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這種植物大家都見過,有很多人也知道這種植物是挺實用的,雖是多肉植物,卻可以用來治療輕度的燒傷、燙傷或曬傷(沒破皮的)。小時候不小心被開水燙到,在不嚴重的情況下,我奶奶就會用蘆薈葉子裡的凝膠給我緩解疼痛。
上面是蘆薈葉子的凝膠
注意: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用蘆薈的凝膠,特別是嬰幼兒、孕婦,或者是生病的人,都不要用蘆薈凝膠了。
常見的中華蘆薈、皂質蘆薈和庫拉索蘆薈,如果我們不小心曬傷皮膚,有蚊蟲叮咬,或是有輕度的燒傷,都可以用蘆薈葉片裡的凝膠塗抹一下,只要不是皮膚特別敏感的朋友,都可以用這種方法。
蘆薈是特別容易繁殖的,在合適的環境下,長勢會特別快,在家裡種上幾盆是完全沒問題的。
一、蘆薈名字的由來
蘆薈原本生長地是在非洲北部地區,也就是在地中海一帶,在唐朝時開始傳入我國,蘆薈的「蘆」字就是黑色的意思,而「薈」字就是聚集的意思,蘆薈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將它的葉片切開後,切口處滴下來的液體,接觸空氣會慢慢氧化,會由咖啡色變黑色,慢慢會凝聚起來,所以叫「蘆薈」。
二、蘆葦的品種介紹
現在盆栽蘆薈的品種就超過幾百種,只有少數是可以食用的,就包括中華蘆薈、翠葉蘆薈、庫拉索蘆薈、好望角蘆薈和木立蘆薈。它們的提取物可以食用,但不能直接吃。
蘆薈品種欣賞:
1、美國翠葉蘆薈Aloe vera L
2、中國蘆薈(中華蘆薈Aloe vera var. Chinensis)
3、好望角蘆薈Aloe ferox Miller
4、木立蘆薈Aloe arborescens Miller
5、翡翠殿Aloe juvenna
6、綾錦Aloe aristata
7、千代田錦蘆薈(什錦蘆薈Aloe variegata)
8、海虎蘭蘆薈(Aloe delaetii)
9、多葉蘆薈(女王蘆薈Aloe polyphylla Pillans)
10、不夜城蘆薈(Aloe perfoliata)
11、開普蘆薈(Aloe ferox Mill)
現在市場上比較常見的蘆薈還包括:不夜城蘆薈、庫拉索蘆薈、翡翠蘆薈、俏蘆薈、波露蘆薈和斑馬蘆薈等品種。
上面是蘆薈的園藝品種
現在有商業化栽種的食用蘆薈和藥用蘆薈,有些地方甚至將它作為經濟作物栽種,這類植物栽種肯定就不能噴灑農藥。
三、養盆栽蘆薈注意事項
養護盆栽蘆薈是比較簡單的,它不需要頻繁打理,只要保證盆土常年微幹的狀態,土面下3~5釐米幹了,或等盆土完全乾透後,再給它澆水,基本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上面是庫拉索蘆薈
但是最近有特別寒冷的天氣,如果溫度低於2度以下,或低於0度以下,蘆薈都會被凍傷,這是無法避免的。
能將盆栽蘆薈養死的人,基本就是經常給它們澆水,或者是養在溫度特別低的地方。
1.病蟲害防護和處理
蘆薈本身就有殺菌的成分,所以它本身就不會招惹什麼病蟲害。只要環境適宜,基本都不會有病蟲害。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在環境特別潮溼,通風不好的情況下,特別是在梅雨季節,就容易感染葉斑病,葉片上會出現黑色的斑點,慢慢形成斑塊。
出現黑斑病的情況,就要及時將感染病害的葉子及切掉,並放在通風處晾乾傷口,不需要噴灑殺菌藥。
在極少數情況下,即環境特別乾燥,溫度比較高,環境通風又不好的情況下,葉片會感染紅蜘蛛,葉子會慢慢發黃乾枯,不需要噴灑殺蟲劑,只需要用清水衝洗,就可以將蟲害衝走,並改善環境,增加通風。
2.養護的溫度
而在冬季一定要及時將盆栽蘆薈搬到室內養護,它是很害怕霜凍的,溫度一定要維持在0度以上,才能安全越冬。
蘆薈本身是生長在非洲地區的,是喜歡溫暖的環境的,只有溫度能維持在15度以上,它才會持續生長。最佳生長溫度是在18~28度之間。
一旦溫度低15度以下就要停止澆水,並且要擺放在室內乾燥,有較多光照的地方。維持土壤乾燥,可以增加它的抗寒能力。
3.選擇合適的花盆和土壤
平常我們栽培蘆薈一定要使用排水良好的花盆和土壤,如果是是栽培,最好不要全部用菜園土,否則土壤容易結塊,對它的根系生長就不利。可以用菜園土、泥炭土搭配粗沙,以3:5:2的比例混合。
或者是用菜園土、腐葉土和珍珠巖,以5:3:2高比例混合,也可以直接在市場上買一些仙人掌專用土栽種。
花盆最好是用陶盆、瓦盆或泥盆,也可以選擇有較多排水孔的塑料盆,底部一定要有排水孔。
4.給予適當光照
養護盆栽蘆薈並不需要太充足的光照,在有較多陽光的環境下,它的生長速度會更快,不要害怕蘆薈會被曬傷,如果光照過度強烈,它的葉片會由綠色慢慢變成紅色,這個時候我們稍微減少光照,就可以讓它的葉子恢復翠綠了。
如果你的蘆薈植株長得還比較弱,不能接受強光照射,就可以多給柔和光照,等它長壯了,就可以放在有全日照的環境下。
盆栽蘆薈如果養在室內遮陰處,就要控制澆水,否則植株容易徒長,也不要養在完全陰暗的地方,起碼要維持光線明亮。
5.澆水注意事項
養護盆栽蘆薈不需要頻繁澆水,因為它的葉子本身就儲存了很多水分,它不害怕乾旱,就害怕盆土積水。
如果土壤一直潮溼,就會引起根腐病,每次澆水前可以撥開表層土,或者掂量一下盆土的重量,盆土幹透了,再給它澆透水一次。
如果室內養護蘆薈,儘量不要讓它的葉心積水,否則會導致植株腐爛。
6.施肥和繁殖技巧
養護盆栽蘆薈不需要經常施肥,一般就是在換盆的時候,在土壤底部埋入一些腐熟的羊糞肥或緩釋肥,就能滿足它的生長需求。
在春夏秋生長季節,可以每隔兩三個月補充一次稀薄的有機液肥或水溶肥,不要給太濃的肥料。
盆栽蘆薈想要繁殖就是在每年春暖之後,溫度在15~28度進行分株繁殖。
最簡單方法就是將盆栽蘆薈脫盆,蘆薈的植株底部會長出很多的側芽,分株的時候就將長得比較壯的側芽全部掰開,連帶根系切割下來,切下來的側芽可以放在通風遮陰處晾乾傷口。側芽放兩三天之後重新栽種,用普通的沙質土栽培,蘆薈的側芽種好後,先不要急著澆水,養在通風透光處,過3~5天後再給它澆水一次,後期就可以慢慢見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