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青春劇都是影視作品情有獨鐘的類型。自1990年第一部以青春為切入點的影視作品誕生以來,青春劇便以炙手可熱的姿態長期活躍於螢屏之間。但量變之下,這類題材也陷入了創作同質化的怪圈,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玩出「新意」與「心意」,成為當下青春劇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由林柯執導,計從編劇,孫怡、白敬亭領銜主演,朱嘉琦、薛昊婧、夏陽、鍾偉倫、赫雷等主演的都市青春勵志劇《與晨同光》,給出了新的答案。該劇別出心裁地聚焦親情、友情、愛情、職場、人性等多方面,讓青春活力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充分展現一群普通人如何突破生活中的重重障礙,最終收穫幸福的故事。
從播出效果上來看,帶著好奇心理湧向《與晨同光》的觀眾,對於這部作品的效果是充滿信心的。自27日播出以來,該劇收視率一路走高,取得了CSM59城、CSM35城以及CSM歡網實時三網收視破1%的好成績。
青春活力與現實話題兼具
多維視角展現青春群像
一直以來,「戀愛大過天」都是青春劇最顯著的標籤之一。雖然說純愛式青春作品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而且拍好了也照樣可以打動觀眾,但縱觀如今國產青春片市場,過於單一的類型,也讓觀眾逐漸審美疲勞。
同樣以「青春」為底色的《與晨同光》,區別於市場上觀眾所熟知的青春劇,不再將目光著重於柔焦濾鏡下的光鮮亮麗,而是以多維角度,在青春的類型表達中返璞歸真,從笑到淚,力圖為觀眾呈現一出兼具青春活力與現實話題的視覺盛宴。
《與晨同光》最先展現的,是職場線的細緻描摹。作為都市人群的精神與物質支撐,很少有劇集能夠獨立於職場之外,但為了更純粹地突出生活的危機和矛盾,職場往往被一筆帶過。而在《與晨同光》中,職場的較量和危機卻貫徹始終。
劇中兩位主角黎初瑤與李洛書,一位是從北大畢業的職場新人,一位是浙大休學的創業者,《與晨同光》生動細膩地展示了他們在職場道路上所經歷的磨礪:從黎初瑤因服裝問題失去機會,到李洛書休學創業,再到公司的轉型危機……《與晨同光》的職場設定貼近現實,具有極深的現實觀照意義。而點綴在其中的牛思逸代談業務、常大樂辭職風波、黎父提前退休等事件,也讓劇中的各個角色完成了從生活到職場、家庭、朋友圈層的全面化,讓他們都像擁有了生命般,自然而然地步向曲折的軌跡命運。
其次,《與晨同光》中還有對於家庭生活的細緻展現。在已播出的劇情中,李洛書因事故被迫成為黎初晨,加入到陌生的家庭中去,還要預防著黎母不穩定的病情。但即便是在這種情況,黎家依舊在盡最大的可能讓李洛書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在黎母用雞蛋為「黎初晨」過生日時,為了不讓死守的秘密曝光,李洛書硬著頭皮吃了雞蛋,而黎初遙和黎父,作為清楚知曉整個事情原委的人,也同一時間從李洛書手裡搶過了剩餘的雞蛋。
一方面是「兵荒馬亂」的寫實職場,一邊是溫馨幸福的家庭生活,一邊是並肩作戰的夥伴,一邊是彼此陪伴的親人,作為一部都市青春勵志劇,《與晨同光》將年輕人的情感與奮進難能可貴地融合到了一起。劇中既有輕快活潑的感情逸事,又有當代青年獨立自強的戲劇描摹。
與生活短兵相接
在感同身受中收穫治癒
《與晨同光》在多維青春線索背後,同樣也不乏令人感同身受的社會話題。前者保證了故事的豐富可看,後者則直擊觀眾內心痛點,引發普遍思考,並帶領他們在劇中尋找答案。
在劇中,觀眾首先能清晰感受到的是原生家庭對劇中各個角色帶來的影響。李洛書因為從小經歷了父親離世、母親失聯等不幸,性情漸漸變得落落寡歡;黎初晨因為失去弟弟而不得不用瘦弱的身軀扛起家庭的重擔。「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而有些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與晨同光》毫不避諱地展示原生家庭為他們帶來的影響。
但在《與晨同光》中,他們受到的傷害,或多或少在被身邊的人救贖:李洛書因為黎家親人的陪伴,逐漸從兒時的陰影中走出來;黎初瑤失去弟弟的傷口,被李洛書治癒;黎母因為那場大火受到的傷害,有李洛書在溫暖……家庭曾經虧欠他們的,被親人彌補,被朋友理解,也被愛人支持。《與晨同光》始於青春卻不止於青春。相比於糖分超標的夢幻式甜寵劇,其深厚的現實觀照情懷更能引發觀眾的自我代入與情感共鳴。
而劇中主人公面對生活、職場挫折時積極昂揚的態度也在感染著現實中的觀眾。女主黎初瑤學歷突出卻缺少工作經驗,接連面試失利。男主角李洛書名校休學,一頭扎入創業浪潮中去。然而要成長豈能一帆風順,最初家人不理解以為他走上犯罪之路,合作夥伴也虎視眈眈想要低價收購他的專利。
黎初瑤與李洛書的經歷,讓不少觀眾從中看見自己的身影。其感同身受不僅僅在於似曾相識的職場難題,更在於切身實地成長。當年輕一代不再將成功當作人生路上的唯一目標,「成長」或許才是任何時代都不會出錯的青春註腳。面對重重危機,黎初瑤與李洛書以他們守護初心的本真、堅定不移的信念、積極向上的態度,在跌倒、挫敗,又不斷重新站立起來,去消融現實與夢想的距離。
而過於真實的畫面,讓觀眾在看劇之餘審視自己。如同劇中的人物一般,每一個在與生活鬥爭中的自己,居然都悄無聲息地得到了曾經在青春懵懂時最想要的「成長」。《與晨同光》用主人公們的人生軌跡引導著更多年輕人正確地、積極地面對現實和夢想,讓他們在一次次的感動和共鳴中獲得治癒與成長。
臺前幕後強強聯手
江蘇衛視與劇集互相成就
除了劇情的新意與主題的深刻,《與晨同光》中臺前臺後的大小人物,也有著意料之外的突破。
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的黎初瑤,在一場意外之後,面對家庭困境,她積極樂觀,逐漸成長為自信獨立、內心溫暖的模樣;從小經歷了父親離世、母親失聯等不幸的李洛書,同時背負著兩個人的命運,也承擔著兩份責任,這讓他兼具溫暖與憂鬱的特殊氣質。
除此之外,《與晨同光》中的一眾配角,也能千人千面,各有驚喜:有深情張揚的韓子墨,有直爽善良的單單,有可愛率性的牛思逸……《與晨同光》中的每個角色,都足夠立體鮮活,讓人過目不忘。
《與晨同光》中不拘一格的故事發展賦予了角色立體而鮮活的生命力,也為演員們製造了更加嚴格的表演門檻。黎初瑤的扮演者孫怡,是公認的人氣和演技兼具的實力小花,多年的沉澱與累積,讓她對黎初瑤這一角色信手拈來;少年感十足的白敬亭因為性格反差萌而圈粉無數,此次作為他突破以往逗趣形象之後的另一次嘗試,更為《與晨同光》增添了一大看點。
為了保證劇目的品質,《與晨同光》還邀請了強悍班底為全劇保駕護航。該劇導演林柯是業內出名的「多面手」,曾執導拍攝多部影視劇。與此同時,林柯導演本身還有著20多年演員經驗,對演員的表演和角色的定位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把控力,這無疑也給予了觀眾一針強心劑。
而《與晨同光》的種種突破,也讓人看到了其播出平臺江蘇衛視在購劇和編排上的清晰定位。作為頭部衛視平臺,多年類型革新的探索,以及在市場需求導向下對觀劇模式的創新,讓江蘇衛視以更加活力、青春的基因,走在市場的前沿。從描述海歸艱苦奮鬥的創業史的《我在北京等你》;到聚焦冰上逐夢之旅的《冰糖燉雪梨》;再到以小人物為切入口,展現生活逆境的《幸福還會來敲門》,皆彰顯著江蘇衛視在內容選擇上確實眼光獨到。
叫好又叫座的爆款作品需要的是來自劇方和平臺方的互相成就,尤其是對於衛視平臺而言,兼顧「有意義」與「有意思」,除了匠心編排提供更為豐富多樣的內容之外,對於市場敏感度的把握也是成為爆款的引領者的必要命題。《與晨同光》此次能夠在激烈競爭中突圍,也實屬情理之中、意料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