
    當宜妃的靠山康熙皇帝去世後,宜妃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因為宜妃與雍正皇帝的關係並不好。主要原因就是宜妃仗著康熙皇帝的寵愛,太過於驕縱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為帝,其生母德妃烏雅氏則順理成章為皇太后。
  • 康熙帝寵愛的宜妃下場有多慘?雍正多次羞辱,死後4年才下葬!
    我們都知道,康熙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任皇帝,從八歲(虛歲)繼位,一直到去世,在位時間長達六十一年之久,而他也活到了68歲的高壽。當然了,在如今68歲的年紀已經算不上是什麼高壽了,但對於醫療水平落後的封建時期,這一年紀也算得上是高壽了。更何況在中國歷代帝王中,能活到此歲數的人並不多!
  • 康熙高瞻遠矚,為何不給最寵愛的宜妃指條活路?
    在古代的時候有一句話一直流傳,帝王家是最無情的,可是我們通過史記和電視劇了解到,在滿清的時候愛新覺羅家族全都是痴情人,在清朝的時候,第一個皇帝為了海蘭珠摒棄后妃,後來清世祖順治為了自己的愛妃董鄂妃,放棄了皇帝之位,出家做了僧侶。到了康熙的時候,太平天子最喜愛的就是宜妃。
  • 為康熙生了三個皇子的宜妃,晚年為何被趕出皇宮?
    康熙十六年八月,尚未生子的郭絡羅氏被冊封為宜嬪,成為康熙朝皇后、貴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後宮主位,據史料記載:"聖祖甚愛之」,而在《永憲錄》中也提到康熙帝對她「眷顧最深」。從康熙十八年(1679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郭絡羅氏為康熙帝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11歲時早亡)。
  • 明明知道雍正登基,德妃就是太后,宜妃為何還作死的去挑釁德妃?
    一代聖君愛新覺羅玄燁病逝,大清朝開始進入雍正時代。然而就在康熙皇帝葬禮之後的第16天,雍正皇帝卻突然下旨斥責康熙生前最寵愛的宜妃郭絡羅氏。一向尊崇孝道的雍親王為何如此急不可耐地下旨斥責先皇的寵妃,這件事情的背後隱藏著極為隱秘的深層次原因,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一、事件的經過康熙在位之時,最為寵幸的妃子共有四人,分別是惠妃、宜妃、德妃、榮妃。在這四人當中,宜妃郭絡羅氏與康熙感情最為深厚,她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宜妃的原型。
  • 《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在歷史上結局如何?
    在劇中,康熙皇帝深入民間了解民生,為什麼康熙每次都帶著宜妃,這是因為宜妃深得他的寵愛。當然《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至於她的結局雖然是壽終正寢,但晚年的遭遇並不是很好,是受到了雍正皇帝的排斥打壓。
  • 身為康熙寵妃卻被雍正懲治,宜妃為何淪落至此?怪她和兒子自己作
    但是康熙的宜妃在去兒子王府居住後,還必須要每月都入宮向雍正請安,後來幾次晉封太妃也從沒有過她。曾經寵極一時的宜妃,怎麼會落到如此地步呢? 雖然這部電視劇中的情節幾乎是虛構出來的,但是唯有次次都帶宜妃出宮這件事,卻是確有其事的。雖然康熙的妃嬪不少,但是在後期確實是宜妃最得寵,康熙又是出了名的喜歡微服出巡,根據史書之中的記錄,每次陪伴出宮的妃嬪都是宜妃,足可以看出她有多受皇帝的寵愛。按理說身為寵妃,即使是皇帝去世之後,新皇也會念及父親,而對寵妃非常優待,但是偏偏就宜妃卻受到百般刁難。
  • 宜妃:九阿哥的生母,康熙最寵愛的妃子,難怪總陪康熙微服私訪
    康熙出巡總是將宜妃帶在身邊,並且在出巡盛京時,有兩次住在了宜妃的娘家,這在康熙朝是絕無僅有的,而且單獨在外時,會命人向翊坤宮書信報平安,並捎回當地的特產讓宜妃嘗鮮。另外,德妃是不久後的皇太后,身份低微已經今非昔比,此時的宜妃再跪在她前面顯然是大不敬。所以,正想樹威的雍正,當著眾人的面狠狠斥責了宜妃的宮女和太監,使宜妃非常難堪。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罷了,據傳,宜妃與溫僖貴妃和孝懿皇后的關係不太好,雍正斥責宜妃也是為母妃出氣吧。
  • 《雍正王朝》讓人感動的瞬間:康熙駕崩、胤祥薨逝、雍正欣慰的笑
    康熙皇帝駕崩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於暢春園病重的康熙皇帝在做好了一切傳位安排後,提前召見皇四子胤禛,進行皇位傳承的最後一步。這樣一位關鍵的人物,如果不被關起來,會被「八爺黨」如何對待?答案只有一個,想盡一切辦法將其扳倒,甚至將其毒殺!所以,康熙皇帝的這一計才是鄔思道所言「此計雖苦,卻也是菩薩心腸」。更何況,太子二次被廢以後,誰能保證在軍界擁有如此巨大影響力的胤祥就不會生出奪嫡之心?誰又能保證胤禛和胤祥之間會心生嫌隙,相互對抗?
  • 她是康熙最寵愛妃子之一,受寵43年,卻被雍正百般刁難,不得善終
    康熙親徵準噶爾期間,軍務非常繁忙,此時他還不忘給宜妃寫信,還命人給她捎回一些當地的土特產。這就如尋常人家的夫妻一樣,丈夫離家在外,會牽掛家裡的妻子,用信件寄託自己的思念。這在常人看來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對康熙這樣的皇帝來說,能如此做就非常難得了,這也足見宜妃在他心中的地位。
  • 58歲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後,乾隆皇帝為何要掩蓋死因?
    清朝諸位皇帝中,若論能力,最強的自然是康熙。但若論勤勉程度,雍正自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目前存世的雍正批閱過的奏摺、部本、通本達到30萬件,上面有雍正留下的1000萬字的批註。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這種工作量十分驚人。 然而,後人對他的關注點卻不在於他作為皇帝有多努力,也不關注他的政績。反而對他怎麼在九子奪嫡中勝出,以及他後宮中那些風花雪月、宮鬥爭寵極有興趣,並進行了奇葩的藝術創作。如果雍正泉下有知,棺材板大概壓不住了吧。
  • 《雍正王朝》康熙皇帝駕崩,胤禵大鬧靈堂,雍正為何冊封烏雅氏
    更何況胤禵遠在西北,康熙皇帝身體不適,一旦自己駕崩了,單是年羹堯就能逼死胤禵,康熙皇帝要傳位胤禵,還能在這個時候讓他去西北,雖然胤禵是平叛的最佳人選,但是皇子在前線,形式大於意義。所以當康熙皇帝駕崩,胤禛繼承皇位的消息傳到前線時,胤禵非常憤怒的,胤祀這群人在幹嘛?為什麼康熙皇帝病危,自己一點消息都不知道?為什麼康熙皇帝病危,也不召自己回京?如果說康熙皇帝傳位給胤祀,他都無話可說,為什麼偏偏就傳位給胤禛?這顯然讓胤禵無法接受。
  • 雍正王朝:二十四阿哥和老十六為何敢在康熙駕崩時為四爺仗義執言
    《雍正王朝》中,康熙硬撐著一口氣說,傳位給四阿哥胤禛,之後就駕崩了。事已至此,八阿哥和九阿哥不甘心,故意攪混水,走到康熙跟前,假裝哭著說聽不清,隨之老十也跟著起鬨。而這個最小的弟弟胤秘十七歲時,雍正就直接冊封其為誠親王了,這麼年輕就封親王,在眾多兄弟當中,胤秘可謂是獨一份,而且到乾隆繼位後,對這位比自己小五歲的叔叔更是照扶有加。不得不說,站好隊,順勢而為也是關鍵,那麼十六阿哥胤祿和二十四阿哥胤秘怎麼在為何膽敢在這麼複雜的情況下替四爺際仗義執言的呢?
  • 《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真實結局原來是這樣, 她的兒子更慘.......
    宜妃自己也頗知自己的地位,為康熙守靈的時候,她竟然跪到新君雍正生母德妃之前,這個舉動讓雍正皇帝非常生氣。(《康熙微服私訪》記劇照)後來雍正(電視劇中的4爺)打擊胤禩(電視劇中的8爺)集團時,有人向皇帝告發胤禩等人原計劃在奪取帝位後尊九王之母,也就是宜妃為皇太后。
  • 她是康熙皇帝最寵愛的妃子,為何死後卻不能下葬?
    起初,小編以為這個宜妃娘娘是杜撰的,後來才知道,康熙皇帝的身邊真的有一位備受寵愛的宜妃娘娘,只是故事有所出入罷了。歷史上倍受康熙爺寵愛的宜妃娘娘並沒有受傷身亡,康熙皇帝死後她的生活過的也不甚如意,宜妃的兒子與雍正是政敵,因此,雍正登基為帝之後對她也有些苛刻。 宜妃,姓郭絡羅氏,是滿洲鑲黃旗佐領三官保的女兒,康熙十六年被封為宜嬪。
  • 康熙如果早就屬意雍正,為何不早立其為太子,避免九子奪嫡的發生
    毫無疑問,雍正是九子奪嫡的勝利者。康熙如果早就屬意雍正,為何不早立其為太子,避免九子奪嫡的發生呢?如果康熙早立雍正為太子,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避免了其他皇子繼續手足相殘,第二避免雍正被後世猜疑,說他是篡改遺詔。那麼康熙為什麼沒這樣做呢?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九子奪嫡的序幕是何時拉開的呢?是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之後。
  • 胤禟生母宜妃低調做人半生,康熙死後卻突然高調?看看胤禟的能力
    康熙帝有過眾多的皇后,但宜妃無疑是最特別的一個妃子。因為宜妃在尚未誕下子嗣之時,便被康熙冊封成了妃子。宜妃的父親為正四品佐領,負責駐防盛京,掌握關防大印。為了拉攏宜妃的父親,康熙才會多次抬舉宜妃。在冊封宜妃的聖旨中,康熙更是大讚宜妃有著傾國傾城的容貌,且性格柔順知禮。
  • 雍正收拾了所有競爭對手,為何偏偏善待老九親哥哥五阿哥胤祺?
    但即使如此,雍正帝繼位後也是對他以打壓為主,將其發配到馬蘭峪為康熙守陵, 後來雍正帝又以胤祉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這個站不住腳的獨創理由,將其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最後胤祉於雍正十年鬱鬱而終
  • 雍正和康熙為什麼都對胤祺讚譽有加?
    胤祺的生母是宜妃郭絡羅氏,這是康熙皇帝非常寵愛,並且是「眷顧最深」的后妃。他雖然暗地裡支持扳倒太子胤礽,但並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可就在察覺到康熙有想要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意向後,他又主動向康熙表示了堅決的擁護和支持,而當康熙要將反對胤礽的胤禩等人進行懲治的時候,他則是進行了勸阻,並積極為胤禩等人辯解。這樣一來,康熙對雍正產生了極大的好感,就此將其晉封為「和碩雍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