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少女性對比古代俸祿的文章,沒怎麼看到男性的,特意查了一下,感興趣的自己可以也對比下看看。
古代都是帝王制,自然皇親國戚是上等人。皇帝咱不必說,整個國家都是人家的,咱們從皇帝之外的人來看看。王爺,可以說是皇帝所有朝臣中的最高位了。其中又分為親王和郡王。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來就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當然文官也有受封郡王的。親王是中國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為什麼一個虛銜的王爺會受到這麼高級別的待遇呢?大概因為每個親王都曾經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可能放在誰身上都會不甘。
下面咱們就來詳細說說他們的俸祿。咱們就以清朝為例看一下。大清順治年間,一個親王每年的俸銀是1萬兩,祿米是一萬五,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現在剛剛查詢了一下,銀子大概在4.5元一克。一萬兩白銀等於50萬克,就等於225萬塊錢。還有祿米,乾隆時期1兩白銀和一槲米的價值相同,等於又一個225萬,可以看出一個王爺的標準收入是500萬元。果然是大地主土豪啊,怪不得王爺都那麼逍遙。
王爺之下,就要數朝堂一品的官大了。一個一品大員每年只有俸銀180兩,祿米180槲,和王爺簡直天壤之別啊,還是換算一下看看。180兩等於9000克,等於40500元。加上祿米約等於91000元。不算多但是也不算少了!怪不得有那麼多的官員成為一個個巨貪。
二品官員一年的俸祿有奉銀155兩,祿米155槲這就更少了。155乘以50等於7750克,乘以4.5等於34875元,加上祿米共有69750元也遠超大多數人的收入。三品收入一年俸祿130兩,祿米130槲。同樣算法大概相當於年薪58500。四品105兩奉銀105槲祿米相當於47250,這個收入在一二線城市生活是比較拮据的了。再看五品官員,只有80兩奉銀80槲祿米,年收入才3600元。算到這也失去了繼續比下去的興趣了,至少再碰到朋友可以吹牛說「我的收入已經超過清朝五品大員了」,嗯、再小聲說一下,「是加班多的情況下。」當然因為俸祿實在不算高,雍正時期還有「恩俸」用來補充大臣的收入。
你們的收入都有多少呢?
#清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