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啥不是「西籬」,原來很有講究

2021-01-11 微雨憑瀾

所謂「籬」者,是「籬笆」的簡稱。中古時期,普通人家的房舍院落是非常簡樸的。幾間茅草房,幾棵楊柳桑榆樹,一圈由荊條編織而成並樹立起來的籬笆牆,構成了一戶獨立人家的生活空間。

這樣的籬笆牆並不密實,稀疏的枝條間透射著與外界的聯繫。籬笆牆上披掛著一些藤類的植物,形成了一道綠色的屏障。晨升晚落的斜陽將其光芒穿過籬笆牆的縫隙投射在這樣的院落裡,煞是溫馨。

所謂「東」者,為東邊之意。「東籬」語詞組合在一起,便是院落籬笆牆的東牆。中國古代社會以「左」為上,左者,東也。東面是太陽升起的方向,乃是生命起始的方向,所以有著積極的生命精神與意義。

於是,我們在中國古代詩歌裡,可以見到「東籬」的語詞,卻絕無「西籬」的說法,因為「西方」是生命逝去的方向。因此,僅僅是一個「籬」字,就有著人生社會的價值與意義;僅僅是一個「東」字,便充滿了生命跳躍的。

「東籬」詞境精神。「東籬」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其構建起來的世界將是獨特的,其表現出來的精神將是突出的,而且也是深刻的。

「東籬」語詞顯現於陶淵明的詩歌裡,「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在現實社會中,我建起了我的家園,雖然身處人生社會裡,卻沒有嘈雜的喧囂。問我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很簡單:追求自然。我在東籬牆邊採菊,感悟到了自然的存在。黃昏時分多麼美好啊!飛鳥結伴歸巢。自然裡、生活中有著很樸素又很深刻的道理。我已經忘情於此了。

結語:

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小詩,向我們展示了上述美好的生活圖景和詩人細微的心理波動。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構成了「東籬」詞境。

相關焦點

  • 如何拍攝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出自於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分析詩詞如果只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得是詩人優哉遊哉地站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享受慢生活帶來的樂趣,一邊採花一邊遙望遠處的南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能讀懂幾種悠然?
    司空圖在《典雅》中說:「落花無言,人淡如菊」。人淡如菊,常常被網絡小說形容氣質美女。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解讀陶淵明菊花詩中最著名的一首——《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在採菊東籬,悠然見南山下,感受陶淵明的開放
    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上的空氣日夜都很美,鳥兒們也會互相回報。這是真的,但如果你想分辨,你已經忘了你的話。--欣賞魏晉·陶淵明《飲酒·其五》,感受陶淵明的開放性這首詩主要有兩種意境,這首詩的前四句是一層,描述了詩人擺脫世俗煩惱的願望,後六句描述了作者在田園中的收穫,《好好玩》還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高潔的個性。
  • 大隱隱於世:他真的隱居過鎮江南山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 通:辯)【譯文及注釋】 譯文住宅蓋在人世間,清靜卻無車馬喧。問我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顯偏。自顧採菊東籬下,悠然無意見南山。山間霧氣夕陽好,飛鳥結伴把巢還。此中當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 飛花令 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一首詩裡竟然有28位才子葉嘉瑩:中華詩詞之特美(一)1、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3、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4、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 【邀請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特邀】熱愛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香/攝影/大自然的您和家人【時節】庚子菊月       田園詩鼻祖陶淵明的詩幾乎篇篇有琴、篇篇有酒、酷愛讀書、對菊情有獨鍾。「少學琴書」,「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有「素琴」一張,珍愛有加,琴不離身,凡飲酒,必 「撫弄以寄其意」,「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一心一意 「臥起弄琴書」,絕交息遊,不惜辭官歸隱。樂琴書以消憂, 「清琴橫床,濁酒半壺」,「斯晨斯夕」 便是 「黃唐莫逮」。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回歸本心,歸隱田園
    喜愛喝酒的陶淵明讓人把衙門的公田全部種上做酒用的秣谷,他的妻子覺得不可行,認為吃飯的粳米也得要有。兩人爭執了很久,最終決定:150畝種秣谷,50畝種粳米。上級下來視察,縣衙內的小吏勸陶淵明穿戴整齊,恭敬迎接。陶淵明嘆了口氣,說道:我怎麼能為這五鬥米的薪俸,低聲下氣向人獻殷勤呢?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不就是我們《嚮往的生活》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不就是我們嚮往的生活嗎?在已經更新的兩期節目中,我們看到了節目新的活力。新成員彭彭很可愛,話不多,踏實可愛,很受人喜歡,在第一期節目中,就展現了細緻肯幹的生活技能,洗碗細緻到每一個碗都要聞一下有沒有洗潔精的味道,又獨自插秧一下午,獲得黃磊、何炅的點讚。第一期嘉賓為徐崢、王硯輝。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粉絲過億的李子柒,真的沒那麼簡單
    李子柒在現代「鋼筋混凝土叢林」的時代,構建了一個「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世外桃源。每一個嚮往美好生活、嚮往自然純樸的人,都能在李子柒的視頻裡看到理想。她也因此成為了「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大使」,然而這樣一個粉絲遍布全球、央視點名讚揚的人,卻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 【娘家人領銷】第六期:東籬下,悠然南山親子遊
    【娘家人領銷】第六期:東籬下,悠然南山親子遊 2020-04-17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西安這個巨大的公園可以郊遊放風箏
    再次來到這裡已是春暖花開,從勞動村勞動商店旁邊的小路直接上原,映入眼帘的是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麥田和油菜花海,東北望是綠色的土原,南眺是巍巍秦嶺,真有些著名詩人陶淵明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
  • 「悠然見南山」中的「見」該怎麼讀?蘇東坡早就已定論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是東晉時的著名文學家,他是名門之後,也曾抱有對仕途的期望和拯救黎民蒼生的使命感在宦海沉浮十餘年。至於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該如何讀,倒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段故事。其實,關於這個字的爭議是一直存在的。昭明太子蕭統在《昭明文選》中收錄此詩時,就將其寫成「悠然望南山」。《昭明文選》在歷史上的地位很高,所以這種說法相當有市場。一直到宋朝,還有人堅持用「悠然望南山」。
  • 童星鄧文怡單曲《採菊東籬下》發行,俏皮歌唱美好生活
    近日,童星鄧文怡最新原創歌曲《採菊東籬下》在全網發行,這位猶如花仙子一般美麗的小姑娘用純淨甜美的聲音再一次給大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歌曲一經上線就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各大音樂網站人氣飆升,勢必會點燃2018年兒童音樂之火。
  • 時時東籬下 無處不南山
    人們都在追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意境。每天奔走於高樓大廈之間、或奔走於城市之間的人們,白天忙於工作,晚上回家後有些連做飯的精氣神兒都沒有了,還哪有時間去休閒,能好好休息就不錯了。尤其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人們每天還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追劇、刷視頻、刷朋友圈……到了周末也就只有攤在床上的份了,能夠每周花一點固定時間健身、跑步的已經算是很好了,這種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
    比如,古典詩歌中的柳樹已經不是柳樹了,而是代表了送別和傷感的意思。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賀鑄的「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而梧桐,則帶有悽涼悲傷的意思。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紅豆也不是紅豆了,而是相思的象徵或者是愛情的象徵。
  • 採菊東籬下,花澗散沉香——玉環大樸逸品(花澗堂)深秋雅集
    菊不畏風霜,不與百花同列,自古被號之為「花中隱士」。屈原在《離騷》中,願「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兮餐秋菊之落英」;《洛神賦》中,還以菊形容美人的風採氣度:榮耀秋菊,華茂春松;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 全域旅遊看江蘇|溧陽:採「茶」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下江南」是清朝皇帝特別熱衷的一項體察民情的政治活動,乾隆皇帝在位時,就曾六次「下江南」,雖美其名曰「微服私訪」,但多半也是遊山玩水,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傳說,當時的朝廷裡有一名溧陽籍大學士,名叫史貽直,為了表示自己的家鄉非凡不俗,曾多次在乾隆皇帝面前誇耀溧陽「地域廣闊,山水縱橫,土地肥沃,鳥語花香,勝似蘇杭」,靠著一張「巧嘴」把乾隆「忽悠」到溧陽走了三趟。
  • 《哆啦A夢:大雄的牧場物語》3DM評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可以確定的是,無論身處何地,我們總會千方百計地滿足欲望,在電子網絡技術茁壯發展的今天,電子遊戲無疑滿足了我們的大量需求,在遊戲中你可以重溫中世紀的冷兵器決鬥,參加戰團騎著高頭大馬與四面八方潮水般的敵人對砍,也能夠暢想遙遠未來,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賽博朋克社會體驗新新人類的生活方式,當然,你更可以在遊戲中回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村落,每天種田、餵雞、砍柴、做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採菊東籬下,兩篇課文告訴你,陶淵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提到陶淵明,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體現了他追求閒適生活的理想。而「富貴非吾願」更明確表示了他的人生理想不在乎官場名利,由此引發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慨嘆感傷。而中學課本中,有兩篇關於陶淵明自傳式的文章,記錄了他的生活情況與思想狀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五柳先生會傳》是陶湖明的自述傳,寫作年代不詳。《歸去來兮辭》是作者四十一歲辭彭澤令時所作,文中以無限喜悅的心情,想像歸家後田園躬耕生活的種種樂趣。這兩篇文章都體現了陶淵明的生活態度、生活情想。
  •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東籬」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東籬」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首描寫隱居生活的作品奠定了陶淵明作為隱士之宗,田園詩創始人的位置。