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水稻脆稈顯性控制基因,解秸稈還田難題

2021-01-18 騰訊網

2020協會熱點消息整合

1

年會盛典

2

企業信用等級申報

——行業動態——

近日,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智能所離子束生物工程與綠色農業研究中心吳躍進研究員課題組在水稻顯性脆稈Sdbc1基因克隆和功能解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水稻》上。

| 圖片來源於網絡

水稻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每年產生將近3億噸的秸稈,由於秸稈數量多,體積大,難以在短時間內及時處理,影響後茬作物播種,成為生產上的棘手問題。水稻細胞壁組分變化常常會導致水稻莖稈抗折性能變化,脆稈突變體收穫時秸稈更加容易粉碎,另外脆稈突變體纖維素含量降低,導致次生細胞壁組成的抗降解屏障能力降低,使得秸稈更易被降解,有益於秸稈還田和做動物飼料利用。

吳躍進研究團隊長期關注利用重離子誘變挖掘細胞壁組分突變基因並開展秸稈還田和離田利用。前期通過圖位克隆技術獲得了控制脆稈特性的基因CEF1,對其功能進行了深入解析,CEF1基因解決了常規稻秸稈還田難題。但是,對於我國主推的雜交水稻來說,由於cef1的隱性遺傳特性難以直接應用。雜交稻生物量大、應用面積廣,因此產生的秸稈數量更多,如何處理也面臨極大的挑戰。

科研人員利用重離子誘變獲得了一個半顯性脆稈突變體Sdbc1,進一步實驗表明,在sdbc1純合突變體中,因為只能形成沒有功能的纖維素合成酶複合體,因此纖維素合成受到嚴重影響,其表型表現出莖稈和葉片都非常脆。而Sdbc1雜合突變體中,存在競爭關係,只有一半的纖維素合成酶複合體能夠正常行使功能,導致纖維素含量略微降低,秸稈表現出微脆的表型,而葉片沒有任何影響。同時該位點的顯性突變能夠通過降低活性氧(ROS)的水平和體內的鈉離子含量,增加其耐鹽性。

這些研究結果不僅從分子水平揭示了半顯性脆稈形成機制,同時為分子設計培育新的脆稈雜交稻品種奠定理論基礎。該基因應用到雜交稻生產上,尤其是在鹽鹼地種植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持續更新中~)

(持續更新~)

相關焦點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3.B     【解析】     試題分析: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當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基因時,顯示顯性性狀,當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顯示顯性基因控制的顯性性狀,當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隱性基因,顯示隱性性狀,所以Aa表現出顯性性狀
  • 考考大家,雙眼皮遺傳基因是顯性還是隱性呢?
    為什麼有的女孩子明明沒有做雙眼皮,卻是有著天生的現象,問題就來了,雙眼皮是顯性遺傳還是隱性遺傳呢,來考考大家哦。孟德爾遺傳定律從遺傳角度來說的話,其實雙眼皮是顯性遺傳的。單眼皮就是隱形遺傳的。所以雙眼皮的顯性基因就會更容易表現出來。
  • 爸爸能遺傳給孩子哪些顯性基因?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存在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兩種情況。比如父母臉上有酒窩,孩子臉上也有酒窩,這是顯性基因的表現;孩子臉上沒酒窩,就是隱性基因的表現。對於「傳男女不傳男」這一說,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如果孩子某些部位隨爸爸,也只能說明遺傳了爸爸的顯性基因,沒有呈現出來那就是隱性基因影響的,並不是說只有生閨女才哪兒哪兒都像爸爸。比如生兒子的父親如果謝頂,兒子將來多半也會謝頂。
  • 因為這個基因突變 水稻學會「午睡」並耐旱
    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記者9月16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功能基因組學創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研究發現水稻基因PSL1突變直接導致其葉片在低溼度和高光環境下發生超敏捲曲,從而提高耐旱性。
  • 鴻源農業開發集團育種中心新品種水稻提前收割
    在鴻源農業科技示範園的種子田裡,按品種劃分的不同區域裡的水稻稻穗金黃飽滿,沉甸甸的隨風搖曳。一臺臺水稻收割機、運輸機在田裡往來穿梭,傳遞著豐收的喜悅。為了防止受颱風影響,今年採取提前搶收措施,從9月2號開始開鐮收割,秸稈直接粉碎還田。
  • 傅向東:破譯水稻少肥高產密碼
    這種執拗和堅定讓傅向東總是喜歡挑戰難題。 在英國約翰英納斯研究中心(John Innes Centre)留學期間,傅向東師從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牛津大學教授尼克哈伯德(Nicholas P. Harberd),這位著名的遺傳學家一輩子專注於赤黴素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機理研究。
  • 扒一扒爸爸能遺傳給孩子哪些顯性基因呢?
    扒一扒爸爸能遺傳給孩子哪些顯性基因? 雙眼皮:生物學認為,雙眼皮是絕對的顯性遺傳,而單眼皮則是屬於隱性遺傳。且有70%以上的孩子會受到爸爸雙眼皮的遺傳。有人問,割了雙眼皮,可以遺傳給下一代嗎?這裡只能說,您想多啦!
  • 梅山文化的顯性基因庫
    梅山百師、百匠和百工是梅山文化的顯性基因庫,是梅山數千年來的結晶。他們有嚴格的師承關係,每一行業都有自己的祖師和固定神靈崇拜。「莫圖今生家富貴,只圖萬古永傳名。」這是梅山百匠在蓋筶或拋牌時,向徒弟交代的最後一句話,既是匠人的座右銘,也是梅山匠人畢生行事的總結。 (《梅山百匠》 李翔 著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
  • 「稻稈」看看縉雲人是怎樣把它變廢為寶!
    我的族兄陳禮德給我家送來了一捆稻稈,真是雪中送炭,使我們不至於挨凍,更撫慰了我們全家受創的心,終身難忘!稻稈是冬天牛羊的飼料,也是鋪墊豬圏牛棚羊欄狗窩的原料,除給牲畜做窩取暖外,還可以產出當時種地需要的廄肥。稻稈也可以直接還田當肥料,或厚厚地施在旱地裡,還可以免除鋤草。
  • 現在的基因技術如此發達,科學家為什麼不根據基因復活恐龍?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科學大白的世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基因技術和恐龍,探尋它們隱藏的奧秘吧。恐龍作為地球上遠古時期的生物,雖然已經滅絕了很久,但仍然活在科學家和恐龍迷的心中。從古至今,科學家們追尋恐龍足跡,探尋恐龍奧秘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過。
  • 水稻花粉管萌發和伸長基因GORI
    研究人員通過對水稻花粉特異基因突變體的篩選,篩選到一個水稻花粉萌發調控因子T-DNA插入突變體GORI(Germinating modulator of rice pollen),該突變體表現出野生型與雜合子1:1的分離比。GORI基因編碼一個7-WD40基序蛋白,與擬南芥中的JINGUBANG/REN4同源。GORI基因在水稻花粉中特異表達,其蛋白定位於細胞核、胞漿和質膜。
  •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不可治癒」的狂犬病可以被治癒...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不可治癒」的狂犬病可以被治癒了?時間:2020-09-22 10:32   來源:前瞻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不可治癒的狂犬病可以被治癒了?
  • 科學家揭示其中遺傳原理
    在基因層面分析西瓜據介紹,該團隊利用雜交分離群體成功定位到控制這3個性狀的基因。研究結果發現西瓜果皮顏色由單基因控制,深綠對淺綠為顯性,該基因位於8號染色體上;控制西瓜種皮顏色的基因是3號染色體上一個編碼多酚氧化酶蛋白的基因,黑色種皮相對於淺黃色種皮為顯性;控制節間長短的基因是位於9號染色體上的一個編碼赤黴素3β-羥化酶蛋白的基因。找到控制這三個性狀的基因之後,科學家們又通過實驗,揭示了基因是如何調控這三大性狀的,以及它們如何遺傳。
  • 中國破解番茄風味基因密碼,「想吃啥樣西紅柿」都可編輯
    從源頭做起,先找出影響番茄口味的「基因密碼」。「我們的味蕾一直想找回的老口味兒就躲藏在『基因密碼』裡,一旦找到決定番茄風味的相關基因,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黃三文說。2012年,黃三文帶領團隊參與了番茄基因組測序項目,破解了擁有9億個鹼基對的番茄全基因組圖譜,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
  • 基因編輯、探月、鬥癌症…十位頂級科學家披露的東西你知多少
    具體來說,一些獲得性、遺傳性、基因性疾病,有可能需要在胚胎裡,或者在精子和卵子當中做基因編輯,然後再對卵子進行受精,但這項研究還存在巨大的爭議和分歧,有一些國家不願意,有一些國家則已經準備好了。他說,科學家們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和對成人或孩子的細胞進行基因編輯,需要區別對待,因為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會影響到子孫後代,而對成人和孩子的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則不會影響到子孫後代。
  • 「基因編輯」,人類的福音還是「潘多拉魔盒」的再現?
    大家都知道,生物的性狀本質上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基因變化會造成很多差異。比如,有的人愛吃香菜,有的人不愛吃香菜,會覺得香菜有一股肥皂味。因此科學家們一直想著如何編輯基因,當然,也研究了很多手段。最原始的是天然變異。基因複製並不是百分之百精確地,會隨機發生變異。這成為了很多時候我們獲取基因變異的天然辦法。
  • 孩子的智商,遺傳爸爸的基因多還是媽媽的多?科學家給出回答
    每一個寶寶都是由父母的基因結構所組成的 ,所以必然是有一部分來自於爸爸,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媽媽 。那麼哪些是由爸爸來決定,哪些是由媽媽來決定的呢 !孩子的智商,遺傳爸爸的基因多還是媽媽的多?科學家給出回答!由於每個孩子都遺傳著父母的基因,所以寶寶後天所表現出來的一切都類似於父母 。
  • 勞模精神耀三湘丨趙炳然:用「高大上」的技術,攻「接地氣」的難題
    湖南日報記者 傅聰 攝 要找到趙炳然,得穿過一間間堆滿儀器的實驗室。 時值初冬,實驗室的透明容器裡,種子仍在發芽,秧苗爭相分櫱。經過科研人員之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水稻,一再突破著自身的生長極限。 「這些都是無價之寶啊!」
  • 顯性基因缺陷,所有折耳貓都會發病!
    為什麼說折耳貓是有發病基因的? 首先「發病」這個詞是帶有誤導,要知道,貓的耳朵本身就是立起來的,耷拉下來耳朵的那是狗。折耳貓這個品種本身就是基因突變的結果產生的,這個突變的基因導致折耳貓咪出現先天性軟骨發育不良的一些症狀。 其實早在1971年 ,英國最大型的貓會GCCF 都已禁止接受折耳貓的註冊,原因就是在折耳貓身上發現了嚴重的骨骼病變的遺傳疾病。
  • 迎接中國農民豐收節「6+1國家聯盟」田間展示132個水稻新品種
    本次活動在中科荃銀(奉賢)科研展示基地舉行,集中展示了「6+1國家聯盟」及中科荃銀最新育成的132個水稻新品種,包括中科荃銀在全基因組測序解析指導下配組選育的特優質水稻新品種滬科優泰香等。與會者參觀了6+1國家聯盟最新育成的132個水稻新品種,以及中科荃銀在全基因組測序解析指導配組選育的特優質水稻新品種滬科優泰香、科兩優58香和科兩優29香田間長勢。與會者還參觀了中科荃銀的育種材料田、小制種田、機插秧展示田和承擔的南方稻區科企聯合體生產試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